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备考攻略(五)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败的泪水、拼搏的汗水、顽强的努力、执著的坚持……这些让我们的高考没有失败,这些让我们的人生没有遗憾。“不抛弃,不放弃”,付出就会有收获,放松心情,加强训练,勇敢去迎接挑战。“高考直通车”祝福你高考成功!
  (编 者)
  
  高考都考些什么内容呢?归纳起来,大概就是考字音、字形、近义词、标点、熟语(成语)、修辞、病句、社科文、文言文、古诗词、现代文、语基运用和作文。前9个考点,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后4个考点,以主观理解或写作的形式出现。2007年全国总共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除了上海卷,福建卷和海南、宁夏卷3套试卷没有按照这种形式出题外,其他15套试卷都基本上是按照这种形式出题的。
  这些知识考点中,哪些最容易出错呢?根据多年来指导高三学生应考的体会和经验,以及多年跟踪调查分析的情况来看,以下一些知识考点最容易出错。
  
  一、字音题容易出错
  我们的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音的,所以,全国大部分省市的考生,普通话的发音,都不是很标准,也就是说,南方考生在拼音方面要比北方考生吃点亏。北方考生能天然感知的读音,特别是一些带后鼻音的字,可南方考生受本地方言的严重影响而很难辨读出来。字音题尽管只有3分,但要拿到这3分却是不容易的,大多数考生都在这道看似容易的题上丢了分。
  备考字音题不丢分的最好办法就是善于总结归纳,善于利用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其实,各种语文高考复习资料上,都对常读而易错的字音进行了分类归纳,只要我们认真复习、总结,是一定能够掌握的。当然,还有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善于参考历年来的高考真题,看看高考题都考了哪些字音,是如何出题,如何考查的,不断归纳总结,定有好处。
  
  二、字形题容易出错
  和字音题一样,改错别字题看似容易,其实也容易出错,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越容易的就越可能出错”的“定律”吧。高考所考的改错别字,实质上都是“别字”。“错字”一眼就能望知,而“别字”却不容易感觉出来。历年来的高考改错别字题,多是考一些最容易混淆的字。
  备考字形题不丢分的办法和备考字音题不丢分的办法一样,无须赘言。
  
  三、成语题容易出错
  很多成语是有其使用的大小范围、感情色彩、特定对象、一语二用的区分的,命题者往往在成语的这些方面混淆设题,如果我们不能准确把握,往往就容易判断错误。比如2007年全国卷Ⅰ考的“蠢蠢欲动”,就是因为贬义褒用而错误。再如全国卷Ⅱ的三个成语“等量齐观”“间不容发”“凤毛麟角”,都是因为对象乱用而错误。至于一些两用成语,则更是高考命题者所青睐的。
  备考高考成语题不丢分的好方法是,善于总结,善于积累。把成语的来源、意思和其用法吃透,再加上善于分析其结构来破解成语。如“一衣带水”这个成语,有人就理解为“一件衣服带起水”,这纯属没有搞清楚其结构而闹的笑话。按成语的九种结构来判断,“一衣带水”属于偏正式结构,可标示为“一衣带→水”。“一衣带”即“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意思,很明显,是修饰限制“水”的,“水”只有“一条衣带那么宽”,当然用以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比如中国和日本隔海相望,人们就常常用此词来说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再如“不学无术”这个成语,人们也常常理解错误,把它理解为“不学习,就没有知识或学问”(误认为紧缩式:“不学∽无术”)的意思,这是不正确的理解。分析其结构,“不学无术”应该是联合式的结构,可标示为“不学·无术”。“不学”意为“没有学问”,“无术”意为“没有本领”。“不学”和“无术”为同义词,合起来可解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之意。比如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有一道这样的成语判断题:“我们必须学习,不学习就不学无术,愚昧无知。(出自著名作家徐迟的《文学与科学》一文。)”很多同学判断这项是错误的,认为重复了。其实,这完全是正确的。又如“改弦更张”,也容易误解为紧缩式(改弦∽更张)的结构,误解为“改变了方法,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其实,这个成语是联合式结构(改弦·更张),常用以比喻变更方针、计划、办法或态度。比如老舍先生的《八年所得》中有这样的句子:“有人说,我们今天的作品只是政治标语口号。这是诬蔑作家,而自己不肯改弦更张的胡话。”总之,弄清结构是确解成语的一个好办法。
  
  四、改病句题容易出错
  高考考纲规定考查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如何备考高考改病句题不丢分呢?两个方面最重要:一是熟悉概念、理论,大量操练;二是培养语感,训练直觉。比如2007年江苏卷,判断“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这个句子有无语病,我们就可以从概念上去把握,此句中的介词“通过”位置错误而导致了结构的混乱。再如2007年安徽卷,判断“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优质的教育”这个句子有无语病,就可以凭借语感或直觉判断其是自相矛盾的。
  
