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而产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单身年轻人选择独自在大城市工作,独居青年数量不断增加。在我国积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独居青年的生活状态已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重点。本文介绍独居青年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该群体的行为与心理特征,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独居青年各方面的需求,以需求为起点,进一步分析适用于该人群的家具设计,力求设计出更符合独居青年的家具产品。
关键词:健康中国;独居青年;家具产品;需求模型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人口的流动、社会结构的开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由于在就业发展、教育医疗、经济实力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其中多数是青年群体[1]。民政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7000多万人是独居状态,占我国单身成年人总数的三成以上,其中约四成的人是青年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预计独居人口数将在2021年增加到9200万[2]。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不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实现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2017年,我国印发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的重点内容是关注青年的成长与心理健康问题,从政策和制度上为其教育、就业、婚姻等提供支持与保障[3]。由此可见,青年群体的生活与心理状况已成为国家与社会所关注的重点。独居青年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与生活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具是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产品,它的设计会直接影响使用对象的生活状态与质量,分析独居青年在家具层面上的消费需求,将其转化为家具的设计要素,有利于实现独居青年的健康与多元化发展,也能为企业针对该人群进行家具设计提供参考,有助于设计出符合该人群的家具产品[4]。
1 独居青年
我国将青年的年龄段定义为14~35周岁。独居青年就是独自居住生活的青年,大多数是远离了家乡与亲人在城市打拼的人,承受着住房与工作压力。在单独居住的青年群体中,大部分青年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本科或更高学历,他们希望不断通过学习知识完善自己,利用城市综合资源的优势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5]。
2 独居青年生存现状与群体特征
2.1 独居青年居住现状
2020年贝壳研究院发布的《90后独居青年生活真相》中调查了“90后”青年的居住状态与居住时长,数据显示,近73%的受访者是独居状态,其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是租房独居,并且整租独居是“90后”较为喜爱的居住方式。从居住时长看,60%以上的“90后”青年独居的时长为2年及以上。由此看来,对于大部分青年人来说,独居已成了国内较为流行且稳定的生活方式,而随着房价上涨,出于对居住成本的考虑,租房仍是目前年轻人居住的主流方式。
闲鱼网在2018年发布的《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中调查了8个城市的闲鱼租房情况,其中独居青年占了样本数的32%,根据租房面积的数据显示,8个城市的平均租房面积在10~21 m2之间,最大的租房面积也仅仅约是同年统计局发布的人均住房面积39 ㎡的一半,这说明独居青年居住空间有限[6]。
2.2 独居青年群体特征
2.2.1 个体意识强
人口的流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进程,离开原籍地的青年从旧有的集体主义社会规范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加多元的居住选择,独居青年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7]。大部分的独居青年具有较高的学历,有着较强的个体意识,能够接受新鲜事物,追求独立自我和生活质量,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
2.2.2 生活压力大
独居青年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具有生活成本高、节奏快、收入高的特点,青年群体面临着买房贵租房难、上下班通勤时间长的现实状况,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与工作压力,生活空间狭小,家居环境与所配备的生活设施有限。
2.2.3 社交形式单一
大部分的独居青年享受独处的空间与时间,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社交主要依赖于互联网,通过网络软件分享自己的生活。在享受独处的同时,部分独居青年也会因为压力和生活质量不高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苦闷感。
3 独居青年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需求模型,结合独居青年的生存现状与群体特征,分层次分析独居青年的需求。
3.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出现于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论文中。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并且这五个需求是递进的,当基础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
3.2 独居青年需求
