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的对比与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_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对比儿科输液中分别采用BD 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和林华24G 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签将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儿科病房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林华24G 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和对照组(40例,采用BD 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留置针留置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结果:实验组患儿留置针留置4-5d率(42.5%)显著高于对照组(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实验组患儿回血率(5%)、堵管率(2.5%)、静脉炎(2.5%)、针刺伤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22.5%、10%、10%,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林华24G 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更适合儿科输液应用,留置针留置时间更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可有效降低留置针护理问题发生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 儿科输液 BD 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 林华24G 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 对比研究
  临床护理工作中,输液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常规护理项目,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1],我国住院患者大概72%-91%左右需要输液治疗,尤其是儿科输液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小儿爱哭好动、血管较细,不愿意配合,很容易出现输液外渗的情况,这样一方面会给患儿带来很大的痛苦,另一方面也会加大护理人员工作难度。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留置时间长等诸多优点,因此在临床护理以及紧急抢救中得到广泛应用[2]。但普通留置针很容易出现静脉炎、回血堵管等问题,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可无针连接,而且具有双重正压保证,可有效防止出现普通留置针的问题。为了探讨一种更适合儿科输液应用的留置针,本文对比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患儿分别采用BD 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和林华24G 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临床效果。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儿科病房的80例住院患儿,现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中男23例,女17例;患儿年龄3—6岁,平均(4.3±0.3)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23例;患儿年龄3—6岁,平均(4.1±0.5)岁。两组患儿经过统计学处理后,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BD 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19mm×0.7mm),直通型干素帽接头,实验组患儿采用林华24G 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透明敷贴。所有患儿封管溶液均采用BD福徕喜预充式管道冲洗器5ml。具体穿刺方法如下:准备好相关用物后,合理选择穿刺静脉,取下装5ml预充式冲洗器护帽,连接头皮针插入肝素帽中或与正压接头连接后排气,常规消毒皮肤后选择血管上方处,使留置针以15°-30°角度直刺血管,观察到留置针内有回血后调整到5°-10°后顺着血管走行0.2cm左右,一边将针芯撤出来,一边把软管完全送到血管中,抽回血试推封管液,明确血管通畅也没有出现输液外渗现象后全部撤出针芯,然后采用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再用裁剪好的BD粘连性绷带进行外固定,暴露出穿刺部位,最后应把剩下的封管液都推到血管中并封管。一定要明确标注穿刺日期以及穿刺时间,严格按照医嘱连接药物再输液。
  一旦发现穿刺处肿胀,留置针阻塞后就应该及时拔管。若没有出现上述情况,若没有医嘱明确说明暂停输液,留置针保留5天后应主动拔针。
  1.3 观察评价方式
  统计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同时应统计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回血、堵管、静脉炎、针刺伤等护理问题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包统计、处理本次所有数据,采用X2检验,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实验组患儿共17例留置针留置4-5d,对照组患儿共2例留置针留置4-5d,实验组患儿留置针留置4-5d率(42.5%)显著高于对照组(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2.2 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问题对比。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实验组患儿回血率(5%)、堵管率(2.5%)、静脉炎(2.5%)、针刺伤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22.5%、10%、10%,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所示。
  3 讨论
  临床儿科输液中采用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不仅有利于缓解婴幼儿由于头皮针反复穿刺的痛苦,也可大大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3]。留置针属于外周静脉输液的器材,输液治疗中一般留置3-7d,有效避免发生回血堵管、静脉炎等并发症[3]。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患儿留置针留置4-5d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7.5%,这和杨小青等[4]研究报道基本相符。其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儿回血、堵管、静脉炎、针刺伤等护理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和韩建书等[5]研究报道基本一致。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有多种原因会导致导管回血堵塞,多和输注血液制品或高渗营养液未彻底冲洗导管、封管方法不合理、推注速度不合理、未妥善保护留置针等因素有关,为此输注血液制品、营养液的过程中应反复彻底冲洗管道,输液完后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冲管、封管。一般留置针封管方法较为复杂,很难正压封管。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正压接头连接输液器、注射器的过程中可自动正压,这样可有效避免血液反流。而且,单手夹闭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过程中可确保不会对延长管造成挤压,这样可有效保证正压封管效果,降低堵管、回血发生率。另外,输液护理中也常常会出现针刺伤风险,这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操作规范性等均有关,为了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针刺防护知识,提高穿刺技术水平。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端口是旋口设计,可和注射器、输液器无针连接,这样可大大减少护理人员操作出现针刺伤的发生[6]。笔者认为,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次输液前后都应该仔细观察患儿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方向变化情况,定时询问患儿是否不适。
  综上所述,林华24G 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更适合儿科输液应用,留置针留置时间更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可有效降低留置针护理问题发生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金光辉.两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的对比与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0(3):121-122.
  [2]林惠珊,赖海燕,黄春平. 预防小儿静脉留置针感染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2012,23(14):130-131.
  [3] 刘海蓉,杨华. 静脉留置针脉冲式封管效果评价[J]. 中国健康月刊,2011,30(3):15-16.
  [4] 李霞,黄永梅.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与护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2(05):211-214.
  [5]韩建书,张海慧,田晓丽.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与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460-461.
  [6] 林飞雄. 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34(8):1143-1145.
其他文献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启发人们的觉悟,调动人们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随着改革的不
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通过对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关系及形式主叉与功能主义功与过的分析,可知两者的融合是解决这些问题.进而
目的建立基于Disector技术的突触数密度定量研究方法;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实现计算机辅助的突触数密度定量分析. 方法应用连续超薄切片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并记录位于同
【摘 要】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管理中采用对时间位点管理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160例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80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80例)患者实施时间位点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7%、未发生医疗纠纷事件,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
全面预算管理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充分发挥公司的财务效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况,分析了全面预算
本文就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工干部解决问题的相应积极措施。
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的结合,是稳定职工队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重要的基础,是促进企业形成的一种积
目的:研究分析宣教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为妇产科临床宣教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分娩且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92例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t PA基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大脑中动
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爱哭闹、不配合、语言表达不准确及自理能力差等是住院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难度.那么,从护理方面而言,除了基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