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智慧,成长共赢”科华恒盛2013年渠道大会胜利召开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2日,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华恒盛,股票代码:002335)以“融合智慧,成长共赢”为主题的第四届渠道大会在鹭岛厦门召开。此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家分销渠道伙伴、百余名渠道精英应邀参会。
  大会正式开始前,为悼念四川雅安地震不幸遇难者和前不久劳累过度因病去世的原科华恒盛董事长陈建平,参会全体人员集体默哀1分钟,愿逝者安息。
  科华恒盛董事长兼总裁陈成辉为会议致辞。致辞中,陈成辉总裁对不远千里参会的各渠道合作伙伴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对科华恒盛的鼎力支持。同时,陈成辉回顾了公司2012年市场业绩和行业地位,他表示:“科华恒盛提出深化转型的战略,明确了长远目标,展现了科华恒盛美好而远大的愿景。公司将面向设备电力保护及节能领域,坚持高端定位,深化组织文化建设,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型技术服务,力争成为国际一流企业,也希望科华不断提升的平台,能够给渠道伙伴提供更好的支撑,实现共赢的局面。”
  在渠道拓展市场的策略分析上,科华恒盛总裁助理、营销中心中国区副总经理林清民表示,科华恒盛将积极支持渠道伙伴不断提升,并结合2012年渠道拓展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将渠道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经验与参会人员一同分享。林清民表示,2012年科华恒盛渠道拓展部订单成功突破亿元大关,跨上公司亿元拓展部之列,这是科华恒盛渠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科华恒盛渠道发展新起点。2013年,科华恒盛将引进先进的CRM渠道管理系统,在提升渠道效率、规范市场管理方面进一步提升。
  最后,科华恒盛对过去一年突出贡献的渠道伙伴进行了表彰。其中,杭州齐兴百年科技有限公司、太原市商祺百利科技有限公司荣膺科华恒盛2012年年度特别殊荣。会议期间,陈成辉与科华恒盛董事长副总裁、营销中心总经理林仪,总裁助理林清民会见了赛迪顾问和SP资深专家一行。
  陈成辉在交流过程中表示,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大环境的困扰,但给科华恒盛在部分行业的拓展带来一定影响,科华恒盛重视渠道建设,就是支持渠道伙伴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不断寻找新的契机来提升业务增长。
  对于赛迪顾问对行业市场的深入调研,陈成辉表示:“从赛迪顾问提供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国际UPS市场的年度情况和未来行业走向,这对我们企业发展具有权威借鉴意义。”
  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科华恒盛新总部大楼展厅,对丰富产品线和行业解决方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科华恒盛“云动力”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风光新能源解决方案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科华恒盛将持续以不断丰富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支持渠道伙伴共同提升,为二三级渠道伙伴和终端客户提供更为丰富、可靠的高端解决方案,实现多赢局面。
  在答谢晚宴上,林仪为大家献上祝酒词,在竹竿舞、变脸等简单却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节目表演中,科华恒盛第四届渠道大会圆满落幕。
  “融合智慧,成长共赢”。2013年将是科华恒盛实行全面转型策略重要的一年,在规范、灵活、高效、有针对性的渠道策略下,科华恒盛站在分销渠道亿元平台新起点,与所有渠道伙伴一起齐心协力,实现新的跨越。
其他文献
只有通过广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逐步推进医院和医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促进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大力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和运行效率,最终实现为病患者提供更人性化、更合理
目的 对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影响急诊心肌梗死护理效果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自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入院的
台达Utron NT系列UPS使莱波零件如虎添翼综观各种产业,塑料成型制程绝对是要求最高的工作环境之一。成型设备必须能承受特定程度的高温、化学反应及磨损。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耦合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实现的电源侧与负载侧完全分离的电能传输技术,它克服了传统电能传输方式在一些特殊环境如易燃、易
“企稳回升”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当季GDP同比增速分别为8.1%、7.6%和7.4%。虽然延续了年初以来的下行趋势,但回落幅度逐季收窄。不少专家预计四季度将出现小幅回升,全年实现“7.5%”的预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目标,并强调指出这个体系担负着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历史重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和今后
A27型安全阀结构改进永嘉罗浮锅炉附件厂葛陈信安全阀是锅炉设备和受压管路的安全保护装置。有关标准对安全阀的排放压力、四座压力、开启高度、机械特性和密封性等有严格要求。
本文分析"后工业社会"进入"后信息社会"时代的社会生产形式变革与特征,说明产业结构引发人才需求新的走向,应探索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多样化途径。通过了解部分本科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