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细雨不须归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_8309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艳图 绢本设色 95×51cm 清 冷枚 上海博物馆藏


  先秦时期,人们将由草、竹片等制作而成的雨具称作“盖”或“簦”,其柄可持,外形很像现在的雨伞,但是大而笨重,还不能开合。《周礼》中就有“轮人为盖”的记载。春去秋来,经过人们不断地总结改进,发明出了比较轻便的雨具,这就是可戴可摘的笠。《诗经·小雅·无羊》日:“尔牧来思,何蓑何笠。”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穿蓑衣、戴斗笠。
  笠的外形和簦很像,不过小而无柄,一般用来戴在头上,有尖顶和圆顶两种。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簦,是有柄的笠;笠,是无柄的簦。用草编织的叫草笠,用蒲葵编的叫蒲笠,另外还有竹笠、棕笠、藤笠、毡笠等,都因制作材料而得名。
  蓑衣是一种原始的雨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服器部》里说:“蓑草结衣,御雨之具。”因蓑草皮滑且中空,蓑衣穿起来很是轻便,雨水不易渗透,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使用,人们也不会感到闷热。
  蓑衣具有中国古代服装的重要特征——上衣下裳。上衣叫“蓑衣披”,顾名思义,是披在肩上的。下装是一件围腰短裙,叫“蓑衣裙”,与裳基本相似,有的稍长,从胸部连接至腰部,有点像现代女性的吊带裙。
  西周时期,有一种用帛制成的伞。因价格昂贵,帛制伞一般为贵族所用,成为达官显贵、士大夫外出的装饰品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秦 秦始皇帝陵博物馆藏

  出土于秦始皇陵的彩绘铜车马上带有一柄伞,设计非常精巧。伞柄处装有双环插销,可以随时取下;操纵机关可调整伞盖的角度,遮光效果更佳;将伞盖取下之后,伞柄就是一把尖锐的矛,伞盖就是盾,可以利用其进行戰斗。作为一国之主,秦始皇出门自然是做足了保护工作,而这把伞就是一个暗藏在马车上的武器,后来人们将其取名为“千机伞”。
  先秦时,还出现了一种双层木底雨鞋,这种鞋子可以防止湿气入侵,一般为贵族所用。后来又出现了一种有齿的木屐,因鞋底有齿,增加了鞋底的高度,适用于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东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记载:“屐,搘也。为两足搘,以践泥也。”
雪渔图 绢本设色 62.1×32.7cm 五代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西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墓室北壁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伞与前代一样,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特定的阶层才可以使用。北齐规定:王、庶姓王,仪同三司以上,用翟尾扇、紫伞;皇宗及三品以上官,用青伞朱里;士人,用青伞碧里。
  《玉屑》中提到,元魏之时,为了便于步行、骑马,“魏人以竹碎分,并油纸造成伞”,可见当时人们为了出行方便而发明了油纸伞。油纸伞的出现,得益于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使用得以普及,人们开始用廉价的纸制作伞面,并在纸上涂上桐油,使之遇水不烂,用于避雨。
  《南史·王籍传》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王籍)乃至徒行市道,不择交游,有时途中见相识,辄以笠伞覆面。”王籍看见熟人也不打招呼,以伞遮面,蒙混过去,心中默念:
  “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除了油纸伞,南北朝时还出现了一种在丝绢类纺织品上涂抹油脂后做成的“油衣”或“油帔”。《晋书·桓玄传》中记载:“(刘)裕至蒋山,使羸弱贯油帔登山,分张旗帜,数道并前。”登山时使用雨伞不便,还是雨衣好使。
  隋唐时期,伞的使用更加普遍,除日常防雨外,人们也用其遮阳。隋唐时期的统治者对伞的使用也有具体的规定:皇室和三品以上官员一般用紫伞、红伞;中下层士人群体则使用流行已久的青绿色伞。
  油纸伞在唐朝时传至日本、朝鲜。日本早期还将油纸伞称为“唐伞”,可见当时我国制伞业的兴盛。《清异录》中记载了一个叫周则的人,称他以造雨伞为业,每天造两把伞便能糊口,可见当时江南地区伞的市场需求量之大。