  五、文言文的虚词判断题容易出错
  高考虽然规定了只考查“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文言虚词,但出错率仍然较高。什么原因呢?大概是因为文言虚词非常灵活,意义比较虚化而难以把握和我们没有真正掌握这两点吧。
  如何备考文言虚词呢?首先是一定要明确文言虚词所指的范围,或者说,文言虚词有哪几种。连词、副词、助词,是文言虚词,这是尽人皆知的。问题是,代词是不是文言虚词呢?笔者认为,代词也是文言虚词,因为“其”“之”等,好多时候都会作代词解,这是不能不注意的。其次是用上平时的积累。对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平时一定要多加练习,而且要特别地操练其中的“以”字和“而”字,这两个虚词是最灵活最难掌握的,也是考得最多最频繁的。如2007年18套试卷中,就有10套试卷考了“以”字,有6套试卷考了“而”字。高考中,考“而”字,一般都是考它作连词的情况,那么,我们对“而”字就可以进行归纳训练,将其作连词的情况一一罗列,看其所连接的是什么关系。一般的前后关系有:并列、转折、递进、假设、修饰、目的等等。搞清楚了“而”字所连接的前后关系,也就能很快确定其意义和用法。最后是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文言虚词解释的时候,也一定要联系句子的意思,离开句子的意思,孤立地看一个虚词,是不能确定其为何种意思的。看到一个句子,判断其中的虚词使用是否一致,如果整个句子的意思清楚,也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国家建都于北/徘徊于斗牛之间”这两句中的“于”字,都作“在”解,这是因为理解了两句话的意思而回答出来的。还可以用反推法解题。把能确切解释的,先排除掉,再推敲剩下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平时的练习。
  
  六、文言文翻译题容易出错
  由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的多变性、复杂性,以至于文言翻译题常常出错,而再加上古文化常识的拦路,以及文言文的高度省略、精炼等特点,要涵咏出其真正的意思,对于高中生来讲,还是比较困难的。
  备考文言翻译题不丢分的策略,最简洁可行的就是“六译法”。一是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二是增删法。增,就是增加;删,就是删除。由于文言文词大多是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已经成为双音节词了,所以翻译时,就要把单音节词增扩为双音节词。三是移位法。文言文的语言顺序和现代汉语的语言顺序是很不相同的,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将颠倒了的顺序再还原回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移位法。四是保留法。文言文里的人名、地名、官名、帝号、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以及古今意思相同的词,都可以不翻译,照录,这就是所谓的保留法。五是替换法。汉语的发展,使得有些文言词现在已经不用了,其所含的意思,现在用另外一个意义相当的词来表达了,这就是替换法。六是意译法。文言文有的句子能直译,有的句子不能直译,不能直译的句子,就把大意翻译出来,不必强求与原文一一对应,而只求在整体上使译文的内容与原文的内容保持一致的一种翻译方法。最后还必须贯通文意,不出现病句和不通顺句。总之,做翻译题的标准遵循三个字:信、达、雅。
  