第一,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东西,可以从衣、食、住、行层面分析。在食物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消费方式的不断升级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独居青年可以选择订外卖解决三餐问题。部分独居青年会选择自己做饭,但往往住宿空间有限、公用厨房环境不佳,所以对小型多功能橱柜和小家电有需求。在衣物穿戴方面,独居青年多是白领,有自己的审美与品位,喜欢精致独特的衣服和配饰,对于穿戴的收纳整理有需求。在住所方面,大部分独居青年为了节省生活成本,会选择单间租住,多选择周边设施完善的住所。
第二,安全需求指人类追求稳定、有秩序的生活,希望远离恐惧与危害,有一定的安全保障[8]。独居青年独居时会注意人身安全,对安防产品有一定的需求,会安装密码锁、在房间内安装摄像头等。近几年,青年群体中猝死事件的概率逐渐上升,独居青年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健身产品与智能检测产品能够满足这一方面的需求。
第三,爱与归属感需求也可称为社会需求,指一个人与他人或团队建立情感联系。随着各种社交软件的流行,线上社交成为独居青年的主流社交方式,大家通過社交软件发布文章、视频分享日常生活。基于这一行为,该群体对智能娱乐产品与数码产品有需求,如相机、三脚架、智能音响等。 第四,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和受到他人尊重,简而言之,人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希望自己的地位和能力受到公众的认可[8]。独居青年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坚持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尊重,得到他人的尊重有利于青年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满怀热情地对待世界。
第五,自我实现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最终理想,使自我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美好愿望,是金字塔最顶端的需求。独居青年追求个体发展与自我价值,为了达成理想目标,他们往往在下班后也要工作与学习,适用于使用场景与行为的办公产品对提升工作效率与幸福感起着重要作用。
4 以需求为导向的独居青年家具设计要素
4.1 功能要素
功能要素设计上,大部分独居青年居住空间有限,小空间限制了家具的选择,家具在功能上最好要具有灵活性与多样化,做到一物多用,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满足独居青年居住需求的同时节省空间。例如,坐凳同时具备小型桌子的功能,衣架同时也有置物架的功能等等。
现代青年群体消费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且更关注产品精神层面的功能和意义[9]。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后,独居青年这一群体中每个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如一部分人喜欢做饭,喜欢在社交软件上分享食物,一部分人喜欢健身,另一部分人喜欢养宠物,还有一部分人工作与学习时间比较多,不同的人需要的家具都是不同的。例如,可基于共享设计理念,为爱养宠物的独居青年设计一款人宠共享家具或为健身频率高的人群设计一款带有健身功能的家具。满足基本的需求后,挖掘其个性化需求有助于丰富独居青年的生活,让其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待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
4.2 结构要素
家具结构的合理设计是实现家具基础与附加功能过程中关键的一步[10]。独居青年群体大多以租房为主,并且在搬家时,出于节约的原则,会选择将自己购买的家具带走。因此,为了便于运输,家具在结构上的设计最好便于拼装、拆卸和打包,可以利用拆装结构、折叠结构达到方便收纳的目的。此外,在实现功能多样化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结构设计,达到方便家具移动和调节的目的,如在家具底部加装滑轮、家具结构处应用调节结构使家具可以被调节到人所需要高度或方向。土耳其有一家专门做折叠收纳箱的公司,其折叠收纳箱就很好地利用了结构设计达到功能多样化的目的,该公司设计了三个尺寸的收纳箱,收纳箱可以随意堆叠,可以收纳衣服、书籍,也可以用来种盆栽,不需要时可将收纳箱折叠起来,能够节省一半以上的空间。
4.3 造型风格要素
出于对独居青年租房空间的考虑,家具造型尺寸不宜过大,应以小尺寸、简洁造型为主,板件要尽量规整[11]。青年群体喜爱年轻化的风格,追求时尚,家具设计应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避免在表面装饰上应用烦琐的图案,应选用一些流行元素。家居品牌“吱音”曾设计出一款“袋走”茶几,茶几同时具有置物和收纳的功能,外观设计上应用了三宅一生的褶皱面料元素,使整个产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轻奢且复古,获得了多数年轻人的喜爱。
4.4 色彩要素
因为人主要利用眼睛获取大部分信息,所以家具的造型与色彩给人的印象是最直接且重要的,不同的色彩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会直接影响人的生理与心理[12]。家具色彩的选用上,要结合使用人群的审美、性格和使用场景。独居青年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针对该群体进行家具设计时,可以浅色系为基调,少量搭配明度较高的颜色,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扩大室内空间的效果,还可营造温馨又不失活泼感的室内氛围,给独居青年带来情感上的慰藉。
4.5 材料要素
节约用材是使用材料的首要原则,简洁的造型、低成本的材料及合理的结构都满足这一原则。合理的结构与简洁的造型可降低加工难度,从而减少材料的使用与浪费,选用低成本的材料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节约了产品的成本[13]。考虑到独居青年的生活现状,在家具选材方面,最好选择易清洁、环保舒适、耐用、轻量的材料,如棉麻布料、人造密度板、PVC塑料,能为目标人群购买、安装和清理家具提供便利。
5 结语
独居青年数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增多,针对独居青年的家具产品,在设计上首先要满足的就是独居青年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要考虑潜在的其他个性化需求,可借鉴国内外优秀产品,融入创新理念与方法,设计出更加符合这一群体的家具产品,丰富该群体的独居生活,实现独居青年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慧,吕九芳,吴华云,等.基于青年租居群体生活形态的家具网购需求研究[J].家具,2019,40(02):46-50,61.
