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大粮仓的转型升级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feng_1986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适应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二是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天刚蒙蒙亮,家住黑龙江省兰西县长岗乡长荣村的吕广生就早早起床,到稻田地里干活了。
  “每年一到三伏天,不用去地里干活,因为种的是玉米,直等秋天收割就行了,去年玉米价格低,一年下来亏本不说,还搭着人工,今年把100多亩旱田改造成水田种了水稻,要三天两头到地里拔草蓄水,希望大米价格能平稳点,不至于亏钱。”吕广生说。
  从去年起,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黑龙江省粮食局局长朱玉文认为,玉米实行市场定价,能够促进生产者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地资源在市场机制下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在黑龙江省,很多农业主产区因玉米价格下跌而改种水稻。

  新机制下,种粮农户收益究竟有何变化?
  “有补贴的话,也就是闹个平乎吧。”在黑龙江省宾县常安镇营口村营口屯,种粮大户杨宝臣掰着手指头回忆起去年的经历,他给《小康》记者算了个细账:在总共所种92亩玉米地中,有70亩是租的。刨去人工不算,每租1亩地的种植成本包括流转费500元,化肥、种子、农药、机耕费等430元,合计930元。从每亩地的平均产量来看,湿粮1500斤,约合干粮1300斤。按目前市面上每斤0.7元的价格,每亩地毛收入910元。
  “刨去成本,不算国家补贴的话,自家地每亩有480元的利润,流转地则每亩赔20元。”杨宝臣说。
  根据政策,去年黑龙江省补贴标准为每亩153.92元。加上补贴,杨宝臣每亩流转地可赚130多元,略有盈余。
  朱玉文透露,尽管已调整部分种植结构,去年黑龙江玉米预计总产量1000亿斤左右;全年省内加工和饲料转化消耗玉米总量约420亿斤,有580亿斤左右玉米销往省外。
  补贴政策给种玉米的农户带来了利润,但庞大的存量旧粮,加上巨大的增量新粮,已经给玉米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年带来诸多挑战。
  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鸭稻共育光辉水稻种植合作社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绿”的原则,建设600亩“鸭稻共育”水稻种植区,鸭子作为治虫、除草、生产有机肥等田间管理的辅助,稻田可完全不喷洒农药、化肥、除草剂。

  《小康》记者在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了解到,今年全省粮食库存处于爆满状态。
  由于粮食只进不出,密山市连珠山粮仓有限公司58.4万吨的仓容已经毫无空余;虎林市粮库院内,新粮已经无处可装;佳木斯富锦市的象屿金谷农产有限公司的300多万吨仓储能力也已用完。
  粮仓爆满,简易设施储量的规模大、隐患多,安全储粮受到較大压力。
  粮食系统有关人士对《小康》记者表示,目前部分库存粮食已超过适宜储存期限,若无法及时妥善处置,“超期”储存的粮食数量将大幅增长,影响库存粮食质量安全。
  此前,中央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撰文指出,要解决粮食供求方面的矛盾,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在于对农业生产体系注入科技和制度要素:靠科技创新来促进农业的效益提高、质量提升;推进制度创新,对定价制度、补贴制度、收储制度进行改革,使生产组织更加有效。
  同时,要调整农业结构通过市场机制去引导农民合理种植。
  如此,粮食供求方面的矛盾可以解决,还将使农业经营成本降低,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得以增强。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两会”上指出,上述改革推进一年以来,我国籽粒玉米已调减3000万亩左右,对政策性粮食库存的消化起到作用。2017年,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累计调减总量达到4000万亩。
  韩长赋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适应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二是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从全国种植结构上,玉米是牵动农业供给质量的重要作物。而在韩长赋的答记者问中,玉米亦成为第一个被“点名”的“网红”作物。
  玉米之所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网红”,是由于这种农产品近年来出现的诡异现象——生产量、库存量和进口量“三量齐增”,其具体表现为边进口边积压库存,好粮入库而差粮入市。不少农业研究者认为其原因在于进口玉米比国内玉米便宜,国内国际价格“倒挂”。而“倒挂”的原因一方面是生产者能力问题,一方面则缘于2011年的玉米“托市”收储政策。
  玉米价格的下降导致的连锁反应是,东北部分区域租地价格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免费“白种”现象。更不可理解的是,即便“白种”,也有种植户不想接盘。
