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家、爱读书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武龄是一位思想开明的教育家,一生热衷公益办学,他的4个女儿,是民国文化界里有名的“张氏四兰”,他的6个儿子,亦皆是栋梁。
   张氏家族人才辈出,绝非偶然。张武龄出生于合肥的名门世家,祖父张树声历任清朝两广总督和代理直隶总督;父亲张华奎是清朝政坛的风云人物。
   张武龄的曾祖父张荫谷是一名秀才,他治家谨严,性情豪放刚毅,对儿子的教育有文有武,要求严格。李鸿章赞誉他“生而端毅,刻励为学”。
   张荫谷是乡民公推的德高望重者。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武装势力四处蔓延,在给清朝统治以沉重打击的同时,也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合肥位处南北中间地带,乃“绝对军事要地”,张荫谷拿出所有家当,招纳贫户,组织团练,带领乡民坚守了七八年,维护了地方稳定,使老百姓有安宁的日子。
   咸丰十一年(1860)九月十三日,“奋起为乡社保障”的张荫谷“口喑心瘁,遂以积劳告终”。去世时,“远近百里,相聚哭赴”。
   张家自张荫谷一代,形成了“爱国、爱家、爱读书”的家风,代代传承。
   张荫谷去世后,守圩自卫的任务落到了长子张树声身上。
  張树声志向高远,博学冠群。他爱谈天下形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深植心中。他幼时特别崇拜周瑜,曾写过一首《过周公瑾墓》:“鼎足功收一炬红”“半壁江山效死忠”,抒发立志报国的情思。
   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令张树声以“三山团练”为骨干组建淮军,张树声遂带兄弟数人从军,随李鸿章到上海,与刘铭传等分领淮军。
   战争中,大弟张树珊战死湖北,四弟张树屏升至记名提督衔总兵,官至武职一品大员。张树声则因功绩显赫,被清廷授予“卓勇巴图鲁”称号,不断获得提升,成为淮军阵营中的“二号人物”。
   张树声并没有安享战功带给他的功名利禄,他资助教育,和乡邻一同捐资建立了肥西书院,还救济贫困,设置义庄,修桥补路,挖塘修堤坝、修复庙宇祠堂及古迹等。
   张树声一直为国事抱有“忧危之怀”,他出身儒门,却不甘跟风守旧,提出改革科举,是晚清第一位提出废除科举的官员。他兴办实学馆,开西学之先,在他的力主下,一所理想的西式学校在广东省竣工,校址后成为黄埔军校所在地。张家大概从张树声起,治学、办学一脉相承。
   张树声为家国之事殚精竭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夜,仍在为国家担忧,他当日的奏折字字血泪:“病势愈深,上念君恩之高厚,下为时事之艰难,焦灼五中……此臣所以终夜感愤,虽与世长辞,终难瞑目者也。”
   1884年,张树声病逝于任上,谥号“靖达”。
   张树声之子张华奎受其影响,思想开明,通晓洋务与外交,主理重庆海关通关开埠,展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县志称他“事治而商不扰”。他曾负责一件中日交涉的大案,那就是履行《马关条约》,条约上明确日本可在重庆开埠及设立租界的要求。史载,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张华奎与日本领事交涉重庆通商事宜,使日方未能尽如其愿。任上,张华奎还参与办学,如创办广益书院。只是时间似乎对他尤其吝啬,光绪二十二年八月(1897年),他因积劳咯血去世,年仅49岁。
  (责编/袁栋梁 责校/陈小婷 来源/《《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王道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其他文献
1913年,乔冠华出生于苏北水乡的盐城东乔庄(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福初村),属牛,小名三陆子。父亲乔守恒是开明士绅,母亲在乔冠华3岁时病逝。乔冠华的两位哥哥乔冠军和乔冠鳌后来都参加了革命,侄儿乔宗明在抗美援朝中牺牲。这是一个革命氛围浓厚的家族。   乔冠华6岁进私塾,老师是叔父乔守清,“所谓学生就是我们这一家和我叔父一家的孩子们”(乔冠华语)。开学第一天,乔守清让乔冠华在竖有写着“大成至圣
期刊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经济已等不及,小心翼翼分阶段“解封”大概是各国的底线了。  恢复经济与防疫并行,成为接下来全球的新常态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不断刷新纪录。截至北京时间6月9日6时30分,疫情影响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0万例。其中,美国确诊病例接近200万例,死亡超过11万例,远远超过美国越战死亡人数……抗击新冠疫情,人类没有
期刊
