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整地、施肥、灌水与排涝、搭架及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成熟期白化果的预防、采收与贮藏等方面介绍黑莓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黑莓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黑莓;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3.204 .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054-01
1整地
在黑莓建园时,应采用不同的措施。瘠薄山地、丘陵应在秋冬按黑莓种植的行距开沟冻土,并在沟中填充有机质,如稻麦秸秆、树叶、枯草等。已建成的黑莓园,深翻要在晚秋修剪上架后至早春发芽前,离根近的地方应浅翻,以防损伤根系,离根远的地方可深翻,保证黑莓园土壤疏松,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2施肥
施肥的原则是以优质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以保持和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及生物活性,同时要避免肥料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从而达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基肥一般在冬季进行,要用经高温发酵或沤制过的有机肥为主,配少量的化学肥料。追肥应看苗施肥,旺长田追肥要以磷钾肥为主,长势差的田块应以氮肥为主。肥料以速效肥为主,一般每年进行3次。第1次施肥在萌芽后萌枝发生时,肥料以氮肥为主,以满足花期所需养分,促进萌枝生长;第2次在坐果后果实膨大期,应以氮磷肥或复合肥为主,以利于果实发育,同时促进一年生分枝生长;第3次在果实成熟以后(最好结果枝蔓已剪除并清理出园),以复合肥为主,以增加树体养分积累,使枝蔓充实,提高越冬抗寒能力,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
3灌水与排涝
一般情况下,发芽前后至萌枝发生期(3~4月份)、花后至幼果膨大期(5~6月份)和果实采收后(8月份)遇干旱需分别灌水1次,果实成熟期(7月份)如连续干旱,每7~10d应灌水1次,灌水量要以浸透根分布层(15~30cm)为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灌水方法除采用地面灌溉外,尽量采用滴灌、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较高的黑莓园,雨水过多时,会发生渍害(黑莓不耐涝),应及时排水。
4搭架及整形修剪
4.1立支架
目前多采用篱壁形支架。在定植当年,沿种植行每隔5~6m立一支柱,支柱长2.5m左右,埋入地下60~70cm,地上1.8~1.9m。在支柱上绑2~3道铁丝。
4.2修剪
修剪包括夏季摘心、果后去除枯死枝蔓和冬季整形修剪与绑蔓上架3个方面。
夏季摘心一般在初夏萌枝发生并快速生长的时期,当萌枝高度达到1.0~1.5m時摘心,以促进侧枝生长。果后去除枯死枝蔓一般在7~8月份(不同品种有差异)进行,从根部去除上一年萌枝,并小心剪除该萌枝上的侧枝,尽量减少对当年生枝蔓的损伤。枯死枝剪除后应清除出黑莓园。冬季整形修剪在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进行,将枯死枝、病虫危害枝剪除;疏去细弱枝和过密枝;短截余下的健壮充实枝条;将修剪后的枝条均匀地绑于铁丝上。
5病虫害防治
5.1 越冬期防治
清洁果园,结合冬剪,剪除病枝、虫枝。修剪结束并引蔓上架后,彻底清除落叶、杂草,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在其中越冬的病虫。封冻前将土壤深翻20cm,既可熟化土壤,又可消灭土壤中越冬的害虫。深翻时一定要将下层土翻至上层。药剂防治一般在早春萌动前,可用5°Bé石硫合剂防治,效果较好。喷药时要注意萌枝和侧枝上都应喷到,并适当多喷一些,以利于药液渗透表皮,这样既可杀菌,也可杀虫。
5.2生长季节防治
危害黑莓的病虫很多,但对黑莓造成较大影响的病虫害不是太多,目前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赤毛虫、金龟子(成虫)、刺蛾等,严重的病害还较少。地老虎掌握其发生规律,可用毒饵诱杀。有些年份,在黑莓产区金龟子成虫会对黑莓产生极大的危害,利用其趋光性进行诱杀,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他害虫如毛虫、刺蛾等,可用一些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6成熟期白化果的预防
长江中下游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中旬往往会出现梅雨,梅雨期间雨水多,温度低,而梅雨过后,温度会突然升高,且光照强度大,此时正值黑莓盛果期,浆果中会出现大量的白化果(主要是受阳光直射部分的小果粒)。白化果严重影响了黑莓的外观和品质,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试验,此段时间采取遮荫的办法,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方法是:梅雨刚过或即将过去,用遮荫度50%~60%的遮荫网将黑莓园罩起来,梅雨过后5~7d(也可等采果结束)去掉遮荫网。
7采收与贮藏
黑莓浆果成熟期不一致,要分批采收。黑莓果实成熟的最显著特征是浆果表面着色,果表面由最初的绿色,逐渐转红,最后变成黑色,并且有光泽。黑莓的采收因用途、运输距离及条件而定,通常作鲜果销售在9成熟时采收;运输距离远或做罐头时可在8成熟时采收;当果实供加工果酒、果汁、果酱时要充分成熟时采收。采收时要由外到里,不要乱抓乱碰,以免损坏结果枝。黑莓果实的包装、运输过程,一定要遵循小包装、多层次、留空隙、少挤压、避高温、轻颠簸为原则。包装材料要符合卫生标准,以防对黑莓果的污染。黑莓在常温条件下,极不耐贮藏,因此黑莓在采收后数小时内,必须送到加工厂加工利用。如需长期保存,应将鲜果速冻后贮藏于-18℃以下。