[2] 叶钦.存在主义心理学视域下的个体孤独生存状态的超越[J].法制与社会,2018(31):147-148.
[3] 杨晶晶,杨熙.新时期青年大学生更需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7(05):89-91.
[4] 刘斌,朱剑刚.家具设计中的无意识交互设计探析[J].家具,2020,41(02):19-23.
[5] 王圆珏.基于独居青年情感补偿的家居用品设计与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8.
[6] 梁帆,江湘芸.针对独居青年群体的影音产品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0(12):54-55.
[7] 周富強,郁舒兰.面向独居青年的室内健身产品设计探析[J].家具,2020,41(06):71-74.
[8] 刘丝筠.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适老性移动终端社交平台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9] 邱子宸,周橙旻,詹先旭,等.基于CMF设计理念的小户型沙发设计探讨[J].家具,2020,41(04):31-34,70.
[10] 毕博.基于一线城市中低层租居人群生活形态的家具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11] 李帼,关惠元,黄琼涛.租房人自购便携式家具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7):80-82.
[12] 林楚楚,许柏鸣.家具色彩设计的情感化探析[J].家具,2019,40(04):38-41.
[13] 王丽娜.一线城市青年群体的家具消费行为研究及家具设计响应[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8.
作者简介:王芳(1997—),女,安徽铜陵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许柏鸣(1962—),男,江苏苏州人,博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工程。
关键词:健康中国;独居青年;家具产品;需求模型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人口的流动、社会结构的开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由于在就业发展、教育医疗、经济实力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其中多数是青年群体[1]。民政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7000多万人是独居状态,占我国单身成年人总数的三成以上,其中约四成的人是青年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预计独居人口数将在2021年增加到9200万[2]。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不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实现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2017年,我国印发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的重点内容是关注青年的成长与心理健康问题,从政策和制度上为其教育、就业、婚姻等提供支持与保障[3]。由此可见,青年群体的生活与心理状况已成为国家与社会所关注的重点。独居青年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与生活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具是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产品,它的设计会直接影响使用对象的生活状态与质量,分析独居青年在家具层面上的消费需求,将其转化为家具的设计要素,有利于实现独居青年的健康与多元化发展,也能为企业针对该人群进行家具设计提供参考,有助于设计出符合该人群的家具产品[4]。
1 独居青年
我国将青年的年龄段定义为14~35周岁。独居青年就是独自居住生活的青年,大多数是远离了家乡与亲人在城市打拼的人,承受着住房与工作压力。在单独居住的青年群体中,大部分青年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本科或更高学历,他们希望不断通过学习知识完善自己,利用城市综合资源的优势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5]。
2 独居青年生存现状与群体特征
2.1 独居青年居住现状
2020年贝壳研究院发布的《90后独居青年生活真相》中调查了“90后”青年的居住状态与居住时长,数据显示,近73%的受访者是独居状态,其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是租房独居,并且整租独居是“90后”较为喜爱的居住方式。从居住时长看,60%以上的“90后”青年独居的时长为2年及以上。由此看来,对于大部分青年人来说,独居已成了国内较为流行且稳定的生活方式,而随着房价上涨,出于对居住成本的考虑,租房仍是目前年轻人居住的主流方式。
闲鱼网在2018年发布的《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中调查了8个城市的闲鱼租房情况,其中独居青年占了样本数的32%,根据租房面积的数据显示,8个城市的平均租房面积在10~21 m2之间,最大的租房面积也仅仅约是同年统计局发布的人均住房面积39 ㎡的一半,这说明独居青年居住空间有限[6]。
2.2 独居青年群体特征
2.2.1 个体意识强
