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狗”类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新兴的网络流行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X 狗”进入网络语境后,网络语境促进了“狗”的语义变异,将其从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中“,狗”的意义得到了新的外延“。X 狗”类网络流行语的变异是社会生活的某种反映,受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交际环境的影响,与社会心态的变化有关。在交际中“,X 狗”这一语言变异形式有独特的社会功能,能够帮助建构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目的。
  关键词:“X狗” 网络流行语 变异 社会语言学
  一、引言
  称谓语“X 狗”由来已久,但在新的社会语境中,这一语言形式被使用者借助网络平台予以改造、丰富和批量复制, 其用法与过去大为不同,出现了以“单身狗“”大学狗”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流行语。目前针对“X 狗”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不在少数,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X 狗”类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流行原因;万晓丽、农越华探究了“狗”的类词缀化过程和成因,农越华在对类词缀“狗”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对外汉语教学进行思考;洪帅、罗芬、林芙娜、万晓玥等人从形式、意义、成因等角度分析这一结构。总的来说,前人结合多种语言学理论,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X 狗”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X 狗”作为一种偏离常规的网络语言,属于语言变异形式的典型,有独特的交际场合,也有独特的表达功用,与社会因素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目前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X 狗”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语言变异理论为指导,对“X 狗”类网络流行语进行社会语言学解读。
  二、语言变异理论简介
  (一)语言变异的定义及其分类
  语言变异理论是在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不断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语言理论体系。变异学派认为,语言并不是一个同质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不断产生变异形式的、异质有序的符号系统。柴磊认为,语言变异是一种偏离常规的语言表达式,带有故意性、目的性和创造性,且其形式多样,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符、书写、语域、方言等多种变异。
  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变异及发展与社会的状态和变化息息相关,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定时期的语言变异必然是一定时期群体社会心态的反映。所谓社会心态,概括地说,就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整个社会情绪基调、意识感受、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
  语言变异的分类较复杂,标准不同,分类不同。首先, 根据变异原因的随机性,可分为无序变异和有序变异。两者是一个连续系统,当早期无序变异中的某一部分被人逐渐接受并开始传播,进入有序阶段,语言演变就开始了。其次,根据变异的受众范围,可以分为个人语言变异、部分人模仿变异、部分群体模仿变异和言语社团变异四种,以上四种同样是一个连续系统,是语言变异的四个阶段。
  (二)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
  网络是一个现实之外的虚拟空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逐渐融入社会文化生活中。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网络行业语”(如“软件“”病毒”等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和“黑客“”电子商务”等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以及“网民常用词语”两部分;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后一部分。常见的网络流行语主要属于后者。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它虽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但因受时代发展和社会心理变化影响, 并不具备规范性,反而不落窠臼,故意突破词语使用上的常规,让语言表达变得诙谐、风趣。
  网络语言归根到底是一种语言,一方面,其变异必然具有传统语言变异的共性,另一方面,互联网语境使网络语言的变异具有特殊性。具体来说“,打字”这一交流方式让网络语言变异主要集中在词汇和语法层面。
  三“、X狗”类网络流行语的变异
  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狗”一词已经发生一些变异,出现了诸如“走狗“”落水狗“”看门狗”等称谓语。进入网络时代后,变异形式更为丰富“,X 狗”可以用于调侃的自称,也可以用于亲昵的面称。
  从变异形式上看,“X 狗”主要体现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变异,进一步细说,这一变异属于旧词语义映射。语义映射即隐喻,是一种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映射。比照其定义可知“,X 狗”类网络流行语正是旧词语义映射的典型。