  为何租地“白菜价”仍无人问津?去年,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乡王福隋屯的王先以每亩560元的价格承包了100亩地,其中75亩种玉米,剩下的地种绿豆和向日葵。令王先吃惊的是,今年当地部分土地流转居然不用花钱了,土地出让方白给大户种,只要把补贴给他们就成。即便这样,王先今年还是缩减了种植面积,只承包了60亩。王先告诉《小康》记者,当地还有另一种流转模式:每亩土地流转费用200元,补贴都归种植户。不过,不是所有地区都这样。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新福乡乐业村种植大户王国玉与王先不同,他说:“去年我种了200亩土地,承包价格是每亩300多元,补贴都归种植户,其中有100亩是自己的地。今年土地承包价是每亩100元,补贴归土地出让方。实际上土地承包价格没太大的变化。今年我还种200多亩。”
  虽说今年土地流转价格大幅缩水,但仍有很多种植大户减少种植面积。
  今年种植大户在种植结构调整上有什么想法呢?王先告诉记者:“减租主要是因为玉米价格太低了。往年都是每公斤1.6元左右,去年降到0.8元。一下掉一半,吃不消啊。”当地很多农户今年都选择外出打工,地又不能空着,就白给他种了。按现在玉米价格行情,一亩地打700公斤也不是稳赚。今年不想冒风险,减租是必然选择。
  王国玉却有着不同的想法:“今年最关心的是‘土地托管’。我自己有机械,从种到收都很省事省力。现在粮价这么低,如果其他种植户愿意将土地托管给我打理,只要每年给我点油、机械损耗钱,他们外出打工还能赚着补贴,这种模式会让种植户省很多钱。但是,现在大家还不是很认可,总感觉自己种粮还有赚头。如果今年粮价还是很低的话,估计我们这边会有很多农民选择‘土地托管’模式,这样一来我们都能有所收获。”
  “各显神通”调整种植结构
  在东北三省玉米主产区,因为去年的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大部分农民选择弃种玉米。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多数农民选择调整种植品种,以此增加收入。
  吉林四平梨树县是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今年初,农民们使出十八般武艺调整种植结构,在供给端创新生产,黑土平地栽参,就是其中一招儿。
  十几公顷的肥沃黑土地块,四周建设宽体无支柱的现代化日光温室,围着中间的一片参地,整体投资近2亿元。“温室里繁育优良草莓种苗,棚体还能挡风,为中间地块的人参生产创造温度适宜的无风环境。”梨树县兴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兴龙说。
  作为项目投资主体,马兴龙和公司高管们十分乐观。林地、山地地块少、成本高,在这些地方栽参有可能对生态造成破坏。与之相比,拥有人参农田土栽培专利的兴宝公司在大田里种参,能有效降低成本。
  “先流转一部分土地,逐渐扩大规模,带领更多农民挣钱。”马兴龙说。
  农地种参,算起对比账来让人“惊掉下巴”:普通农民种商品粮玉米,一公顷赚个三五千元,兴宝公司计划三年完成10万平方米的种植面积。“3年一个生产周期,10万平方米参地能实现1亿元左右的产值。”梨树县副县长刘中文介绍说。
  3到6年的成熟期,人参和西洋参套种,8年就能种两茬。按照市场价来看,6年生的人参,品相好的数千元一棵。同样一块地,种人参和种玉米,效益天上地下。
  除了平地栽参这种“高大上”的种植结构调整,扣大棚的老办法也让农民玩出了新花样。
  “白色海洋,致富银行”,在四平市高家村,这是一句村民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顺口溜。站在高家村村部三楼的屋顶上,四面八方望不到边的大棚,在阳光照耀下泛着耀眼白光,远远望去酷似一片白色的海洋。
  “蔬菜大棚930栋,棚膜经济280公顷,去年全村总收入4500万元,人均收入20400元。”梨树镇镇长宋军脱口而出一串数字,“既种粮又种菜,尝到了种植结构调整的甜头。”
  就拿豆角来说,北京市场上颇受青睐的东北油豆角,最高价格20多元1斤,一个大棚一年至少能挣两三万元。大棚菜销路渐旺,村两委班子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始打造东北油豆角的高家村品牌。“提高产量、严控质量,用可追溯体系把每一根豆角、黄瓜都记录在案,谁吃谁放心。”宋军说,“咱已经有3个蔬菜品种得到了农业部‘三品一标’认证。”
  7月27日中午,在炎炎夏日下,辽宁省铁岭牛岗子村20余名农民干活儿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在地里一边起土豆,一边把土豆装袋搬到车里。
  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牛岗子村对500亩土地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在其中的100亩土地上进行头茬种土豆二茬种萝卜、白菜的尝试,第一年农民便尝到了“甜头”,一亩地的收入相比种玉米增加了9倍。
  “每天我们这里都有超过2万公斤的土豆销往贵州、昆明、广州等地,已经连续忙了10多天了。看着土豆丰收了,我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一位干活的农民笑着说。
  今年年初,为了鼓励村民大胆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牛岗子村成立了银州区龙山乡牛岗子蔬菜合作社。村主任李彦玲请来了种植大户张立偉带领合作社搞种植创新。“我有着10余年的种地经验,经验告诉我只有不断地调整种植结构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张立伟带领合作社的社员流转土地,在100亩土地上种植了土豆,在100亩土地上种植了茄子、辣椒、大豆,同时又种植了20公顷绿色水稻。
