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象征"和"比喻"

来源 :科普童话·学霸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5日 星期二 天气:多云
  午休的时候,小豆丁跑过来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你知道‘象’大哥和‘喻’小弟吗?”
  “什么‘象’大哥和‘喻’小弟?”我被他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个‘象’大哥和‘喻’小弟嘛,其实就是‘象征’和‘比喻’。”小豆丁说道,“今天语文小测验上,我把这两种修辞全搞混了,桃子老师让我回去好好想想这‘两兄弟’的分别。”说完,小豆丁把满是“红叉”的测试卷拿给我看。
  本来还想戏弄一下他,不过看他那可怜的样子,我真是于心不忍啊。“‘象征’和‘比喻’是写作中两种常见的手法……”
  “对,对,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快给我讲讲吧,求求你了!”还没等我说完,小豆丁就急了。
  “好,好!我给你讲还不行吗?”我无奈地摇摇头,接着说:“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象征’和‘比喻’的区别主要有四点。”
  1. 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思想和感情”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通常都是具体的,不过也有少量比喻句中喻体是抽象的思想感情,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象征是着眼于全文或是局部文章的构思,是文章技法,如《白杨礼赞》;比喻则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
  3. 象征和比喻常常结合而用,即象征中必有比喻,而比喻中不一定有象征。
  4. 象征講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神似”,而比喻只讲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
  “哦,你说得还真对,我仔细想想,它们之间的区别还真是这样。”小豆丁点头道。
  你啊,先别着急,还有不同呢。从作用上看:象征是用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比喻是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阿飞,你说的真是太棒了,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啊!”小豆丁高兴地说。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考考你,看你学明白没有。请你分析一下这四句话吧。”我说。
  1.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4.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第一句用‘万里长征’和‘第一步’来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民主革命胜利后的路更长。第三句把‘月光’比作‘流水’,有本体和喻体。所以它们俩是比喻句;第二句中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它是通过海燕这一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第四句则直接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所以它们俩用了象征手法。”小豆丁自信地说。
  “不错嘛,你看你,只要用心学,就能学会知识啊!”我说。
  小豆丁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其他文献
疫情期间,做好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初步经验是:打造优质资源,推进技术应用,倡导自主学习,做好教学评价监督,注重教学经验分享。在缺少本土化课程资源,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家庭教
选用由英国Hadley中心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构建的基准时段(1961—1990年)和未来时段(2010--2050年)A2、B2情景气候数据,应用线性倾向估算法、累积距平及Mann—Kendall法对排放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和2.5°×2.5°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5月河南久旱转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及环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利用2000-2012年5-9月1 h降水加密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沙澧河流域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澧河流域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呈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减少的趋势;强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