  在古代汉语中“,狗”因分担“犬”的幼小义产生。《现代汉
  语词典》(第7 版)中对“狗”的释义如下“:哺乳动物,嗅觉和 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X 狗”结构中的“X”一般为“狗”的修饰 成分,因此常被设定为狗的下位范畴或者狗所具有的某些属性,如“哈巴狗“”黄狗”等。然而,新兴的“X 狗”类流行语中, “X”通常具有与人有关的某些特征“,X”的归属范畴是人类,这与“狗”[-人类]的语义特征相矛盾,导致理解上的阻断。正是这种理解上的阻断要求人们通过对构成成分进行意义 调适,即通过构式压制,凸显“狗”的某种特性,并将其与人相联系。例如“,X 狗”类网络流行语的最早运用——“单身狗”中的“单身”是形容人类感情状态的词语,狗具有[-人类]的 语义特征,两者的不对称迫使构式通過压制,强调“狗”由“犬为独”引出的“孤独“”流浪”的语义特征,恢复语义的平衡。
  事实上,随着人类经验的日趋丰富及语言表达的多样化和精细化,以“狗”这一语言单位的原始意义为起点词的 “狗”这一概念框架通过隐喻和转喻不断扩展,框架内的语义随之发生变化和转换。李仕春、李蓓曾利用北大CCL 语料库丰富的语料重新分析“狗”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 情况,指出《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对“狗”漏收了“低下、低贱”“坏”“坏人,骂人的话”“奉承,巴结”“中国的十二生 肖之一”等5 个义项。《汉语大词典》中对“狗”的释义如下: “①即犬。②指事之失度或人之失意。③比喻坏人。④奉承,巴结。⑤詈词,表示极端鄙视。”从中不难发现“,狗”这一 语义范畴是以其原型义项“属于犬科的一种食肉类哺乳动 物”为核心,联系对狗的感觉感知经验、对其属性特征和作 用等的抽象概括,通过联想、转喻等方式进行词义扩展的, 因此“狗”的词义已经由传统用法中指哺乳动物转变为可 以指人,其语义特征从[-人类]变为[+有生命]。根据语料 库和词典可以进一步总结归纳出目前“狗”的基本语义特征,即[+有生命][+地位低下][+行为不端][+处境艰难]等。   “X狗”的广泛运用进一步推动“狗”的变异,传统汉语中“狗”的语义特征越发虚化,其内涵逐渐缩小,甚至不再指称“狗”这一动物,而是只保留了[+生命]的义素;在语言传播中“狗”新增了一些语义特征,如“美剧狗“”美颜狗“”追星狗”都是指喜爱、沉迷于某事的人“,美剧狗”即喜欢看美国电视剧 的人“,美颜狗”指的是在自拍时很喜欢给自己用软件美颜的 人,“追星狗”是指称对明星极端崇拜的粉丝们。“明星”“美 剧”和“美颜”都是为人们喜闻乐道的事物,人们对这些事物 的喜爱和追逐可以激活语素“狗”忠诚的特征,此时“X 狗”中“狗”的语义失却了[+地位低下][+行为不端][+处境艰难],增加了[+喜爱、沉迷某事]的特征“。小奶狗”本指狗的幼崽, 在语言使用中,人们将“小奶狗”的典型特征——如幼小、可 爱、黏人、会撒娇等与“年下男”在恋爱中的特征相联系,长期 使用后,其隐喻义自然形成。显然此处的“狗”并不符合[+地位低下][+行为不端][+处境艰难],而是增加了[+可愛]的义 素。又如,“王狗”“娄狗”等指称王姓、娄姓亲近的人,此时 “狗”增加了[+亲近]的语义特征。另外,还有很多语义特征如[+调侃][+嘲讽][+娱乐]等增加进来。
  可以说“,狗”这一旧词从原本所属的生物领域被映射、迁移,其语义已然同原本的大相径庭,色彩义由纯贬义变得更丰富。
  四“、X狗”类网络流行语的变异原因
  (一)社会文化环境对“狗”负面义的消解
  社会背景及“狗”职能的转变
  从一定程度上讲,隐喻思维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隐喻的形成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可以说,每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氛围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置身其中的人们的思维方式、语言内容,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传承的基础上,词汇不断被注入新的内容。
  翻阅字典不难发现,汉语“狗”族词汇大多为贬义词,根本原因是汉民族在悠久历史文化中形成的独特心理模式。原始社会时期,狗承担狩猎的职责,具有重要作用。进入农耕社会以后,人类逐渐掌握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对狗的依赖程度逐渐减轻,狗的主要职能便转变为看家和警戒,地位也大不如前。并且,狗的一些行为特征,如无节操地讨好亲近、欺软怕硬、独来独往等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与人为善、尚统反分的文化心理。出于直觉经验式的思考习惯与和谐中庸的价值标准,中国人倾向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推此及彼,由人及物,选择更含蓄、婉转、形象的表达方式。因此,基于人们与狗的长期频繁接触,人们会很自然地推人及狗,以狗喻人、讽人。当人们把人性中的恶与狗性的某些相似之处相比照时,汉语中“狗”族语汇的贬义便日渐形成并趋于稳定了。
  然而,进入21 世纪后,狗的职能再一次发生转变。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基本不再对狗有任何功利性的、物质层面(如看家等)的需求,现阶段人们养狗更多的是出于精神上的需求。伴随物质层面的逐渐富有,人们的工作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休闲时间缩短。出于缓解工作压力、填补社交生活的空缺、缓解孤独的情绪等原因,目前人们饲养宠物的现象十分普遍,忠诚可靠、善解人意的狗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根据《2019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2019年我国养宠用户中有54.4%饲养犬类,犬类养护消费金额为1 244 亿元。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现如今人们越发喜爱、重视狗,这为“狗”的语义在新时代的进一步演变提供了社会条件。
  中西文化的碰撞