  “你看我们的土豆,不仅个头大,薯形也好看,产量高不说口感还很细腻。”张立伟拿着一个超大的土豆向记者展示。合作社今年种植的土豆品种引进自牙克石市,名为“超荷十五”,第一年在牛岗子村尝试引种,亩产量达到3250公斤。“头茬种土豆二茬种萝卜、白菜,这样一亩地一年收入能达到4000多元,比种玉米收入增加至少9倍。”张立伟给《小康》记者算了一笔账。
  目前,牛岗子合作社种植的土豆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天都源源不断地发往南方各大城市,合作社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村里很多农民的目光。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兰西县长江乡光辉水稻种植合作社开始尝试稻田养鸭模式,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绿”的原则,建设600亩“鸭稻共育”水稻种植区,鸭子作为治虫、除草、生产有机肥等田间管理的辅助,稻田完全不喷洒农药、化肥、除草剂,预计亩产“鸭稻米”400余斤,扣除流转土地、收割、加工等成本,每亩水稻纯效益加上秋收时鸭子的销售收入可达5000余元。合作社负责人邹晓辉告诉《小康》记者,这样一来,稻田里的草70%被稻田鸭除掉,养鸭成本降低了20%,水稻的品质提高到有机产品的标准。目前该合作社示范基地已经与客户签订完成600亩“鸭稻米”的销售协议,“鸭稻共育”栽培模式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推广。   结构调整调出新空间
  “以前,村里大部分村民种玉米,现在市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在玉米地里种起了西红柿、香瓜、中草药、辣椒等作物,村民平均收入提高十几倍,仅香瓜种植阶段,一个人在合作社打零工,就能收入5000元左右。”辽宁省开原市八棵树镇下窝棚村村主任庞学芝这样告诉《小康》记者。
  据了解,辽宁省今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45万公顷,新增优质粮食4.87万公顷、油料2.27万公顷、蔬菜1466.67公顷、西甜瓜1000公顷、饲料作物1600公顷。在一增一减之间,全省农民闯出了致富新道路。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预计可增加农民收入11.5亿元以上。
  结构调整虽蕴含了巨大商机,但调整初期还是遇到一些波折。以十年九旱的辽西地区为例,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面对种植结构调整,农民普遍存在想调、怕调,又不会调的问题。
  “种惯了玉米,你再让我种别的,咱不会种,也怕种不好亏了。”兴城市碱厂乡白庙子村农民邓彦基的话很有代表性,反映了部分农民面对改革到来时的迷茫。
  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先后制定了《完善支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管理办法》《农产品加工集聚区2017至2020年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把辽宁省农业进一步向现代化方向引领。
  兴城市根据地域特点,围绕优势产业抓调整,重点巩固了花生、蔬菜、畜禽养殖、水果、水产品、大棚食用菌六大产业,其中花生种植面积达到4.4万公顷,占到了全市耕地面积的56%,重点解决了调什么、怎么调的问题。农民每公顷花生比玉米多收入1.5万元。
  黑龙江省海伦市是中国大豆之乡,是全国大豆集散中心。据海伦市龙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平介绍,今年海伦市大豆种植面积约270万亩,同比增加59%,2016年为170万亩。预计2017年大豆产量能达到45万吨左右,2016年在30万吨左右,有望增加50%。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约80万亩,2016年120万亩,同比减少33%;水稻面积常年维持在80万—90万亩。
  与海伦的情况相同,在五大连池市、嫩江市、绥化市等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往年种植玉米的田地已改种大豆。“我们村周边玉米改种大豆的情况较为普遍,整个村有将近200公顷耕地,今年约有50%的耕地将玉米种植改为大豆。”绥化市北林区四方台镇永泰村的王姓农民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中发现,虽然大豆的单产较玉米低,但去年大豆价格相对较高,且大豆种植成本低于玉米,大豆的种植收益要略高于玉米。与大豆和玉米相比,水稻的收益最高且相对稳定,主要是因为水稻价格有临储收购支撑。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北方中药材种植引起各方关注,今年黑龙江省将以产业链深度开发为切入点,推动中药材种植生产,重點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提高全省中药材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做大做强供给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提高中药材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黑龙江要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市场,要提高特色作物种植的标准,要抓住政策机遇做大蔬菜产业,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要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巩固扩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真正调出标准、调出质量、调出效益、调出市场竞争力。”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李世润说。