  七、古诗词鉴赏题容易出错
  由于古诗词的跳跃性和晦涩性,大跨度和高度的省略,使得我们很难像理解记叙文和散文那样容易,再加上对古诗词作者的一些特定经历或创作背景的不了解不熟悉,就更使得我们难以读懂古诗词。每年高考结束后,笔者都会对答题正确率作统计,从古诗词鉴赏题正确率为50%的统计结果来看,答题正确率是非常低的,一半人不能答对。难怪此题难度系数最高——E级。
  备考古诗词鉴赏题不丢分的方法,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
  首先是抓住古诗词里的形象(或意象)进行鉴赏解答,效果比较好。
  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的诗歌题,谭敬昭的《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考查的就是意象: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从全诗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晚:归艭、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可以说,抓住了诗歌的意象,就能很好地答出题目,也就是较好地鉴赏了这首诗。
  其次是抓住古诗词的语言进行鉴赏解答,效果比较好。
  由于古诗词语言的高度精炼,更由于诗人们创作时讲究的“炼字、炼句、炼意”,就使得古诗词的语言难以把握,难以作出明确的界定。而古诗词语言的理解更多地依靠我们对语言的直觉,当然这种直觉不会凭空而来,它是我们通过长期阅读而逐步积累起来的对语言的经验。但作为中学生,我们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唯一要紧的,是我们必须知晓那些表述语言特点的基本词汇,并通过阅读一些诗词作品来获得最基本的经验。
  再次是抓住古诗词的若干技巧进行鉴赏,效果比较好。
  鉴赏古诗词的技巧是因人而异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归纳总结。
其他文献
玉岭山文学社简介  湖北省松滋一中玉岭山文学社成立于1994年10月,以“品味优秀文化,关注现实生活,张扬写作个性”为宗旨。社员们在写作中学习,在写作中发展,也在写作中锻造出了美丽的青春,先后在《语文世界》《中国校园文学》《中学生》《语文报》《出彩作文》《中学生语数外》《作文》《作文报》等众多报刊发表作品三百多篇,多次获全国各类征文奖。校长张继荣对文学社的各项活动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湖北省作家协
期刊
■考点扫描  提取关键词在考纲里并不是一个单设的考点,它其实是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这两个考点的一个综合,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它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    ■能力提升指导  尽管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题型,但它涉及
期刊
【大师小传】  奥尔汉·帕穆克(1952~),土耳其作家。出生于伊斯坦布尔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年轻时曾立志成为一名画家,后全力投入自己喜爱的写作。帕穆克的作品被翻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并获得过众多国际著名文学奖,其中包括法国文艺奖、都柏林文学奖和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在内的欧洲三大文学奖项。帕穆克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著名作品包括《白色城堡》《黑书
期刊
【问题概述】  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书写漂亮的作文能够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的心理,以致影响主观题的判分。卷面达标主要指作文的文字、书写、标点符号及行款格式等要规范、整洁。卷面清洁是对作文的表层形式的要求。首先是写字、标点符号运用要规范、正确,不要写错别字,不要用错标点符号;其次是字体美观端正,不要写字潦草,字迹难辨,不要写繁体字、异体字;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不要随意乱写乱画。  但是很多同学在作文时
期刊
■考点扫描  科技说明文,内容主要涉及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方面的文章,包括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数学、考古学、工程技术等及其分支,还有众多的边缘学科的发明和研究成果。从内容的角度看,向读者提供新知识、新信息,以知授人;从语言的角度看,用语准确,讲究分寸。  高考对科技说明文的考查,有这样几个特点:1.位置靠前。多作第二大题,放在现代文小阅读这一块。做得顺不顺手,多少对后面的其他阅读与
期刊
“桃花源”和“桃花园”意思大不一样,但却常常有人把“桃花源”误写成“桃花园”,例如:  ①明哲保身之士为了远祸,就或辞官,或逃亡,过起桃花园中人生活,不问政事。(《人民论坛》2006.07.01)  ②使用钢筋、玻璃等元素,打造出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都市桃花园”。(《江南时报》2005.12.23)  “源”和“园”是两个常用字。“源”的本义是水流开始的地方,引申指来源、根源。东晋诗人陶渊明
期刊
片段选读一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  孔子说:“人应该生活得正直、直率,那些不正直生活下来的人不过是侥幸免于灾祸罢了。”  【注】  罔:诬罔不直。与“直”是对立的存在。  【读】  人生也短促,如何过此一生,值得思考。    片段选读二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  孔子说:“有了错误不改正,这就真是错误了。”  【注】  《韩诗外传》引孔子曰:过而
期刊
【美的品味】  1.要嫁就嫁给幸福,要输就输给追求。  以血泪之殇纪念千年的执著,创造跨越数亿光年的美丽。  ——题 记  (宁夏考生《争渡,争渡,执著人生何处?》)  2.曾经盛开的蔷薇,虽经雨打风吹,但和着微风,还有缕缕暗香飘过。  ——题 记  (甘肃考生《学会感恩》)  3.人不能只关心人自己,不该疯牛病就杀牛,禽流感就杀鸡,非典就杀果子狸。这样,总有一天只剩下人自己。帮帮动物吧,那是帮助
期刊
时代变迁,物欲横流,人是该抵御各色多样的诱惑,还是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物化的生存环境里,当现实的欲望渗透到人的毛孔血肉时,人的行为方式也会显得那么粗鄙和赤裸,不禁生出几分尴尬。《小山村》中那郎中原本悬壶济世的人心早已非昨,可是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呢?小说的结尾甚为精妙:那斜视的眼神,一定包含了睥睨、酸涩甚至依恋和惋惜。而《物流》,实为物欲横流也。小说细节处突显人物生活的劳累、辛苦,再配上叙事的腔调,
期刊
同学们,“高考直通车”来了。  在高考这一人生的重要考场上,如何调动潜能,发挥最佳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高校的挑选,是许多同学所关心的问题,为此本刊特开设“高考直通车”栏目。我们本着“一看、二练、三通过”的宗旨,邀请广大一线教师,针对各个考点进行专项指导,为你带来锦囊妙计,帮助你在高考前快速提高语文能力,建立自信,从而胸有成竹地应对高考,“通过”高考大关,进入理想的高等学府。在此,我们祝愿广大学子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