  现阶段,我国的对外交流日益增多。西方在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前,由于气候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渔猎和游牧经济为主,因此,狗作为人们的劳动伙伴,得到西方人民的尊重。表现在语言中,英文中有关“狗”的词汇大部分都是中性甚至褒义的,典型例子如lucky dog(幸运儿)。近年来中国的开放政策使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在文化交流和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理解并认同中西文化中“狗”的文化差异,这是“狗”语义演变的背景条件之一。
  (二)网络交际的特殊性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变异主要依赖网络这一特殊的交际语境及网民这一特殊的言语社区。
  特殊的交际语境
  网络的交际语境不同于一般面对面的直接交谈,也不同于普通的书面交流,其特点在于:首先,网络语言无法用声音和体态等辅助手段传情达意;其次,由于使用键盘输入的速度总是慢于口语交际,因此网络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远远低于日常的口语交际,但又不如经过深思熟虑的书面语体那样严谨、规范。为了迅速且准确地表达思想、成功交际,网络语言通常更注重表达的简约性及形象性。从语言形式上来说,“狗”作为一个单音节词,内容简单,便于输入,且该词极富形象色彩,当网友看到“狗”一词时,便能够轻易想象出“狗”的形象,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另外,“X 狗”的变异也与互联网的表情包文化的发展有关。网络语言对视觉性的强调和追求尤为突出,因此,表情包这类特殊的网络语言大行其道。表情包指的是一种利用图片表示感情的方式,其特点为诙谐有趣,可活跃气氛。狗类表情包因可爱、傻萌的特点,广受欢迎。随着此类表情包的流行和传播,表情包中各式狗的形象和指称对象进一步规约化,随着联结的深入和稳定,即使表情包不出现,单就文字也能触发人脑中所保存的狗的形象。因此,新兴“X 狗”族称谓语的形象色彩义更加凸显。
  特殊的言语社区
  从分类上看“,X 狗”的变异为介于部分群体模仿变异和言语社团变异之间的有序变异,接受并使用“X 狗”类新兴流行语的多为年轻人和接受能力较强的中年人,他们形成了一定的群体,是比较稳定的变异。也就是说,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只有对特定的、理解并接受此类流行语的人群才能毫无顾忌地使用新兴流行语,否则会导致不得体与冒犯。此外,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特点隐去了真实生活中人与人的阶层和界限,给“X 狗”更多的空间。基于此,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使其成为“X狗”变异最好的言语社区。   (三)社会心態的变化
  自我调侃的“心理防御机制”
  当代青年面临就业、安家等各方面压力“,狗”的文化义恰好与青年艰难的生活状态相符,使用“X 狗”进行表达,一方面是一种自我调侃,另一方面是一种自我保护。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在挫折紧张时,作出让自己能够减轻不安的一系列行为的倾向。这一机制的背后是隐藏压抑与缓解压抑的博弈。互联网时代,人们以狗自比,自我嘲讽、自我掩饰,体现人们妥协、顺从于生活困难的态度和方法,以此重新寻回内心的平静“。X 狗”类称谓语属于以动物指人的降格。李春分、涂靖指出降格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释放情感郁积。作为时代产物,自嘲“X 狗”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标新立异的心理
  “X狗”由通常具有与人有关的某些特征的“X”和“狗”构成,两者间违背常识导致理解上的阻断,让使用者产生隐秘的“自成一家”的满足感,故被广泛使用。此外,中国传统中对狗的评价往往是负面的,运用这个传统上不为人喜爱的语素“狗”表现自己显得更新潮不羁。
  五“、X狗”语言变异的社会功能
  语言变异自有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选用“X 狗”这一语言变异形式不仅能够帮助表达个人情感态度、产生语言幽默,还可以帮助建构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目的。
  (一)建构人际关系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狗的地位比较卑微。虽然新兴“X 狗”类流行语的情感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发生变化,呈现出“去詈化”的倾向,但总的来说,“狗”的中性义远多于褒义, “狗”并未完全转变为褒义范畴,因此“X 狗”用于自称符合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即尽量少表扬自己、多贬低自己。从身份的认同作用观来看“,X 狗”具有建构特定身份的作用, 以“X 狗”自称可以达到“卖惨”的效果,能够有效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将同属一类别的人直接划归为“自己人”,具有纳 己排他的人际效果。
  (二)达到交际目的
  合理利用“X 狗”类流行语可以有效达到交际目的。例如,在备考研究生时想要婉拒好友的邀约,可以称自己为“考研狗”,以表达自己目前辛苦忙碌的状态,这种自嘲的方式甚至能够获得他人的同情。
  六、结语
  从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角度解读“X 狗”类网络流行语, 可见其主要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语义变异。网络语境推动了 “狗”的变异程度和速度,将这一旧词从原本所属领域迁移到另一个意义领域中“,狗”的意义得到了新的外延,增添了趣 味性和形象性。语言的变异与社会的状态及变化息息相关, 造成“X 狗”类网络流行语变异的因素主要有三:社会文化环境对“狗”负面义的消解、网络交际的特殊性及社会心态的变化。在交际中,“X 狗”这一语言变异形式有独特的社会功 能,能够帮助建构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静莹,史妮君,马亚丽“.  X 狗”式流行语的认知语言学解释[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12).
