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吸引人才之道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tx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来,我国消费品价格猛涨,特别是农副产品的价格犹如坐了过山车一般,上窜下跳的厉害,我们时常能听见“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等词语玩笑。农副产品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它的价格起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最为剧烈。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稳定物价的“国16条”正式出台。第一条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笔者认为,要促进农业的大力发展,重要一点就是要做大做强农业企业。借鉴我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战略,做强农业企业就要做到“以人才强农企”。如何才能吸引人才到农业企业来UA?有一个“法宝”值得关注,那就是促使本地的农业企业形成农业产业集群,以农业产业集群为载体,吸引人才资源到农业企业中来。
  何谓产业集群呢?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波特的说法,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地联系密切的生产者、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农业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概念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广义上的农业产业集群,就是在农业产业范围内,有相互关联的农户、农业企业等要素在地理上的集中而形成的有机群落。简单地说,就是农业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产生分工合作、节约交易费用、规模经济、高度竞争优势等集聚效应,带来集聚效益。比起在地理分散状态下,通过地理集中,农业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那么,作为农业产业集群中的农业企业,用什么特殊优势来吸引人才资源呢?应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农企应通过自身的成长性吸引人才
  
  建国以来,我国的工农业之间长期存在着“剪刀差”的现象。在工业品和农产品进行交换时,工业品价格总是高于其价值,而农产品价格总是低于其价值,我国农业一直处于薄弱的地位,农企始终无法做大做强,人才资源不愿意到农企就业。从2004年至今,我国连续出台七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我国真正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时代。国家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节能减排和基地建设等,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形成农业产业集群的背景下,我国农企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人才资源的需求量猛增,是人才资源就业的良好选择。伴随着农企的稳步成长,使得农企人才对企业信心十足,踏实地为本企业服务,农企人才有了更为广阔的职业前景。
  
  提供学习交流、提升职业技能的舞台
  
  在农业产业集群中,企业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各企业的员工很可能是亲属、同学、朋友,或者是亲人的朋友、同学的亲人、朋友的同学等等。即使不是这种直接的在生活中已有的关系,由于农业集群地缘上的接近,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也很可能由频繁接触而相互认识,由相互认识而慢慢成为朋友。农业集群中的企业又是属于同一行业,这使得人们不仅能够在工作中学习行业知识技能,而且在日常交往中,也会使彼此掌握的一些知识、技能得到传播。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是这样提到产业集群内部的学习交流机会的:
  “从事同样的需要技能工作的人,互相从邻近的地方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也学到许多秘密。”在这种工作生活氛围中,农业人才会不知不觉地了解到行业间最新的信息,学习到行业最新的技术成果,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
  
  为农企人才提供有选择的就业空间
  
  农业产业集群必定是围绕同一行业形成的。在同一行业内部,必然有数量众多的相同类型的企业。而在同类型企业集中的地方,企业员工的流动性通常是很大的。如果有的人在一家企业做的不顺利,得不到发展,那他不会死撑下去,他会很容易地在其他企业中找到新的职位。如果有的员工特别出色,就会有其他企业主动找到他,为他提供更为优厚的薪资待遇,主动邀请其加盟新的企业,优秀的农业人才是非常抢手的,会遇到许多可选择的就业机会。可见,在农业产业集群中,农业人才选择职位的范围更广,选择企业的可行性更大,拥有的工作机遇更多,就业的空间范围更为广阔。
  
  通过企业声誉满足农企人才的归属诉求
  
  许多人有这样一种就业心理,宁可在大的知名企业中做一个普通的小职员,也不在一个相对较小的不知名企业中做个小头目。“宁做大企业一小职员”的现象,是人们一种自我满足、自我安慰心理的表现。在社会交往中,与人提到自己的工作单位是知名企业,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即使他只是知名企业的最底层职员。许多人靠这种让他人羡慕的心理,支持其职业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农产品,多数具有闻名遐迩的品牌声誉,这同样会给集群企业带来良好的声望。我国知名的大型农业产业集群,有山东寿光蔬菜集群、云南花卉集群、内蒙古奶业集群、新疆棉花集群、辽宁盘锦稻米集群等。在这种著名农业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工作,同样会让他人产生羡慕心理,能够满足农业人才归属感的心理诉求。
  
