中药内外合治急性乳腺炎38例疗效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ongyu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药;内外合治;急性乳腺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7.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25-02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尤其初产妇为多见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笔者近年来应用自拟通乳消痈汤内服配合鲜仙人掌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8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2岁~34岁,发病时间于产后7~60d,病程3~7d。临床表现:乳汁排泄不畅或不通,乳房红肿疼痛,可扪及肿块,触痛明显,伴发热疲乏,痈脓未形成者。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淋巴细胞增高。
  1.2治疗方法 内服自拟通乳消痈汤,处方:柴胡15g,王不留行20g,夏枯草15g,野菊花15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丹皮15g,玄参20g,白芍20g,当归15g,紫花地丁15g,通草5g,皂角刺15g,青皮15g,甲珠粉10g(分6次兑服)。2日1剂煎服,直到症状消失后停药。
  外敷:鲜仙人掌300g,冰片5g。用法:将老嫩适中鲜仙人掌去皮刺捣烂,加人冰片末拌匀装于沙布袋内,敷于患处,12~24h换药1次,直至肿块消失。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 治愈:红肿完全消退,局部硬结消散无痛,体温、血象正常;显效:红肿明显减轻,局部硬结变软,轻度压痛,体温正常,血象基本正常;有效:红肿范围减小,红色变浅,硬结变小,体温下降接近正常;无效:红肿部位无变化或进一步加重,范围扩大,形成脓肿。
  2.2治疗结果 本组38例治疗7~14d。治愈35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100%。
  
  3典型病例
  
  张某,女,24岁,2005年11月20日初诊。产后20天乳汁排泄通畅,于3天前因情绪不畅,逐致左侧乳房肿痛,痛引腋部,乳汁不通,逐日加重,恶寒发热,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体温38.5℃,左乳外上象限局部皮肤潮红,扪及肿块,质硬,触痛明显,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1×109/L,中性粒细胞0.82。经用通乳消痈汤内服,鲜仙人掌外敷。嘱调节情志,清淡饮食。用上法治疗4天后,左侧乳房红肿疼痛减轻,肿块缩小,乳汁通而不畅,体温降至37.8℃,继续治疗6天后。左侧乳房疼痛及肿块消失,局部无压痛,乳汁通畅,体温正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5.6×109/L,中性粒细胞0.69,随访2月,病未复发。
  
  4讨论
  
  本病属祖国医学“乳痈”范畴,多因产后情绪不畅,肝气不疏;产后饮食不节,胃中积热;乳头破损、内陷,哺乳时疼痛,影响充分哺乳以致乳汁郁积。其中以情绪不畅,肝气不疏为主因,因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若肝气不疏,厥阴之气不行而失于疏泄则致乳汁瘀血互结形成痈脓之病机关键。自拟通乳消痈汤以清热解毒消痈,行气化瘀通乳。方中柴胡、白芍、青皮疏肝行气通乳;蒲公英、夏枯草、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丹皮、玄参清热凉血;皂角刺消痈排脓;甲珠粉、王不留行、当归化瘀通乳;通草通气下乳。诸药合用能使气血疏通,痈肿消散,乳汁通畅而疾病自愈。
  在内服中药的同时,外敷鲜仙人掌、冰片,对尽快控制炎症的发展,防止痈脓的形成比单服中药疗效高。因仙人掌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冰片能散热结、消痈肿,两药合用敷于患处,其渗透力强,直达病所,能使炎症迅速消散吸收,达到消肿止痛通乳之目的。笔者采用上述中药内外合治法治疗乳痈,疗效高,病程短,既能免除手术之苦,又能保证母乳喂养,加之其方药源丰富价廉,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西药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止泻胃苓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4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治愈率82%,总有效率94%;对照组治愈22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治愈率45.83%,总有效率70.83%。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
期刊
关键词:急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红藤汤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18-01    1 临床资料    本组65例患者均为已婚妇女,病程3~6个月50例,6个月~1年15例。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下腹胀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秽臭,伴腰骶部酸痛。妇科检查:阴道粘膜及宫颈充血,脓样分泌物,宫颈举痛,附件区增厚,压痛明显。B超
期刊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11—02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pancreatitis,SAP)19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37例SAP患者均为我院2000年~2005年内外科住院患者,所有患
期刊
关键词:聚合性痤疮;中西药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18-02  笔者于2002年10月~2005年3月,对我科门诊25例聚合性痤疮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配合多功能电离子机治疗,不仅能较快控制皮损进程、显著提高治愈率,且术后不留瘢痕,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5例患者中,男24例,女1例;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清淋汤(处方:黄连、黄柏、黄芩、金银花、栀子、败酱草、丹参、红花、桃仁、白茅根、泽兰、赤芍、黄芪、甘草),2组均以2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淋病的疗效明显优于
期刊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西医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12-02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在化疗过程中,常常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化疗药物血管外渗,致使血管局部组织的严重损伤,尤其是强刺激性化疗药物,一旦外渗,极易造成组织坏死及血上管不可逆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对化疗药物渗漏处进行及时处理,保护静
期刊
关键词:逍遥散;慢性咽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24-01  慢性咽炎是以咽干,不适,微痒微痛,咽部滤泡增生及异物感为常见症状的慢性咽部疾患,主要为咽部粘膜,淋巴组织及粘液腺的慢性炎症,中医称为虚火喉痹。笔者近年来从调理肝脾,滋阴散结方面人手,应用逍遥散加味,治疗该病9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
期刊
关键词:脲清饮;非淋菌性尿道炎;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25-01    1资料与方法    选择从2004年4月~9月在我科就诊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并能遵守医嘱复诊的患者57例,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18~48岁;病程l周~15个月。在我院就诊前1周未服用过药物,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符
期刊
关键词:瘾疹;中医治疗;鱼腥草;食疗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22-01  瘾疹是皮肤上出现风团,伴有瘙痒的过敏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西药抗组胺药虽有效,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长期用药可致耐药性增加。笔者自2003年来,采用鱼腥草鲜草捣汁外搽,配合食疗治疗瘾疹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关键词:加味七味白术汤;小儿腹泻;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27-01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自拟加味七味白术汤治疗本病36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68例患儿均系门诊病例,年龄20d~6岁,其中男206例,女162例;病程最短2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