人口的流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进程,离开原籍地的青年从旧有的集体主义社会规范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加多元的居住选择,独居青年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7]。大部分的独居青年具有较高的学历,有着较强的个体意识,能够接受新鲜事物,追求独立自我和生活质量,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
2.2.2 生活压力大
独居青年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具有生活成本高、节奏快、收入高的特点,青年群体面临着买房贵租房难、上下班通勤时间长的现实状况,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与工作压力,生活空间狭小,家居环境与所配备的生活设施有限。
2.2.3 社交形式单一
大部分的独居青年享受独处的空间与时间,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社交主要依赖于互联网,通过网络软件分享自己的生活。在享受独处的同时,部分独居青年也会因为压力和生活质量不高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苦闷感。
3 独居青年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需求模型,结合独居青年的生存现状与群体特征,分层次分析独居青年的需求。
3.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出现于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论文中。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并且这五个需求是递进的,当基础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
3.2 独居青年需求
第一,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东西,可以从衣、食、住、行层面分析。在食物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消费方式的不断升级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独居青年可以选择订外卖解决三餐问题。部分独居青年会选择自己做饭,但往往住宿空间有限、公用厨房环境不佳,所以对小型多功能橱柜和小家电有需求。在衣物穿戴方面,独居青年多是白领,有自己的审美与品位,喜欢精致独特的衣服和配饰,对于穿戴的收纳整理有需求。在住所方面,大部分独居青年为了节省生活成本,会选择单间租住,多选择周边设施完善的住所。
第二,安全需求指人类追求稳定、有秩序的生活,希望远离恐惧与危害,有一定的安全保障[8]。独居青年独居时会注意人身安全,对安防产品有一定的需求,会安装密码锁、在房间内安装摄像头等。近几年,青年群体中猝死事件的概率逐渐上升,独居青年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健身产品与智能检测产品能够满足这一方面的需求。
第三,爱与归属感需求也可称为社会需求,指一个人与他人或团队建立情感联系。随着各种社交软件的流行,线上社交成为独居青年的主流社交方式,大家通過社交软件发布文章、视频分享日常生活。基于这一行为,该群体对智能娱乐产品与数码产品有需求,如相机、三脚架、智能音响等。 第四,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和受到他人尊重,简而言之,人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希望自己的地位和能力受到公众的认可[8]。独居青年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坚持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尊重,得到他人的尊重有利于青年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满怀热情地对待世界。
第五,自我实现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最终理想,使自我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美好愿望,是金字塔最顶端的需求。独居青年追求个体发展与自我价值,为了达成理想目标,他们往往在下班后也要工作与学习,适用于使用场景与行为的办公产品对提升工作效率与幸福感起着重要作用。
4 以需求为导向的独居青年家具设计要素
4.1 功能要素
功能要素设计上,大部分独居青年居住空间有限,小空间限制了家具的选择,家具在功能上最好要具有灵活性与多样化,做到一物多用,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满足独居青年居住需求的同时节省空间。例如,坐凳同时具备小型桌子的功能,衣架同时也有置物架的功能等等。
现代青年群体消费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且更关注产品精神层面的功能和意义[9]。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后,独居青年这一群体中每个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如一部分人喜欢做饭,喜欢在社交软件上分享食物,一部分人喜欢健身,另一部分人喜欢养宠物,还有一部分人工作与学习时间比较多,不同的人需要的家具都是不同的。例如,可基于共享设计理念,为爱养宠物的独居青年设计一款人宠共享家具或为健身频率高的人群设计一款带有健身功能的家具。满足基本的需求后,挖掘其个性化需求有助于丰富独居青年的生活,让其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待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
