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华北科技学院2014级、2015级选修拓展训练课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拓展训练在提高大学生自信心、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拓展训练在学校更好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拓展训练 大学生 自信心
一、引言
1995年拓展训练从香港特区传入内地,由于其独特的培训效果,很快受到培训界的青睐,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各高校的专家和学者也逐渐意识到拓展训练对人们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纷纷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课程。本文从拓展训练的功能出发,探讨拓展训练课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方面的价值。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以华北科技学院2014级、2015级选修拓展训练课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共206名,其中一年级92名,二年级114名。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拓展训练的研究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有关的文献资料。
2.2问卷调查法。对华北科技学院选修拓展训练课的学生206名发放问卷,回收199份,回收率为97.1%。其中有效问卷191份,有效率为 93.8%。
2.3专家访谈法。对从事户外运动教学、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领导的访谈。
2.4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拓展训练课程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自信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
拓展训练课开始之前测试表明:缺乏自信的学生105人,占54.90%;自信心良好的70人,占36.65%;过于自信的16人,占8.37%。從总体上看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较低。经过3个半月拓展训练课程的锻炼,测试结果表明:缺乏自信的学生26人,占13.61%,减少41.29%;自信心良好的128人,占67.01%,增加39.81%;过于自信的39人,占20.41%,增加12.04%。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拓展训练课程前后自信心存在显著差异。
2.拓展训练前后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分析。
2.1拓展训练的分享环节让学生加深了自我了解。我校大学生大多都来自农村,学生羞于展示自己,不善于表达。而拓展训练课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挑战结束后结合项目本身谈自身的感受,在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之后,学生大都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也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正如一位同学说的“拓展训练课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真不敢相信我还有这方面的潜力”。在不断的练习中,所有学生都重新认识了自已,发现了自已的优点,增进了自我接纳度,增强了自信心。
2.2团队凝聚力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团队的凝聚力体现在团队的接纳性上,团队的接纳性能够给予团队成员一个安全、轻松的人际交往场所。例如拓展训练的个人挑战类课程,在每个项目挑战之前,教师要求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为挑战者“充电”、“加油”,方式为大声喊出自己团队的口号,且要求学生发自内心而不是形式上的鼓励;在团队分享交流环节,教师要求每名学生说完自身的感受后所有成员也要为他鼓掌加油。在这样一种独特的氛围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及团队的接纳。也是在在这样一种温暖、和谐的家一样温暖气氛中,学生能感受到一种安全的人际氛围和一种被接纳感,可以有效减少自卑,提高其自信心。
2.3高峰体验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拓展训练的项目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种难度大多表现在心理上,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断桥项目,许多同学在挑战之前浑身发抖,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泪流满面,但当他们克服一系列困难,顺利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内心深处都会产生一种难以言传的高峰体验,在一次又一次的高峰体验中,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潜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自信心。
四、结语
拓展训练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全新课程,是传统体育教育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本文通过研究证明拓展训练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与心理学专家加强交流、学习,进一步探讨拓展训练课的作用。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安全,保证拓展训练在高校更好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华.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钱永健.拓展训练[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小青(1977—),男,山西原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华北科技学院校内科研项目,课题名称:拓展训练对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TY2013B04.
关键词:拓展训练 大学生 自信心
一、引言
1995年拓展训练从香港特区传入内地,由于其独特的培训效果,很快受到培训界的青睐,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各高校的专家和学者也逐渐意识到拓展训练对人们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纷纷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课程。本文从拓展训练的功能出发,探讨拓展训练课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方面的价值。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以华北科技学院2014级、2015级选修拓展训练课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共206名,其中一年级92名,二年级114名。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拓展训练的研究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有关的文献资料。
2.2问卷调查法。对华北科技学院选修拓展训练课的学生206名发放问卷,回收199份,回收率为97.1%。其中有效问卷191份,有效率为 93.8%。
2.3专家访谈法。对从事户外运动教学、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领导的访谈。
2.4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拓展训练课程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自信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
拓展训练课开始之前测试表明:缺乏自信的学生105人,占54.90%;自信心良好的70人,占36.65%;过于自信的16人,占8.37%。從总体上看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较低。经过3个半月拓展训练课程的锻炼,测试结果表明:缺乏自信的学生26人,占13.61%,减少41.29%;自信心良好的128人,占67.01%,增加39.81%;过于自信的39人,占20.41%,增加12.04%。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拓展训练课程前后自信心存在显著差异。
2.拓展训练前后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分析。
2.1拓展训练的分享环节让学生加深了自我了解。我校大学生大多都来自农村,学生羞于展示自己,不善于表达。而拓展训练课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挑战结束后结合项目本身谈自身的感受,在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之后,学生大都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也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正如一位同学说的“拓展训练课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真不敢相信我还有这方面的潜力”。在不断的练习中,所有学生都重新认识了自已,发现了自已的优点,增进了自我接纳度,增强了自信心。
2.2团队凝聚力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团队的凝聚力体现在团队的接纳性上,团队的接纳性能够给予团队成员一个安全、轻松的人际交往场所。例如拓展训练的个人挑战类课程,在每个项目挑战之前,教师要求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为挑战者“充电”、“加油”,方式为大声喊出自己团队的口号,且要求学生发自内心而不是形式上的鼓励;在团队分享交流环节,教师要求每名学生说完自身的感受后所有成员也要为他鼓掌加油。在这样一种独特的氛围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及团队的接纳。也是在在这样一种温暖、和谐的家一样温暖气氛中,学生能感受到一种安全的人际氛围和一种被接纳感,可以有效减少自卑,提高其自信心。
2.3高峰体验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拓展训练的项目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种难度大多表现在心理上,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断桥项目,许多同学在挑战之前浑身发抖,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泪流满面,但当他们克服一系列困难,顺利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内心深处都会产生一种难以言传的高峰体验,在一次又一次的高峰体验中,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潜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自信心。
四、结语
拓展训练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全新课程,是传统体育教育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本文通过研究证明拓展训练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与心理学专家加强交流、学习,进一步探讨拓展训练课的作用。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安全,保证拓展训练在高校更好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华.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钱永健.拓展训练[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小青(1977—),男,山西原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华北科技学院校内科研项目,课题名称:拓展训练对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TY2013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