  [2]孙文高.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对“X 狗”式流行语的分析[J]. 语文建设,2016(17).
  [3]万晓丽“.  狗”的类词缀化及相关问题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1).
  [4]农越华. 汉语类词缀“狗”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思考[D]. 桂林:广西民族大学,2018.
  [5]林芙娜.网络语言“狗”的探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6]罗芬“. XX狗”自称初探[J]. 汉字文化,2016(2).
  [7]洪帅. 没有贬义的“××狗”[J]. 语文建设,2015(25).
  [8]万晓玥. 新兴“X 狗”族称谓语的多维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26(1).
  [5]刘磊、郭诗云. 国内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现状调查分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4).
  [6]施晓华. 融入创新教学模式的电子教参服务体系构建——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 图书情报研究,2017(2).
  [7]屈南. 国外电子教参和课程导航的实践进展及启示
  [J].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1).
  [8]黄晓斌,杨敏. 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为本科教学服务的做法与启示[J]. 图书馆论坛,2019(7).
其他文献
摘 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对纲领中平等的权利、教育、分配等问题的深刻批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等观,认为只有差异化的权利才能使人们得到平等的结果。本文分别对马克思对平等教育、分配问题的批判进行探讨,强调现实主义观念的重要性,并从理论层面到具体的教育、分配层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中国社会平等问题的意义。  关键词:平等的权利 教育 分配 当代中国社会  一、《哥达纲领批
摘 要:创新教学支持服务模式,实现泛在知识环境下教学支持服务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凸显自身价值、实现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向知识型服务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与特征,以及对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的影响,指出了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发展的困境。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整合教学资源、培养课程馆员和开展嵌入式延伸服务等方面提升教学支持服务能力,满足用户需求,实现高校图书馆对教学科研和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为闽茶海外推广提供了新的机遇,对福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闽茶海外推广需要大批具备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国际视野及茶文化底蕴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福建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特色鲜明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为闽茶海外推广提供语言服务人才储备。  关键词:“一带一路” 语言服务人才 闽茶  茶起源于中国,早在
在创新创业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将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需求。本文以湘潭大学为例,围绕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出从顶层设计、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红色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构建“引领—协同—融入”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新模式。
摘 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高考制度不断改革和发展,对高校招生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且近些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工作的竞争越来越大。在高校招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分析当前高考改革政策的变化,制订科学的招生方案,转变招生策略,尤其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要做好办学定位,加大宣传力度,优化专业结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主要分析了新高考改革给招生带来的影响,探讨了阴公技术型本科院校的招生
“课程思政”是新中国成立后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是“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课程育人”的教学实践性方法。高职院校有“课程思政”意义的课程标准,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从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辅助、行业企业五个层面对思政理念的贯彻并进行可行性的评价,是高职院校达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保证。
摘 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熠熠生辉、璀璨夺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道德风尚。这些公序良俗为国家治理、社会规范、人际关系留下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促进了社会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出来,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积极探索,开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使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彰显特色、守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结合,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掘红色文化元素,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关键词:红色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融入  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指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新媒体逐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新媒体视角下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一方面,新媒体推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加多元的文化熏陶。另一方面,不同文化元素的交织和冲击,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高校在新媒体视角下应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
摘 要:法治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不同维度视角的教育实践效果,对教师普及有效的法律观点和生活常识,存在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实践需求。教师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维度上的实践,进行大学生犯罪案例讲解、学习思想辅导等方面的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关键词:法治文化 大学生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法治文化影响了很多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给教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