  保障农企人才的生活质量
  
  许多人才不愿意到农业企业来,就是因为多数农业企业都处于地理位置偏僻、远离繁华都市的地方。企业员工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质量得不到满足,更不用说深层次的精神娱乐要求了。在农业产业集群中,这种现象会得到改善。由于企业集中,大量的员工生产、生活在相近的区域。区域内集中的大量需求,决定了大规模的供给。交通,金融,商业、餐饮、住房等基本配套设施逐渐得到完善。而且,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会得到本地政府的支持,政策的倾斜,使得农业产业集群内部人员没有了后顾之忧。政府可能会建立一个崭新的产业园区,扶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如沈阳辉山农业高新园区就是典型的、得到政府支持的农业产业集群。一条条宽广的道路,一排排郁郁葱葱的绿色,一家家国内知名的农业企业,人们在这里的生活居住质量要远远高于生活在其他区域。可见,完善的配套设施,会保障农企人才的生活质量,使其心悦诚服地为农业企业服务。
  总之,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企业与农业人才三者间是良好的互动、互促的关系。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促使农业企业、农业人才不断加入进农业产业集群。同时,农业人才的加入,能够带来农业产业集群的整体实力的提升。三者间的良性循环,既留住了优秀人才为农业发展服务,又能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
其他文献
现在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事实是这样的吗?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发表文章指出,不可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消费群体的碎片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但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依然是稳定的。比如,有人驾车撞人后说“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狂语,立即招到社会的谴责。这说明尽管对权钱的迷信已经扭曲了某些人的灵魂,但是中国社会尚清楚什么应该嘲笑与抨击;再比如,有年轻
自从绩效管理传入中国后,本土管理者就开始头疼起来。以前的酒文化、茶文化在与世界接轨的大前提下统统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且不论平衡计分卡、关键业绩指标等工具的操作,单就管理理念上的转变就够管理者们“喝上一壶”的。特别是在绩效评价后,如何主动地和员工面对面地讨论绩效中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改进,就成为很多管理者们望而生畏的一个难题。    适应或被淘汰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职场上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约瑟夫·H.朱兰(美国质量管理学家)优良的品质保证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约瑟夫·M.朱兰  即使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今天,似乎任何事情部是价格问题,但是在伟大商业成就中还是以质量这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基础。——安德鲁·卡内基(美国钢铁大王)  对于生产商来说,最最根本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其次才是成本——被远远地放在了
并不是所有人才都是“千里马”。有些人本领高却没有实干精神,才能大却没有忠义之心。这种人极难驾驭,感情约束基本无效,除非你能满足他的野心,否则,他绝不会对背叛抱有任何愧疚之感。如果你已经成为大商人,或许能笼络住他。若无把握,则不如使用中等人才。这就像乘坐马车一样,与其追求速度被一匹烈马掀翻车子,不如追求稳妥,让一匹普通的马平平安安地送到目的地。  台塑胶集团王永庆早年对人才要求极高,务求优秀。那时,
“空降”怎么这样难    最近常听到一些企业抱怨说,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就像下山摘桃的猴子,既不种树也不看护,摘完就走;职业经理人都是只做自己职责内的事,从不肯主动担当,连加班都不愿意……  职业经理人又称“空降兵”,指不是企业内部培育而是从外部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些人通常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在知名企业锤炼多年后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但他们或许是遇到了职业天花板,或许是受到其他企业的吸引(包
人的内心世界原本是很纯净的,就像婴儿出生时那样明澈如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受到的外部条件影响越来越纷繁,于是,原本清澈如水的内心开始变得急躁不安,甚至迷失方向;于是,最纯正的那颗心被虚妄的自我所蒙蔽。如何才能找到那颗纯净的心灵,成为现在都市高压力下人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无疑,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的这部《追随本心》,就
收入分配不仅是经济问题,更关乎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12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城乡居民对收入水平不满排在首位,基尼系数接近0.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382的警戒线。  《人民日报》最近也连续发文,关注国内的收入差距问题,工资改革或将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的工资理论虽然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兼并、整合、重组成为常见的企业运营形态。然而,就笔者的观察和实践看,这些重组真正称得上成功,即顺利实现了“1 1远远大于2”的只是极少数。而仔细考察导致这些企业重组“不成功”的根源时,我们会发现,对整合中“人”的因素关注不够或缺乏关注,是最致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麦肯锡的一项调查研究也发现,企业界的重组中只有33%算是成功的;美国《CFO》杂志的调查结果则显示,75%
一  当人们感到世俗日下,感慨诗坛正义缺席,良心丧失的时候,当人们仍想活得干净而觉得艰难的时候,当人们对当今诗坛感到愤怒的时候,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世上还有王新民这样一批非主流诗人的诗歌,依然还在暗夜中艰难地涌动。当人们读到这些呼啸而来的诗句时,内心仍然能够感觉一阵锐利的刺痛和快意。在各种浮华漂亮的文字充斥着我们眼球的同时,在我们心灵和精神需要的纯洁文字已成为稀缺品时,一个每天抽着四包香烟的诗人,拖
在风起云涌、热闹非凡的当代诗坛,打着各种旗号的诗歌流派和形形色色的诗歌写作,一度成为诗坛的新宠,但诗坛扰攘不休的热闹,最终都与诗歌无关。在对诗歌的假大空进行有力的反拨之后,“第三代诗人”掀起的日常写作,将诗歌矫枉过正地变成了专门书写诗人个人皮肤瘙痒的“文字止痒膏”。哪怕是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被诗人们津津乐道,淋漓尽致,堂而皇之地书写成为分行的文字。在这些诗人看来,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就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