4.2 结构要素
家具结构的合理设计是实现家具基础与附加功能过程中关键的一步[10]。独居青年群体大多以租房为主,并且在搬家时,出于节约的原则,会选择将自己购买的家具带走。因此,为了便于运输,家具在结构上的设计最好便于拼装、拆卸和打包,可以利用拆装结构、折叠结构达到方便收纳的目的。此外,在实现功能多样化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结构设计,达到方便家具移动和调节的目的,如在家具底部加装滑轮、家具结构处应用调节结构使家具可以被调节到人所需要高度或方向。土耳其有一家专门做折叠收纳箱的公司,其折叠收纳箱就很好地利用了结构设计达到功能多样化的目的,该公司设计了三个尺寸的收纳箱,收纳箱可以随意堆叠,可以收纳衣服、书籍,也可以用来种盆栽,不需要时可将收纳箱折叠起来,能够节省一半以上的空间。
4.3 造型风格要素
出于对独居青年租房空间的考虑,家具造型尺寸不宜过大,应以小尺寸、简洁造型为主,板件要尽量规整[11]。青年群体喜爱年轻化的风格,追求时尚,家具设计应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避免在表面装饰上应用烦琐的图案,应选用一些流行元素。家居品牌“吱音”曾设计出一款“袋走”茶几,茶几同时具有置物和收纳的功能,外观设计上应用了三宅一生的褶皱面料元素,使整个产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轻奢且复古,获得了多数年轻人的喜爱。
4.4 色彩要素
因为人主要利用眼睛获取大部分信息,所以家具的造型与色彩给人的印象是最直接且重要的,不同的色彩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会直接影响人的生理与心理[12]。家具色彩的选用上,要结合使用人群的审美、性格和使用场景。独居青年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针对该群体进行家具设计时,可以浅色系为基调,少量搭配明度较高的颜色,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扩大室内空间的效果,还可营造温馨又不失活泼感的室内氛围,给独居青年带来情感上的慰藉。
4.5 材料要素
节约用材是使用材料的首要原则,简洁的造型、低成本的材料及合理的结构都满足这一原则。合理的结构与简洁的造型可降低加工难度,从而减少材料的使用与浪费,选用低成本的材料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节约了产品的成本[13]。考虑到独居青年的生活现状,在家具选材方面,最好选择易清洁、环保舒适、耐用、轻量的材料,如棉麻布料、人造密度板、PVC塑料,能为目标人群购买、安装和清理家具提供便利。
5 结语
独居青年数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增多,针对独居青年的家具产品,在设计上首先要满足的就是独居青年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要考虑潜在的其他个性化需求,可借鉴国内外优秀产品,融入创新理念与方法,设计出更加符合这一群体的家具产品,丰富该群体的独居生活,实现独居青年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慧,吕九芳,吴华云,等.基于青年租居群体生活形态的家具网购需求研究[J].家具,2019,40(02):46-50,61.
[2] 叶钦.存在主义心理学视域下的个体孤独生存状态的超越[J].法制与社会,2018(31):147-148.
[3] 杨晶晶,杨熙.新时期青年大学生更需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7(05):89-91.
[4] 刘斌,朱剑刚.家具设计中的无意识交互设计探析[J].家具,2020,41(02):19-23.
[5] 王圆珏.基于独居青年情感补偿的家居用品设计与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8.
[6] 梁帆,江湘芸.针对独居青年群体的影音产品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0(12):54-55.
[7] 周富強,郁舒兰.面向独居青年的室内健身产品设计探析[J].家具,2020,41(06):71-74.
[8] 刘丝筠.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适老性移动终端社交平台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9] 邱子宸,周橙旻,詹先旭,等.基于CMF设计理念的小户型沙发设计探讨[J].家具,2020,41(04):31-34,70.
[10] 毕博.基于一线城市中低层租居人群生活形态的家具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11] 李帼,关惠元,黄琼涛.租房人自购便携式家具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7):80-82.
[12] 林楚楚,许柏鸣.家具色彩设计的情感化探析[J].家具,2019,40(04):38-41.
[13] 王丽娜.一线城市青年群体的家具消费行为研究及家具设计响应[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8.
作者简介:王芳(1997—),女,安徽铜陵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许柏鸣(1962—),男,江苏苏州人,博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