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底层市场进军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an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每天的收入只有2.5美元,甚至更少,但这同样是一个每天超过50亿美元的大市场。如果把另外的贫困人口(每天收入只有5美元)考虑进来,那么就能轻易地看到一个事实:每天,全球最贫困的人用以养家糊口的开支总和超过了100亿美元。
  这些钱大部分都以传统的方式花出去,买入传统的商品。如果价格可以负担,那么基本都用在了煤油、大米、基本药物等商品上头。如果买不起,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基本上所有的购买行为都是无效率的。由于缺乏选择导致的高成本,缺乏信息,以及最为明显的缺乏创新是这些交易的典型特征。
  这有两个显著的影响:首先,无效率是人们最不能承受的负担:其次,伪劣产品的副作用很危险。煤油会害死人,被污染的饮用水也会害死人。而市场交易会让购买方得到权力。如果你有满满一车用于食品援助的大米,你可以把它倒在城市广场中央,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你有这个权力。但是如果你因为要获得成功而进行销售,权力就从卖方转移到了买方。质量、服务和投入都必须不停地跟上,否则买家就消失了。
  比如说,手机彻底改变了数十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活。有了手机,你就能为待售的小麦定出最好的价格;有了手机,拖拉机的配件一旦到货,你就能马上得到通知,而不需要花两天时间进城去找;有了手机,你能得到天气预报……手机带来了生产繁荣。手机不可能像某种援助那样立竿见影,但是一旦有人进入这个市场,它就会开始扩张。同时市场也会因为竞争而变得更加高效。
  但事实是,向消费者出售创新是极其困难的。让农民对苹果专卖店里面的商品感兴趣是极度疯狂的想法。市场营销人员的承诺没有意义,因为营销人员并不是他们中的一部分。营销人员会离开,所以他们自然是满嘴谎言。
  我再补充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观点:西方消费者从小就被灌输了包装的魅力。我们能够注意到新的苹果Nano播放器、新款保时捷汽车、新的风险投资交易的兑换券,我们很容易地使用一个算式:新事物+我=更加快乐。
  这种理论对于那种一年、两年、三年甚至从来都没有买过新消费品的人来说就失效了。于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商店里,摆列的都是经典的、被尝试过的、被证明过的商品,因为人们买的总是和之前一样的商品,而不是新商品。
  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一种新的产品、方法、创新能极大地改变十亿人的生活,提高他们的收入,但是人们会有条件地忽略营销人员试图卖给他们的商品。对于失去的恐惧大于得到的恐惧。广告既没有效率,也没有针对性。并且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都不认为自己是消费者,他们只是在寻找之前用过的东西。
  其实答案在于联系并且引领各个部落。问题的关键在于让个人直接参与并得到切身体会,而不是从市场前端进行销售。如果弄明白了在一个村子中进行直接销售的方法,就可以一而十、十而百地推广开去。西方营销人员的大市场理念是不靠谱的,因为在村子里面根本就没有大市场。
  举个例子,某人是村子的领袖。他在村子里面第一个购买了某品牌的手提灯。在他得到手灯之后,他把它接在屋前。若干月或者若干年之后的某天,购买手灯会被认为是可信赖的、安全的。但是它不会像在巴黎或者水牛城(Buffalo)的市场中那么快速。其中的原则很简单:找到早期用户、拥抱他们、尊重他们、支持他们、不要放弃、不要让他们失望。要一直保持耐心和持续性。大规模市场接受是很少见的。基于经验的感染性联系是把产品扩散到对新产品不感冒的社区的唯一可靠办法。
  仅仅因为这会花费更长的时间就选择离开是不划算的。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这是很大的机会。好事情需要时间,但值得等待。
其他文献
一说企业文化,势必马上想到大公闭。不信你到网上_查查关键字“企业文化”,跳出来的都是些臣无霸,什么TBM、CE麦当劳、索尼、松下、海尔、联想……好像没有火批大批的员工、大把大把的钱,哪来什么企业文化?  创业小公司里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每天关心的就是生存、销售、竞争,或者足省钱、加班、走人……哪里奢谈得起什么企业文化?也有人把激励机制——股票、期权看作是小公司的文化……说实话,股票和期权是画的大饼
期刊
