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万城箴言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23444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万城这个霸气的名字,曾让我一遍遍地臆想它的巍峨壮观,坚不可摧;复原它的繁华富丽,车水马龙;再现马背汉子赫连勃勃的英武和神明。不羁的心曾无数次地徜徉在统万城,来寻找一个强大的帝国。跪拜远逝的灵魂,扼腕血色的帝国梦。
  前段时间应同学邀请终于有幸亲临了统万城。
  驱车前往,漫漫的黄沙像长幅的卷轴徐徐展开在眼前,我撒出长长的视线去搜寻,只见萋萋的荒草在风中摇曳,车一直向前行驶、行驶,同伴有点泄气了:“这不就是个荒漠吗?有什么好看的!”我告诉同伴:“《晋书》载《统万城铭》‘城墙高10仞,基厚20步,上宽10步,东西长倍于南北,周长约18里……崇台霄峙,秀阙云亭,千榭连隅,万阁接屏,……温室嵯峨,层城参差,楹雕虬兽,节镂龙螭。莹以宝璞,饰以珍奇……’那个壮美不亚于北京的紫禁城。”史书的溢美之词终于又调动起了同伴的积极性,我们继续前行。
  直到车在沙海中无法驱动时,我们只得下车步行。穿过绵绵的沙丘后,终于走在了坚硬的白土梁上,这应该就是当年锥扎不入的城墙。白土梁已没有了一点棱角,没有了一点昔日的威武,我们轻易地就踏上了它的顶端,我用手摸着脚下的白土,心里酸酸的,似乎我是当年亲手夯筑城墙的民夫,看到自己曾搭进性命的劳动成果,变为了今天这般凄惨的模样。
  凝视严丝合缝的层层夯土,当年的民夫一个个从历史中纷纷复活,进行着他们紧张而忙碌的劳作:有杀牲畜的,有用牲畜血、糯米汁搅拌白石灰和白粘土的,有正在蒸熟搅拌物的;更有瘦骨嶙峋的苦力们口干舌燥,紧握着夯把喊着打夯调,夯起夯落处汗水像断线的珠子滚过黝黑粗糙的脸颊。而监工手执弯刀来回巡视着,并命人用铁锥检验,凡是有铁锥能刺入一寸的地方,建筑工的人头便会立马在监工的弯刀下滚落,而后带着热血与夯土一同填入墙内。就这样,数以万计的先民用血肉和筋骨堆垒起了赫连勃勃的嚣张与威风。
  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曾说:“建筑是体现在他自己的世界中的自我意识,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建筑。”一点不假,从统万城就可以看出赫连勃勃的穷奢极欲,当然建造如此坚固的城池,如此华丽的宫殿。不用猜,不仅仅是为他自己享乐百年,更多的是为子孙万代也创造骄奢淫逸的环境。愿望的美好,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幸福注定了夭折的命运。
  赫连勃勃用凶残暴戾的手段对待工匠以期他的城池宫殿永不败落,并为之取名为统万城,四个城门分别命名为“招魏”“平朔”“朝宋”“服凉”。梦想坚固的城池可以保赫连氏的江山一世以致万世永固,让四方朝拜,八方纳贡。
  从统万城的建造可以看出,權欲膨胀到白热化的他,只想着疆界的扩大、扩大、再扩大;自身的舒适、舒适、再舒适。哪里还体恤民众的疾苦,只会为所欲为地弯刀砍民夫。
  瞅着颓败的城垣我不禁感慨,难怪赫连氏的政权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倏忽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看来暴政只能称一时之快,绝不是保社稷长治久安的秘诀。
  沿着白土梁一直走,有一庞大的白土墩出现在眼前。这无疑是统万城的城墩,我攀爬上城墩的最高处两手叉腰,放眼四望,想感受一下赫连勃勃当年“一统天下,君临万邦”的神气,可映入眼帘的是一圈惨淡破败的城墙,整个城池就像一只沉在沙海中的巨轮,面对围涌而来的荒沙,任凭大力的艄公也摆渡不出窒息的命运,显得如此无奈乏力,只能在沉沉的梦寐中追忆曾经的荣耀与辉煌。
  我的心骤然紧缩:赫连勃勃为了建造坚固无比的大夏国都城———统万城,曾有多少人的汗水和鲜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曾有多少人长眠在了这里,曾耗费了多少的物力财力。千年之后也就留下这样一个苍凉的背影。
  当年宫殿的金碧辉煌在哪里?当年宫廷的丝竹之音在哪里?仰望蓝天,一片静谧;俯视大地,一片静谧。天地间一片沉默。落寞的城墩像一位垂垂老者在思索着什么,向人们诉说着什么。我满怀苍凉走下城墩,不停地问自己:什么才是一个人追求的永恒?是可以让男人彰显魅力的权力?还是可以让女人惊艳绝伦的金钱?
  带着满腹的疑问行走在曾人流如织的古城遗址,脚下寥落的荒草枯枝、失意的瓦砾残片放下了曾经的骄傲,谦和地向我述说着它历经光耀风雨后的彻悟:建筑无论多么坚固奢华都会坍塌湮灭;权力无论多么强大都会更迭失去;金钱无论拥有多少都会转瞬即逝。而国无德不强,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所以唯有德———才能天长和地久!
  同伴倒掉了鞋中的沙子,非常失望地说:“唉,辛辛苦苦跑了一天,就看到几堆白土,收获了两鞋沙粒。”
  我坏笑着看着她。她生气地说:“瞧你那样子是不是偷偷捡到赫连勃勃的印章了?”
  我大笑说:“比赫连勃勃的印章还珍贵!”