  《小康》记者从农业部获悉,今年以来,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种植业系统加力推进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玉米继续调减,短缺品种继续增加,绿色优质产品增加,种养结合快速发展,呈现调优调精的态势。预计今年玉米面积减少2000多万亩,调减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优质稻谷种植面积增加300多万亩。同时,农业部还制定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继续安排5亿元在东北四省(区)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
其他文献
从研究生培养质量内涵和影响因素出发,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对江西省内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提高江西
近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落户南昌。这是全国第一家依托省级农业行政部门所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由农业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
根据江西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2010年4月18—21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建设问题研究课题组赴青海省学习、考察。课题组通过与青海省农牧厅进行深入交流,
<正>孙中山的足迹,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港澳、美国、日本的经历,是他革命生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孙中山致力革命的40年中,约有一半是在海外度过的。从南洋
期刊
保障个人选择自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我国普通高中实行学分管理的重要目标。现实中,观念的掣肘、制度改革的滞后及学校资源的不足,使得学分管理中学生的诸多选择自由权在实
夕阳的余晖照射在红墙黄瓦上,在深秋的雾霾中,故宫依然散发出明亮和温暖。故宫活着。作为皇权的中枢,故宫彪悍地屹立7500多年。103年前,溥仪逊位,故宫成了皇权时代蜕下的躯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狠抓民生实事,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让宁夏的政府工作报告充满着“民生温度”  1月10日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在宁夏国际会堂隆重开幕。自治区主席咸辉作政府工作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夏未来的发展将会怎样?  宁夏提出了2017年全
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人们出去旅行的时间也变多了,很多时候旅行变成了走马观花,坐一天大巴,仅有的时间就是到了景点照相留下在此一游的证据。可是在我看来,旅行是一场对生活观的洗礼,发现世界的美丽,也洗涤唤醒心灵。近期电视荧屏上火热的旅行真人秀节目《花样姐姐》与《花儿与少年》等,让忙碌中的我们像亲历了一场旅行,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看人与景色的交流,这种感觉特别好,是时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计划了。  ——香港
102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可谓是各级领导干部身边的楷模,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其他县委书记们要学习他们的坚守与常态,真正将他们的真知灼见和兴县举措读懂、学透、用好  近日,一本名为《郡县治天下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风采》的新书引发了广泛关注,书中的主角是2015年被表彰的102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除了他们的简介外,一篇个人感悟文章以及一段精练的“从政心语”成为该书亮点。这是继1995年6月,中组部从28
以NaNO3作为氮源,设置不同的氮浓度,通过分光光度计法观测在不同氮浓度条件下紫球藻藻红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8 mmol/L),藻红蛋白含量随氮浓度的升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