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世界美术与乔治·罗利的中西美术之眼

来源 :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a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罗利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一位重要的中国美术史学者.他从意大利晚期哥特式绘画转入远东艺术研究,所参照的西方艺术史知识语境更多关涉中世纪,而非文艺复兴,是从视觉机制、图画设计观念、表意系统及其文化价值,而非模仿与再现自然来论述中国美术传统.罗利在洛伦采蒂和中国画研究的方法论上的贯通,揭示出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中国史知识系统的一个特定语境,即中世纪美术研究及其世界美术的视野.本文拟结合乔治·罗利的著述和文章,以及20世纪初期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的学术环境,就他的意大利晚期哥特式绘画和中国画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丰富和扩展对20世纪早期欧美国家中国美术史知识系统建构不同路径、语境和价值取向的认识.
其他文献
尼可·哈吉尼柯劳(Nicos Hadjinicolaou)是20世纪70年代崭露头角、在当时与T.J.克拉克齐名的马克思主义艺术史家,其代表作《艺术史和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史的突破性文本.在此书中,他批判艺术史学科的主流范式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物,是阻碍将“艺术史”与“阶级斗争”关联讨论的障碍;他运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提出“视觉意识形态”概念,即在绘画形式中包含着的意识形态,图画生产正是视觉意识形态的实践与斗争;他坚持以“视觉意识形态”取代“风格”,并以大卫和伦勃朗的艺术生涯为证;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