  选自《散文选刊》
其他文献
单位一女职工不幸患上乳腺癌,前来请病假,满脸愁容,含泪拨弄着自己一头浓密乌黑的头发,自言自语,我怎么患上这种病,我的天都塌下来了……我忙安慰她,快别想那么多,治病要紧,心情放宽些,你发现此病及时,治疗起来肯定很顺利,单位等着你早日康复前来上班……她擦干眼泪,连声对我说,谢谢,真如你说的就好了!女职工再来续假时,脸色蜡黄得像一张苍白萧条的树叶,她头戴一顶深色的帽子,步履蹒跚,说话显得十分吃力。看她羸
周末加班到很晚,打算送同事回家,她却说去看妈妈,听她说出地址,知道那里深夜少车,担心她的安全,就还是要送她去。车上夸赞同事孝顺,她说,都习惯了,多累多晚,周末这一天都要到妈妈家去陪她住,否則妈妈睡不着她也睡不好。她说,只是不好意思连累你。二十分钟后,到达那个小区,同事指着一栋楼二楼亮灯的窗口说,看,我母亲还没睡,一定在等我。她眼睛里满是笑意,又感慨又开心的样子。车子停下,暗影里闪出一个矮小的身影,
“石曼卿,好酒不醉人亦侠气,也是位兵法家,奈何皇帝不爱听战事,郁郁然告老归隐。住隐山,常酒后拿起弓来,把数千个桃核儿当弹子,射入谷间。几年后,满谷桃花。‘月如无恨月长圆’,那满谷的旖旎当真衬得起石曼卿的倜傥?”朋友圈里看到这段文字,心中不禁怦然。一谷美不胜收的桃花,绚烂出了满谷的诗情画意!桃花,究竟在我们的古人心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让他们赋予她那么多美好情感,也给中国传统文学留下那么多的至美诗篇
1978年,25岁的我参加了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8月,“绿色天使”给我送来了录取通知书,作为家中的长子,能够考上普通高校的中文系,也算是百里挑一了,爸爸妈妈自然非常高兴,临行前,妈妈带我上街,在一家百貨公司给我买了两样东西。一只行李箱,还有把伞。这是一把上海出产的黑布雨伞。弯曲的伞把手,像高级手杖,外镶着皮套,既华贵,又舒适,伞杆是不锈钢做的,伞尖有10厘米长,铮明瓦亮。伞把上
立秋时节,一场小雨悄无声息地降临在我居住的这座小城。雨下的如丝入扣,轻柔的像一挽细纱在脸颊掠过,只是凉意渐起,弥散在我的全身,舒适而又不知所措,原来秋天真的来了。秋天这个季节就像走过而立之年迈入不惑的人一样,由青涩蜕变成了成熟,由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老气横秋,季节越变越像流水越没有痕迹,人越活越明白越像戏剧越能看清结局。季节总是轮回,人的光阴却再也回不到从前。谁会刻意地在乎流逝的岁月?只是那或
有一张照片,是黑白的。上面有四个人:父亲,母亲,我,弟弟。父亲穿着军装,戴着军帽,目光里流露坚毅,母亲充满喜悦,我的头有点歪,弟弟懵懵懂懂。我们背后,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很巍峨。那是1975年,我们从兰州的一个县来,在北京中转,目的地是东北。我们不是去东北旅游,那个年代没有旅游。那个年代,人出一趟远门是大事情;举家迁移,是天大的事情。离开家乡的那个下午,亲人来站台送别,母亲抱着外婆哭得稀里哗啦,仿佛
每个来到世界的孩子都是天使,中途的不幸让天使折断了羽翼,但天使依旧圣洁,美丽!———题记爷爷曾说过,我是正月初八正午十二时生的,生辰八字太硬,要不是三岁时遇上一次车祸,可能将来会有大出息。爷爷说完带着遗憾的口气,像是抱怨生活为什么不按照他所预想的轨道行驶,中途出了差错。未来,一个飘渺不定的不可预知和不敢想象。在每个清晨,看到弟弟努力撕扯着衣服、书包去上学的疲惫不堪的苦瓜脸,我多么希望这就是我自己。
每当街灯亮起,昏黄的光晕里,市工商银行门前的空坪上,总有一个中年女人如期出现。支起一块小三合板,薄薄的,肯定是从哪里捡来的边角废料,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个字:修自行车。字是黑色的,在发黄的三合板上,像一道道凝重的眉头,带着几分莫可名状的酸涩。一个锈迹斑斑的脸盆里装了半盆多水,一动不动的水面隐现女人靠近时皱褶的脸庞。周边横七竖八地散落着扳手、起子、刀片、橡皮等修车用具,唯一享受站立待遇的是打气筒,身
不知不覺,我靠近了岳阳楼旁的怀甫亭。那会儿,夕阳与树上的枫叶一个颜色,风一吹,“哗啦啦”落下来,像一种叹息。一片叶子落在我的肩上,停泊了一会儿,画出一个弧,掉在地下。那一刹,我疑心这不止是一种生命的坠落,也是季节的归属。但,不管怎样,都是过程,让生命处于停泊状态的过程。其实,从石级到怀甫亭不过几十步的路程,但我走得很慢很慢,生怕时间加快脚步的速度,会将十多个世纪浓缩成一瞬。我知道,那掩在树林中的亭
在我乡下老家的高山顶上,生长着一棵老柳树。它虽然长得不是十分高大伟岸,但也躯干粗壮,大约两三个人才得以合抱;由若干枝杆绿叶组成的树冠,蓬蓬松松,像一把巨伞,苦苦撑起一片天空;远远望去,如哨兵一般,默默虔诚地守护着一方天地和天地间的黎民百姓。这棵老柳树是何时何人所栽,村人们都说不清楚。想必,一定是第一个涉足者抢先栽下的,分明在告诉世人,这里已经有了主人!有了树,就有了生机;有了生机,也就渐渐吸引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