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就业”模式助推高职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策略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863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否实现高质量就业,已经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及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毕业生进行专项调查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在就业观念、职业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党建+就业”模式,充分发挥党建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新路径和新举措.
其他文献
曲子起源于先秦,唐代以后改称西府曲子.西府曲子流入汉中后融入了当地的民歌、小调,并以汉水上游人民群众的方言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汉中曲子.在明末清初时,洋县一带就有念曲子的活动.除了红白喜事、祝寿、儿子满月时要请板凳曲子助兴外,迎神、庙会、采莲船都要念曲子.
期刊
舞台剧《辅德里》借用当代艺术手法描述党的发展历史,作品注入了新的音乐元素,用戏剧表达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使得新时代的共产党人重新召回属于自己的革命记忆.本文从叙述方式、编创形式等视角,探寻《辅德里》是如何以戏剧艺术形式阐述中共二大的历史,并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期刊
期刊
啵咧是壮民族民间古老的乐器,形似唢呐,音色柔美.壮族三月三,是广西人民盛大而重要的传统节日.啵咧对于三月三,以其象征意义和特有音色,而成为壮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特殊使者.啵咧与乐队《印象三月三》这首作品,由侯道辉作曲,吕军辉配器,首演于2020第九届东盟音乐周闭幕式,由广西民族乐团演奏,蔡央指挥.
期刊
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文化教学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文化教学?通过比较近二十年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有关“文化教学”的表述,可以发现我国外语教学界对文化教学核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模糊到明晰的过程;对外语课堂文化教学的定位也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由作为“名词”的文化到作为“动词”的文化、由关注“文化是什么?”到关注“文化能做什么?”的范式转化.本文从“文化之眼”“文化之心”“文化之脑”“文化之身”四个方面,探讨了在英语课堂上如何以文化人,实现文化教学的育人价值.
英语学科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文化的育人功能.本文提出挖掘英语学科独特的文化育人价值,并与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项目式学习有机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创设知与行融合的意义建构经历,创建学生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情境,引导学生在项目规划、实施、管理、展示、评价反思为一体的项目学习中建立语言学习与文化的联结,形成对语言和文化的系统建构,在实践探究中内化文化育人价值、在理解认同中深化文化育人价值,从而实现文化育人价值的生成.
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减轻、消除文化刻板印象,以获得更有益的文化体验.开放的心态、冷静的观察、客观的评价是具有高层次文化意识(当然也包括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标志.但这些都是具有文化意识的表象,并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单纯使学生表现出这样的形态,未必是成功的文化教学.有开放的心态,或许能理解差异,但未必会容纳差异并与之互动;能冷静地观察,或许可看得全面,但却难免无动于衷或消极厌世;会客观评价,或许能公正公允,但不一定积极向上并努力改进.因此,文化教学应更好地指向消解刻板印象的文化体验,而非
期刊
传统的复习教学忽略了单元主题范畴之间的关联和统整,不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主题范畴统整强调对指向同一主题的不同单元进行整合并以此开展教学.这种教学范式既能构建语言知识与主题知识,又能提升语言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发展,契合复习教学的宗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首先基于主题范畴整合单元话题,然后补充新的主题语篇扩展主题知识范畴并整体安排复习课时.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主题范畴统整视阈下的初中英语复习教学范式及课堂实践,以期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
本文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人文学科课堂教学的五个要素和文本解读的三个层面阐述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问题设计来培养学生思维、心智和人文情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有效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引领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破坏教学秩序,甚至危害社会稳定,因此其防控工作非常重要.学校卫生管理质量对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必须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机制,完善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师生卫生行为,切实做好校园环境卫生、饮食卫生、教学卫生和心理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学校医务机构建设,通过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与应急能力,有效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最大限度降低学校突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