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教育原则刍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yigesh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公共生活领域的社会公德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社会公德指的是在公共生活领域,调整“陌生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针对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的现状,教育者应该充分挖掘学校各种教育要素的作用,拓展社会公德教育内容,同时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道德冲突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认识水平。
  【关键词】社会公德 教育对策 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16-02
  当前,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公共场合大吵大嚷的现象屡见不鲜。归根究底,主要是社会公德认识未深入人心,社会公德习惯未能养成。作为文明教化主阵地的学校教育,必须在学生的心里埋下遵守社会公德的种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从而改变未来的社会精神面貌。
  一、社会公德的概念及背后的价值观
  笔者认为,社会公德的内涵是在公共生活领域,反映和调整以“陌生人”为主的社会利益关系,体现公共生活价值观念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建立在现代价值观念基础之上,以公民的习惯心理和行为模式表现出来,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以文明友善的方式共处,最终使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最大化地实现。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们在公共空间、公共物品、公共安全、公共交往秩序等四个方面的公共生活中必须履行的所有道德行为。
  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激励和调节作用。社会成员对规范是否认同,本质上是对这一规范背后的价值理念是否认同,是否愿意为此承担责任与义务。社会学家涂尔干说:“在社会之中,我们首先必须珍视的,我们首先必须为之献身的,并不是社会的物质方面,而是社会的精神。”[1]因此,学生要养成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必须先接受社会公德行为背后的价值理念。维护人们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德,经常处理的是陌生人之间的公共利益,必须诉诸于公共理性——社会公正。约翰·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2]他认为正义观(公正观)能够“在有不同目的的个人之间建立公民友谊的纽带”,[3]因而是井然有序的人类团体普遍的道德观念。社会公正的基本要义是对所有人的要求一律平等,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正是公益性,这说明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以社会公正为价值取向,围绕平等、自由、权利、义务、合群、公益等价值要素,在学生心中确立这些价值要素的地位。另外,要理解社会公德概念,必须拓展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社会公德的外延相当广泛,涵盖了公共生活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财产保护等诸多方面。目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品德和思想政治的教育,缺乏公民道德的教育。学校有必要增加公民教育的内容,展现社会公德的全貌,拓宽学生的公德视野,使社会公德观念深入人心。
  二、社会公德教育原则
  (一)发挥各种教育要素的作用,拓宽学生的社会公德视野
  第一,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等教育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公德事件。尤其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重要作用。当前的青少年学生受网络、电视、报纸的影响比较大,学校应该充分整合利用课内外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
  第二,应该增加与公民道德教育相匹配的课程,或者增设有关社会公德问题的单元,拓宽学生的社会公德视野。德育课要引入不同领域、不同重要程度的公德问题。小到身边的公共卫生,公共秩序问题,大到环境污染,公共财产保护问题,总之,社会公德教育应该兼顾社会公德的全部领域。
  第三,应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德实践,在真实的道德实践中加深对社会公德意义的理解和体验,明确公民在社会公德行动中的角色,深化公德意识。
  第四,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教师要把握社会公德的价值要素——社会公正,其突破口是借助具体的社会公德事件让学生接受社会公德的核心价值观——社会公正,帮助学生厘清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关系,从而自觉履行社会公德行为规范。
  第五,应着重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不能只是简单地制止学生违反公德的行为。团委和班级要开展以社会公德为主题的班会,还可以通过设置教育环境,例如,贴标语、搞宣传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二)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道德冲突,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判断力
  “道德冲突是指德育主体在道德实践中选择了按照某种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一定的道德价值时,就不得不放弃或妨害按照其他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實现另外的道德价值,由此而使其陷入了一种道德选择上的两难境地。”[4]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各种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被人所反映,进入道德选择过程,形成了人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价值体系中善与恶的冲突,由于具有明显的对比性,学生比较容易判断和抉择,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另外一种是同一价值体系内的大善与小善的冲突,在面临选择时,人们会感到犹豫不决,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前者是善与恶的冲突,后者是善与善的冲突。
  善与恶的冲突往往具有明显的界限,容易做出价值选择。但是在社会公德教育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善与恶的对立统一性,只向学生传授何为“善”,如何“行善”,却忽视了何为“恶”,如何拒斥“恶行”,缺乏坚守正道的教育。这就会给学生构筑一个完美的道德童话,当他们真正面对现实生活中不道德的行为时,就会怀疑乃至抛弃老师纯“善”的教育。道德产生的条件就是为了避免“人对人像狼一样”的野蛮状态。这说明,人是存在“危险性”的,他可能以任何方式表现出“恶”。社会公德教育不能否认这种“恶性的存在”,不能以为道德教育“可以彻底消除罪恶”,这是社会公德教育的前提。[5]因此,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就要让学生首先面对真实存在的善恶冲突。敢于让学生面对真实存在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事件。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应该如何”,更要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错的”,“为什么错”。社会公德教育要敢于让学生直面人的自私自利,激起人的羞愧心和自尊心,形成人的道德良知。因此,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公德教育资源或设置善恶冲突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进行批判性认识和反思。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21-02  我校作为紧邻市区,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匮乏的一所农村中心校,得以生存、发展,得益于始终以习惯教育为主线贯穿整体工作,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真正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生命线;得益于船营区习惯教育工作的引领。  一、抓住关键,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指出:强教必须强师。农村教育
【摘要】职业教育既是一种就业教育,也是一种生存教育。通过职业教育,让人们掌握生存本领,能够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存本领和谐社会美好生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8-02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患者应用B超超声中的诊断结果,并分析其在前置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
“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很重要,即没有一个明确的原理是先验的,并且能使某种分类适用于任何人为的目的…… 制定某种分类的必要性和对此任意附加解释是最明显不过了……在历史上
实验在pH=5.5的酸度下,使用PMBP-苯溶剂定量萃取化探样品中15种稀土元素和钍,然后用甲酸-8-羟基喹啉溶液反萃取稀土元素并在萃取后的有机相中再用50%盐酸反萃取钍,分离后ICP-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优化,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日益显露。但就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并不高,经常出现教师在台上授课,学生在座位上玩手机、睡觉状况。本文针对这种情况,简单阐述了在大学课堂上加强互动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互动课堂的实施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互动性课堂的发展策略,旨在优化课堂教育模式,提升高校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 互动性课堂 发展策略
采用SEM及EDS能谱仪等试验手段,对冷轧生产中出现的孔洞缺陷及其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孔洞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产生孔洞缺陷的原
著作权属于无形财产的一种,其价值需要通过使用或者转让的方式才能实现.在《著作权法》中著作权的使用和转让占据了很大篇幅,可以看出著作权使用和转让的重要性.但是有的专家
【摘要】多媒体Flash动画制作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整个教学大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完全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动画制作软件进行相应素材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动画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在flash方面的创作能力。案例教学的引用成为了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案例教学法在flash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 flash教学 应用和创
刚走上教师讲台的前几年,由于经验不足,我上起课来常常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希望学生能多听点、多学点,唯恐我在教学方面有疏漏,学生没有记住,我后来形容自己在教学中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