  除了伞,人们还充分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各种天然材料制作雨衣,如江南地区盛产的棕丝。棕丝是棕榈树皮上的一种纤维,经加工也可编织成雨衣,俗称“棕衣”。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庐山棕衣居士》中便有相关记载:“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


  到了宋代,发达的商品经济推动了丝织业、造纸业的发展,伞的使用更加普遍。
  在宋代,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红、黄两种颜色的伞具,大小官员则使用青绢凉伞。青绢凉伞还被用于婚嫁礼俗中,吴自牧的《梦梁录》载:“至迎亲日,男家刻定时辰,预令行郎,各以执色如花瓶、花烛……青凉伞、交椅……前往女家,迎娶新人。”
  今天所见的太阳伞,在北宋都城汴京已经出现,且被商家普遍使用。《清明上河图》中的许多沿街店铺前,就有张开的大遮阳伞,街道两旁的空地上,也有不少小商贩在撑开的大伞下做生意。   南宋画家刘松年的《斗茶图》中,有三人携带雨伞。据《梦梁录》记载,南宋时伞的种类很多,且形状多样、颜色丰富,都城临安的制伞业发达,俨然已是全国的制伞中心。
上图: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 张择端 故宫博物院藏下图:斗茶图(局部) 宋 刘松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归渔图(局部) 绢本墨笔 宋 梁楷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宋代蓑衣斗笠的使用依然广泛,平民百姓雨天出行基本都需要它。宋代李迪的《风雨归牧图》描绘了江南乡村常见的景象:放牧途中,风雨大作,两位牧童策牛逆风徐行,一人披蓑俯身紧紧拉住斗笠,而另一牧童的斗笠被风吹落,急忙去捡。这种闲适的生活,成为古代文人远离庙堂的心灵寄托。
  从唐代皮日休的“携来沙日微,挂处江风起。纵带二梁冠,终身不忘尔”,到苏轼的“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斗笠在两位诗人的心中,有了别样的意味。“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穿上简单的蓑衣,遠离各种礼仪性伞具的束缚,苏轼仿佛有了更多无惧风雨的勇气。
风雨归牧图 (局部)绢本设色 宋 李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伞的样式与制作材料与前代相比变化不大,主要有方伞、直柄伞、曲柄伞、罗绣伞、油绢伞等,此时,还出现了精工彩绘的花伞。
  据《古今事物考》载,明代对一品至九品官员的用伞都做了细致规定,不同等级的官员使用不同颜色和样式的伞,不可逾越。此一时期,雨衣的制作愈发考究,《酌中志》中记载,明代宫廷的大臣们多穿以绢绸和蚕茧纸做的雨衣,有时也穿红雨衣。清代法律规定:庶民不得用罗绢凉伞,许用油纸伞。当时社会上普遍使用的还是油纸伞、油布伞,且颜色以青色为主。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写道:“宝玉听了,只得回来。刚至沁芳亭,见探春正从秋爽斋来,围着大红猩猩毡斗篷,戴着观音兜,扶着小丫头,后面一个妇人打着青绸油伞。”当然,贵族少爷小姐也穿蓑衣,不过自然是高级货。第四十五回写道:“……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连黛玉也不识,这蓑衣恐怕只有贾府这样的人家才用得起。贾宝玉穿蓑衣也不是要去牧牛或捕鱼,“披了玉针蓑,戴上金藤笠,登上沙棠屐,忙忙地往芦雪庵来”,无非是在冬日里闲玩游乐罢了。
  雪影漫漫时,撑伞在雪中赏梅,是才子佳人的雅趣,对于平民来说,他们大多会收起各种雨具,围着炉火度过凛冽冬日,只有少数旅人或渔夫,会冒着风雪行走在山野小路、水泊岸边,此时,蓑衣和斗笠,可给予他们极大的慰藉。
  今天,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伞,从折叠伞、自动伞,到双人伞、风暴伞、纳米伞,不一而足。只是,类似许仙与白娘子篷船赠伞的故事,大概是不会再有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看展览”)
钟馗探梅图 纸本设色 154.6×78.9cm 清 金廷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他文献
伟大光荣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J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
李渔像游食四方  李渔生于一个药商家庭,中年时期经历了明清交替的乱世。他也曾有志于功名,但受乱世影响,此路不通。明亡之后,他和当时许多文人一样,不愿事清。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将自己的才华转移到戏曲、小说等的创作上。李渔走的是商业化路线,他与戏班合作,边写边演。名声大噪之后,引来许多书商盗版翻印,他一怒之下索性自建书铺,做起了书商,贩卖包括自己所著小说在内的各种民间畅销读物。大获成功后,他又自组戏班,
