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院校法学教育定位之我见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3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的规模如此庞大,是不可能都进行学术化培养的。普通本科院校法学教育应找准定位,形成特色,探索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解决培养出的法律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矛盾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本科法学教育;定位;应用型;
  作者简介:杨芳霞(1978-),女,陕西韩城人,九江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石浩旭(1976-),男,湖北天门人,九江学院政法学院,讲师。(江西 
  九江 33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一体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普通高校法学教育之定位研究”(课题编号:10YB34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6-0022-02
  
  一、普通本科院校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就业难,就业率低、失业率高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大类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倒数第二,仅法学一个专业失业人数在全部本科专业小类中排名第一;高职高专毕业生法律大类就业率排名也是倒数第一。法学专业成了就业率最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确实目前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着困境:就业环境方面,应届毕业生考公务员面临着多省联考的机会限制、具备基层工作经验的资历限制、通过司法考试的资格限制和生源地限制,公务员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竞争力培养方面,学生眼高手低,求职就业的能力训练不够;再加上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地缘优势,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远不及其他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显得尤为突出。
  2.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
  实际上,在西方法治国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紧密联系。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备条件。例如德国、法国等国家,接受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前提条件,英国美国等国家,法学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接受法学院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由之路。而在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处于分离状态是不争的事实,例如:部队转业人员可以安置到司法机关工作,法学教育不是法律职业的必备条件,不管什么专业,只要能够通过司法考试,就具备从事法律职业的条件,法律职业也不是法学教育的目标。调查发现普通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从事法律职业的不到50%,形成了学习法学的人数众多而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数有限的尴尬局面,造成法学教育资源的浪费。
  3.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我们调查发现在法学专业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人找工作和工作招找人的矛盾,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说一个法学博士到法院工作后竟然连一起离婚案件也审理不了。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错综复杂,笔者认为应用型法学教育模式的缺失是关键。我国属于大陆法系,教学注重对法学理论的研究,但是,法律工作却尤为注重实践经验。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到企业干法务,还是到律所当律师,再或者到法院、检察院工作都需要大量实践经验,这也是现行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脱节的地方。
  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法学教育的定位
  我国目前法学教育规模大、层次多。全国除了五所专门的政法院校,几乎所有综合型大学都有法学院,除此以外,还有电大、自考的法学专业,涉及到专科、本科、硕士等层次。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是培养学术型法学人才,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明显倾向,从近几年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存在培养出的法律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的弊端。关于本科法学教育的定位成了法学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对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1.精英教育
  即认为普通本科法学教育应当是精英教育。美国对法学教育的要求比其他教育要求更高、更严格,其法学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这种培养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法律之前已经获得了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报考法学院的学生通常已经取得了学士学位,并且要通过法学院的考试。相当于我们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起点。这种精英式教育源于美国人民对于法律近乎宗教般的信仰和对法治的真正制度要求。就我国目前的条件来讲,照搬这样的制度是不合适的。
  2.职业教育
  即认为普通本科法学教育就是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职业教育。这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把法学教育当作职业教育,采用投师见习制(也称师徒传授制)的法学教育制度,在教学上一般采用判例教学法,法学教育带有浓重的行业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
  3.复合型教育
  即认为普通法学本科教育既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和能力,还进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其进入研究生教育从事高层次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论是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一个完善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既包括通识理论教育又包括职业技能教育。
  笔者认为:我国传统的本科法学教育是培养学术型法学人才,但目前法学教育的规模如此庞大,是不可能都进行学术化培养的,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法学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普通本科院校来讲不应坐享其成或者坐以待毙,应找准定位,形成特色,以法律职业要求为导向定位本科法学教育,探索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解决法律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矛盾。本科法学教育的定位应该是分层次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应主要是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服务,立足于实际,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法学教育的定位上不能照抄照搬。
  三、本科院校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法律职业具有突出的行业背景和特殊性,我国新修订的《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对法律职业人员的从业资格有统一规定,要求都必须通过司法考试,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体现了法律职业内在规定性和同一性。法律职业共同体不仅是法律知识的共同体,而且还必须是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的共同体。一体化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缺失,结果导致盲目的人才高消费,专业不对口和万金油式的人才过剩的现象并存。①一体化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世界主要法治国家法律人才的培养体制包括四部分:一是法律的学科教育;二是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三是统一的法律职业培训;四是终身化的法律继续教育。笔者认为本科法学教育作为一体化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既不能越位也不能错位,根据法律职业的内涵应定为于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具体实现路径如下。
  1.课程设置方面
  我国现行的本科法学教育只考虑到法学教育的教育属性和一般共性,将法律职业按照一般的社会职业对待,沿用社会通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采用普通的教育制度,其结果是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法律职业的需要。因此笔者建议开设专业导读课程,建起具有政法特色的全程化、专业化、体系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将就业指导的普及性与提高性相结合;将知识指导与能力训练相结合。
  2.教学内容方面
  许多本科生毕业后不会办案、不会起草合同,其原因在于法学本科教育缺乏必要的法律职业教育和法律实务训练。因此笔者建议加大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对有志于从事法律实务的人进行科学且严格的职业训练,使他们掌握法律的实践技能及操作技巧,能够娴熟地处理社会当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就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完善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内容。②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法学院应加强和当地的公、检、法机关的合作,在当地的司法机关建立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教学方法方面
  在各年级学生的法学专业课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在本科阶段的二年级,组织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旁听、观摩法律实务活动;定期开展法律宣传咨询;进行法律文书写作的集中训练。三年级,开展模拟法庭审判;许多大学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在校内建模拟法庭的成功经验,从而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接受实践能力训练。建立模拟法庭辅助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模拟法庭演练,增强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提高其法律职业技能。借鉴英美法系的诊所式教学,法学专业学生就像医学院的学生在诊所实习一样,可以接触到真实的案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处理,为以后从事法律职业积累实践经验。在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这个阶段可以在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实践教学。四年级,组织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加强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避免纸上谈兵,使学生能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得到逻辑推理和法律技巧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兼职教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手段,法学院可以聘请富有经验的法官和律师,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讲授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让法官和律师等指导教师将鲜活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法律实践。
  5.考核、考试方面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宜一味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特别是涉及到专业实务的检验应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例如:拟定合同,书写诉状、法庭辩论等增加专业技能测试,包括沟通、协商的能力,谈判、妥协的能力,获取、掌握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制定规则的能力,证据审核、识别和有效使用的能力。充分发挥司法考试作为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作用,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提高本科法学专业学生的司法考试通过率,为从事法律职业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一体化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系统中,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将普通本科院校法学教育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考试、考核方法方面予以改革,对解决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注释:
  ①霍宪丹.中国法学教育反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23.