于右任是辛亥革命先驱之一,与孙中山并肩奋斗多年;被裹挟至台湾后,与家人两岸分隔,写下了那首令人荡气回肠的《望故乡》。除了是一名革命者、政治家,于右任还有多重“身份”。论道,他参与创建复旦公学、上海大学等;论学,他为民国首席草书大家,诗文过千;论德,他乐于助人而一笑了之……唯不足论的就是财,此公一辈子都缺钱,正如他为张大千所书:富可敌国,贫无立锥。  开篇 望我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期刊
不只是在守护我们的家园,也是在为全球范围扑灭疫情作贡献——防范疫情此起彼伏持续延烧  “了不起的她——征尘未洗,再披战袍!”这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为黑龙江援鄂医生倪薪做的海报上的一句话。来不及向给她点赞的同事、朋友道别,刚结束隔离的倪薪,又于4月4日奔赴绥芬河抗疫前线。   倪薪的行动,恰似一个缩影。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到4月8日武汉解封,中国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控制住了国内疫情。如今看来,这只
期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中国该如何破局?习近平在两会上提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守住了国境线,就是守护了家园。但这只是第一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中国该如何破局?习近平在两会上提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2020年两会期间,有这样一个插曲:   5月24日,全国人大代表罗杰参加湖北代表团的审议并发言。他就坐在习近平的对
期刊
当地时间2020年5月25日,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46岁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因涉嫌伪造罪被警方逮捕。当弗洛伊德被戴上手铐后,一名白人警察将其按倒在地,并用膝盖压住他的脖子达7分钟之久。其间,弗洛伊德多次哀求,“我无法呼吸”,但警察并未停止,导致其窒息死亡。   由此,美国陷入了自1968年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引发“大暴动”以来最严重的全国性抗议。在个别地区,暴力冲突的激
期刊
“将来你长大了有很多大事情要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要你坚持努力……将来可以为国家做许多事情”  父亲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革命者,母亲是一个有大爱的人。   这是女儿对乔冠华和龚澎的评价。   乔冠华和龚澎身上,有很强烈的战斗精神。   在香港工作期间,乔冠华废寝忘食,好友冯亦代看不下去,请他在每天的社论发稿后,即到冯家去吃饭休息。不久,冯家的保姆来告状,说乔冠华除了喝酒看外国新闻报纸之外,就
期刊
作为“红小鬼”的他,驰骋疆场,叱咤风云,战功赫赫;作为“神童”的他,才华横溢,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他就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萧华。萧华总是充满朝气,就像一团火,做事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又细致入微,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把乐观、信心和温暖带给身边人。他常常教育子女们,要传承长征精神。他踏实肯干的作风和热情待人的风范,一直影响着、激励着后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从小立志“打倒军阀、铲除列强”  1916年1月
期刊
在民国文化界,最有名的姐妹是“张氏四兰”。张家除了培养了4个才女,6个儿子同样出类拔萃,这不是偶然。在张家,“爱国、爱家、爱读书”的家风代代相承。他们的父亲张武龄延續了爱家报国的志趣,将办学当作一生的事业。他创办的乐益女校,是苏州的红色起点。他为教育倾其所有,虽未留下万贯家产,却为孩子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哈尔滨一栋老式居民楼里住着一个孤寡老人。他退休前曾是黑龙江文史研究馆的一名职员,后来又做了10年打更人,并免费帮助上千名青年学生学习外语,是人们眼中的大好人。   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位身高近1.9米的老人,之前做过什么。老人也不想提起,因为他的一生实在是太过复杂:他是唯一一个和希特勒一起吃过饭的中国人,他是拯救1.2万犹太人的“大善人”,而他也是出卖抗日志士、为日本人做走狗的汉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