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好和教学满意度对线上教学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双高校”金融专业群为例

来源 :教育与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h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元宇宙技术冲击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取得新突破的背景下,大规模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应予以充分重视。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学生对线上线下教学的认知偏好、教学满意度和线上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课后练习和答疑解惑方面的认知偏好差异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难易程度的满意度对线上课程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因此,学校应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线上教学安排、提升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认知偏好度以及重视学生的异质性,以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煤矿越界开采会扰乱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形成重大安全隐患,且隐蔽性较强;由于缺乏有效技术手段,矿井采矿边界不能被快速、准确检测。提出了基于PDR惯性导航技术与矿图地标校准辅助相结合的煤矿越界开采检测方法;检测人员佩戴基于MEMS IMU的PDR定位终端,手持PDA设备,PDA中导入矿图作为行走轨迹的底图,接收定位终端的定位数据并实时在底图上显示行走轨迹;通过零速检测和卡尔曼滤波算法对PDR定位误差进行
期刊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1日~2022年3月31日收治的12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营养风险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9.6%(38/128)。单因素结果显示,疾病类型、自我感觉经济情况、有无糖尿病、有无并发症、白蛋白水平是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不良影响因素(P<0.05,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
期刊
目的 探讨萨提亚模式联合纽曼系统手术室优质护理对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手术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212例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6例。对照组接受纽曼系统手术室优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萨提亚模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应激反应、人生意义、情绪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
期刊
目的 探讨抽吸术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实体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1—5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实体结节抽吸术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的94例(94个结节)甲状腺良性实体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分别记录患者甲状腺结节体积变化、结节体积缩小率(VR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甲状腺实体结节抽吸术毕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50
期刊
目的 研究对比微波消融术与颈部侧切口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效果、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甲状腺良性结节病人117例,依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消融组(59例)、切除组(58例)。切除组行颈部侧切口切除术,消融组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情况、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创伤程度定量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期刊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术(MWA)在甲状腺良性结节(BTN)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BT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MW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F
期刊
工程机械的矿山作业场景面临作业环境恶劣、作业任务繁重、作业场景复杂等问题,随着国家对制造业智能化的大力推进,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稳步升级,为进一步节省作业人员劳力、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在矿山场景下引入智能化作业技术有重要意义。定位是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关键环节,在非结构环境下,由于使用单一传感器无法得到长期可靠的定位数据,多种异源传感器的融合成为研究的趋势。根据矿山场景不同的作业任务需求,对传感器类
学位
学位
|为提高室内无人车行驶精度和准确性,提出一种超宽带定位系统(Ultra-Wideband,UWB)与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数据融合的新型定位方法。该方法针对UWB定位中常见的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NLOS)误差,引入了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 ment Unit,IMU),在常用的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的
期刊
<正>进教室听课,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听课座位在教室后方,靠后墙的位置坐满了人,靠近学生的位置常常没人坐。有的听课场合(阶梯教室、体育馆等)不容易坐到学生旁,自然另当别论。有机会靠近学生坐却不坐,有的教师甚至提前抢靠后、靠门的位置,这就有问个“为什么”的必要了。当下的公开课中,“秧田式”座位排列居多。坐在学生身后,我们能看到执教教师的表情、动作、板书、课件,但看不到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而后者恰恰是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