  ②吕来明,王治宇.法学教育实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学改革的实现[J].法学杂志,2006,(1):157.
  
  参考文献:
  [1]汤唯.法学教育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学院.2005法学新问题探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霍宪丹.中国法学教育反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增强直接对话的交流的能力,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采用平等教学法,重点加强口语实践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在心理和行动上全方位的平等的教与学,结合外教英语角、口语角及直接教学多种实践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与实际应用能力,应用实践结果证实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平等教学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关键词:平等教学法;英语口语;英语角;口语角  作者简介:许晓晨(1980-),女,山东泰
期刊
摘要:为考察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创造性人格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是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人格倾向,且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控制了性别和年级的影响后,家庭环境的成功性、知识性和控制性对大学生创造性人格总体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环境的各因子均对创造性人格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创造
期刊
摘要:为调查不同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使用学习策略的状况,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对三个年级共366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三个年级的学习策略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223,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动机信念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上,大一护生的得分均高于大二和大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创新策略上,大三护生的得分低于大一和大二,差异具
期刊
摘要:在英语中,rather than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使用频繁的短语,但是现有词典及语法书对其语义及用法说明粗糙含混,有些甚至相互矛盾。通过分析FLOB和FROWN中的语料,发现rather than兼有连词性和介词性特征,连词性用法占优势。该短语既可连接对称结构,也可以带光杆动词和动名词两种不对称结构。两类不对称结构的使用受语义驱动,光杆动词形式比动名词形式体现出更强的主观性,其虚拟语气形式为
期刊
摘要:悬式绝缘子是输变电线路中重要的绝缘部件,泥锻机和热压机是对绝缘子进行泥锻和热压成型的机械工艺设备。为提高原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采用三菱PLC代替原有的单板机对泥锻机和热压机的电气控制部分进行了重新设计,实现了泥锻机和热压机的单机自动化生产。本文主要介绍整个系统自动回原位控制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主要包括机械部分和生产的工艺流程介绍、PLC输入输出点的分配、程序初始化设计和自动回原位的
期刊
摘要:课内外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以“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为例,首先指出课外教学与课内教学相融合应以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为基础,然后结合授课实践介绍了与课内教学相融合的三种课外教学方法,最后阐述了融合课内教学的课外教学可以实现的三个作用。  关键词:课内教学;课外教学;融合;“国际服务贸易”课程  作者简介:梁瑞(1980-),女
期刊
摘要:创造力是职业成功以及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与生产产品的机械过程不同,创造力不可能通过几次竞赛和几门课程速成,培养创造力需要利用多种资源和信息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浸透。校园公共空间可以有效地提供简单易行的信息流动和交往空间,从而成为创造力展现和孵化的空间。  关键词:创造性智力;公共空间;孵化  作者简介:侯悦民(1962-),女,河北邯郸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学院,高级工程师;严乐(1967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成人教育,尤其是高校的成人教育需要加速发展,如何促进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教育界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成人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策略,期望促进高校成人教育和谐、有序发展。  关键词:高校;成人教育;机遇;挑战;策略  作者简介:李奎刚(1978-),男,河北元氏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社科部,讲师;王晨艳(1
期刊
摘要:学术自由是一个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大学理念。学术自由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生命。一所大学要永葆生机与活力,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术自由。西南联大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堪称为一颗璀璨明珠,其学术自由是西南联大成功的最根本因素。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大学学术自由的现状,提出实现大学学术自由的一些基本构想,无疑对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有一定的裨益。  关键词:学术自由;西南联大;办学理念   作者简介:单兰兰
期刊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临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必须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从而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教育大众化  作者简介:周赣琛(1964-),女,湖北蕲春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王梓林(1962-),男,湖北浠水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湖北黄冈438002)  中图分类号:G640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