关键词 黑莓;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3.204 .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054-01
1整地
在黑莓建园时,应采用不同的措施。瘠薄山地、丘陵应在秋冬按黑莓种植的行距开沟冻土,并在沟中填充有机质,如稻麦秸秆、树叶、枯草等。已建成的黑莓园,深翻要在晚秋修剪上架后至早春发芽前,离根近的地方应浅翻,以防损伤根系,离根远的地方可深翻,保证黑莓园土壤疏松,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2施肥
施肥的原则是以优质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以保持和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及生物活性,同时要避免肥料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从而达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基肥一般在冬季进行,要用经高温发酵或沤制过的有机肥为主,配少量的化学肥料。追肥应看苗施肥,旺长田追肥要以磷钾肥为主,长势差的田块应以氮肥为主。肥料以速效肥为主,一般每年进行3次。第1次施肥在萌芽后萌枝发生时,肥料以氮肥为主,以满足花期所需养分,促进萌枝生长;第2次在坐果后果实膨大期,应以氮磷肥或复合肥为主,以利于果实发育,同时促进一年生分枝生长;第3次在果实成熟以后(最好结果枝蔓已剪除并清理出园),以复合肥为主,以增加树体养分积累,使枝蔓充实,提高越冬抗寒能力,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
3灌水与排涝
一般情况下,发芽前后至萌枝发生期(3~4月份)、花后至幼果膨大期(5~6月份)和果实采收后(8月份)遇干旱需分别灌水1次,果实成熟期(7月份)如连续干旱,每7~10d应灌水1次,灌水量要以浸透根分布层(15~30cm)为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灌水方法除采用地面灌溉外,尽量采用滴灌、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较高的黑莓园,雨水过多时,会发生渍害(黑莓不耐涝),应及时排水。
4搭架及整形修剪
4.1立支架
目前多采用篱壁形支架。在定植当年,沿种植行每隔5~6m立一支柱,支柱长2.5m左右,埋入地下60~70cm,地上1.8~1.9m。在支柱上绑2~3道铁丝。
4.2修剪
修剪包括夏季摘心、果后去除枯死枝蔓和冬季整形修剪与绑蔓上架3个方面。
夏季摘心一般在初夏萌枝发生并快速生长的时期,当萌枝高度达到1.0~1.5m時摘心,以促进侧枝生长。果后去除枯死枝蔓一般在7~8月份(不同品种有差异)进行,从根部去除上一年萌枝,并小心剪除该萌枝上的侧枝,尽量减少对当年生枝蔓的损伤。枯死枝剪除后应清除出黑莓园。冬季整形修剪在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进行,将枯死枝、病虫危害枝剪除;疏去细弱枝和过密枝;短截余下的健壮充实枝条;将修剪后的枝条均匀地绑于铁丝上。
5病虫害防治
5.1 越冬期防治
清洁果园,结合冬剪,剪除病枝、虫枝。修剪结束并引蔓上架后,彻底清除落叶、杂草,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在其中越冬的病虫。封冻前将土壤深翻20cm,既可熟化土壤,又可消灭土壤中越冬的害虫。深翻时一定要将下层土翻至上层。药剂防治一般在早春萌动前,可用5°Bé石硫合剂防治,效果较好。喷药时要注意萌枝和侧枝上都应喷到,并适当多喷一些,以利于药液渗透表皮,这样既可杀菌,也可杀虫。
5.2生长季节防治
危害黑莓的病虫很多,但对黑莓造成较大影响的病虫害不是太多,目前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赤毛虫、金龟子(成虫)、刺蛾等,严重的病害还较少。地老虎掌握其发生规律,可用毒饵诱杀。有些年份,在黑莓产区金龟子成虫会对黑莓产生极大的危害,利用其趋光性进行诱杀,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他害虫如毛虫、刺蛾等,可用一些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6成熟期白化果的预防
长江中下游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中旬往往会出现梅雨,梅雨期间雨水多,温度低,而梅雨过后,温度会突然升高,且光照强度大,此时正值黑莓盛果期,浆果中会出现大量的白化果(主要是受阳光直射部分的小果粒)。白化果严重影响了黑莓的外观和品质,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试验,此段时间采取遮荫的办法,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方法是:梅雨刚过或即将过去,用遮荫度50%~60%的遮荫网将黑莓园罩起来,梅雨过后5~7d(也可等采果结束)去掉遮荫网。
7采收与贮藏
黑莓浆果成熟期不一致,要分批采收。黑莓果实成熟的最显著特征是浆果表面着色,果表面由最初的绿色,逐渐转红,最后变成黑色,并且有光泽。黑莓的采收因用途、运输距离及条件而定,通常作鲜果销售在9成熟时采收;运输距离远或做罐头时可在8成熟时采收;当果实供加工果酒、果汁、果酱时要充分成熟时采收。采收时要由外到里,不要乱抓乱碰,以免损坏结果枝。黑莓果实的包装、运输过程,一定要遵循小包装、多层次、留空隙、少挤压、避高温、轻颠簸为原则。包装材料要符合卫生标准,以防对黑莓果的污染。黑莓在常温条件下,极不耐贮藏,因此黑莓在采收后数小时内,必须送到加工厂加工利用。如需长期保存,应将鲜果速冻后贮藏于-18℃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