王明夫:给创业者的几点提醒    第一,不用太追求企业的完美。一些创业者太关注公司的完美,而忽略了创业公司首先是在做生意。做生意有做生意的规律,你把一个产品做到完美、做到极致也没有用,能把它卖掉才有用。  比如说餐饮,这个行业如果是按做生意的方式做,你的净利润可高达30%;但如果一个餐饮企业刚开两家店就大搞IT建设,急着上ERP系统,有可能净利润会降到10%。这是一个商业社会,先赚到钱最重要。  
期刊
“以前出国要带很多现金,带多了不安全,带少了担心不够用,很麻烦。现在我每次出去都带银联卡,ATM取钱、品牌店刷卡都很方便。”  “农村用卡越来越方便了,以前坐火车总是担心钱被偷,现在我都打在银联卡里,到家后在农信社取出来,比在身上带着安全多了。”  无论是酷爱出境游的徐小姐,还是常年打工在外的张师傅,都感觉越来越离不开银联卡。从国内到海外,从取款到付账,潇洒一刷的背后都有三色银联标志的随行相伴。 
期刊
2005年,生于1981年的周世卷刚大学毕业,在深圳华强北做着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他的潮州老乡周汉亮则在哥哥的柜台帮忙打理生意。某一天,两个年轻人聊天时提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做一个移动硬盘的自有品牌。  生于1983年的周汉亮,当时已在华强北摸爬滚打多年,对1T产品的制造、销售和渠道非常熟悉,早想干一番事业,因此虽然哥哥强烈反对,担心他走了以后柜台无人照看,但他还是从家里借了一笔钱就跟周世卷开
期刊
中国有句老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相信是千年经验的结晶之语。对于科技创业来说,这个营盘就是核心团队。我相信没有强有力的核心团队,抑或没有稳定的强有力的核心团队的科技创业,是不可能成功的。  出国前,对这个理解不深,因为那是个拿手术刀不如拿杀猪刀,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1991年,有幸被当时的中国航天部派到瑞士短暂学习进修,实实的被震撼了。在瑞士工作的公司是一个仅二十来人的创业企业,但其产值
期刊
北京海淀区知春路的锦秋国际大厦位于繁华的北三环,这座大厦的第24层,近2000平方米的面积是探路者(300005 Sz)新的研发设计中心,而且升级成了北京市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11年前,在北京香山脚下,一个看上去像乡村小学的院落,是探路者创始人盛发强创业征程开始的地方。院子里有两棵树,两张砖头砌起来的水泥乒乓球台子,两排破旧的平房。当年盛发强在这里,是老板、产品开发人员、工人、搬运工、销售员。
期刊
做企业和投资都很成功的天才是存在的,但这种人太少了,不应该是大众效仿的对象很多民营企业家当前都开始沉迷“用钱生钱”,向往去做个投资家,或VC或PEI不再愿意继续扎根实业。原因大致有四:其一,资本市场回报大大高于实体企业;其二,传媒过分渲染少数投资神话;其三,创业板的疯狂;其四,实业宏观环境越来越差和国进民退现象极大地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l危机重重!  (11月14日21:18来自新浪微博)  我
期刊
还记得不久前儿童血铅超标的事情吗?这次检测是由杭州的迪安诊断做的。迪安是一家承接医院外包医疗检测项目,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这类公司在国外通常被称为独立实验室。  据专业统计,2006年美国医学检测市场为450亿美元,其中医学独立实验室占了近1/3的份额。而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医疗市场,其中医学诊断收入约为900亿元,但独立实验室的份额不到1%,还有很大的空间可拓展。  迪安医疗大部
期刊
这是两堂别具匠心的公开课。  学生是正在路上的创业者,老师是“黑马成长营”的导师。不讲经验,只谈问题是这堂课的最大特色。于是,你听到了壹人壹本创始人方礼勇自揭成长阵痛,十月妈咪创始人赵浦直陈当下困惑。  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成功企业家有选择的经验传授,自揭其短的企业解剖变得愈加难能可贵,而谁都清楚这些创业者的真实困惑和思考对于昕者来说远比经验传授来得更实在。  真实的案例剖析,专业的点评让所有在场的创
期刊
其实,一想到早起,我就特别难受,因为我特别不习惯早起。但牛文文昨天用玛拉莎蒂来接我,让我很激动。我第一次坐这车,很不习惯。我挣扎了好久,把闹钟定了八点。当然现在还是有一些不清醒,如果有一些话说得不好,请大家原谅。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创业家》杂志组织的会,也可以说我是创业家成长路上的一个见证人。我看到《创业家》杂志和牛文文的一个构想非常现实,并形成了在创业者中的一股力量,所以我在这里祝贺《创业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