丝绸之路的上一次繁荣是在千年之前的汉唐时代,那是一个令全世界艳羡的『光荣与梦想』落地生根的古老传奇,它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在那样一段历史时期,数不尽的文物遗散洒落一路,建筑、陶瓷、石雕、碑碣、绘画、歌舞、服饰……  它们是我们民族的印记,是无可替代的国家瑰宝。  麦积山石窟第121窟(北魏)  图中左侧弟子为塔螺旋发髻,双手合掌于胸前,作拍手状。菩萨着褒衣博带式袈裟,与弟子紧紧相依,面带笑意,仿佛在
今天下午,我正在擦黑板,突然听见好友陈倩在喊我的名字。  我回过头,她拿出一本周记本递给了我。我拿过来,翻了一页,上面是张姝含写的《周璐我想对你说》。我一见来劲了,写我的?会写什么呢!我好奇又开心。就在我紧张地要往下看时,周记本被一把抢了去,我一看竟是张姝含,顿时笑骂道:“张姝含,你那么紧张干什么,难道在作文里骂我?你不要我看,我还非看不可呢!”趁她不注意,抢过周记本,拿回自己的座位上看了起来。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艾叶绿原酸提取工艺,分析河南汤阴、河北保定、河南南阳、浙江宁波、湖北蕲春5个不同产地及2013—2017年河南汤阴艾叶中绿原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艾叶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37%、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1 g ∶ 15 mL;河北保定艾叶中绿原酸含量相对最高,为10.65%,显著高于河南汤阴、河南南阳、浙江宁波等产区(P﹤0.05);2017年河南汤阴艾叶中
摘要:为研究龙佳、宁香2个核桃品种果实经济性状及生长发育特性,为其配套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核桃龙佳、宁香为试验材料,定期测定果实纵径、横径、棱径的生长量,采用Logistics模型、二次多项式分别对2个品种核桃果实的3径值进行曲线拟合,并比较分析2个品种果实的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果实生长基本停止后,龙佳和宁香2个品种果实在坚果3径等指标上无明显差异,果实纵径、横径、棱径的大小为26~
时间:植树节。  地点:郊外。  人物:可欣。  事件:植树。“起因”是植树节,“经过”是种树的过程,“结果”是种好了小树苗。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小朋友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了“写话”的“绝招”,就可以轻松解决大家在写作方面遇到的难题了。那么这些“绝招”都有哪些呢?首先,你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在完成看图写话的时候,首先就要学会观察——图上有哪些人物?图上有哪些物品?图上的人物在做什么?
摘要:为了给关中平原筛选产草量高、水分利用效率高的优良苜蓿品种,以关中平原的主栽苜蓿品种关中苜蓿为对照,监测巨能601、巨能耐湿、雷霆、丹农VNS、北极熊等9个苜蓿品种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以及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降水量丰富的年份且可灌溉的关中平原,不同苜蓿品种从返青至最后一次刈割期前的田间耗水量基本一致且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巨能601的产草量及土壤水分利用效
时间:2017年1月1日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1966年,在约翰·施特劳斯侄孙的指导下,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管弦乐团成立了。为保证能原汁原味地演绎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乐团从创立之初就严格延续老约翰·施特劳斯对于乐队的编制,即42位乐师 1位指挥。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也是基于此乐队编制而创作的。2016年正值乐团成立50年之际,该团于10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了建团50周年庆典音乐会。
近百年来,关于慈禧太后(1835-1908年)的各种研究、野史层出不穷,然而,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仍有其鲜为人知的一面。据相关统计,清代帝王、后妃流传后世的书画作品共有两万余件,其中乾隆皇帝一人便占了万件,而列居第二位的则是慈禧,共有五百余件,因此慈禧也可称为是一位“书画家”。  慈禧赐“福”、“寿”字  现在各大博物馆及拍卖行中大量慈禧字画的面世,让我们知道了慈禧太后不为人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