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元:打造丽江食品老字号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名:李金成
  职位:丽江玉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丽江移动全球通VIP会员级别:全球通VIP金卡
  沟通关键词:平等
  
  在丽江,大家应该对“玉元食品”并不陌生,福慧、金甲等市场入口附近都有他们的销售门店。在丽江屈指可数的糕点生产厂家及销售网络中,“玉元”可算得上其中的翘楚、龙头企业。貌不惊人却有着超前管理意识的玉元董事长李金成先生正带领着他的员工朝着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巩固与再提升阶段路线进发。
  
  Q:您在创建玉元之前从事哪个行业?您又如何成功地从其它行业转向食品工业的?
  A:我在创立玉元之前,虽然也是开厂,但行业完全不同,那时主要做钢铝门窗生意。后来去昆明进行市场考察,回来与丽江市场相对比之后,发现丽江的食品行业还没有西式糕点这类产品。随着震后丽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外来人士越来越多,对食品种类、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高,我看到了这个契机并且抓住了。事实也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没有错。玉元于1997年3月份在丽江北郊建立工厂,那时才15名员工;2001年于现在的玉元大酒店处设厂;到2003年底,现在所处的南口工业园区刚刚成形,就在这边买地建起了这个中央工厂,并在市区开设直售门店,除大的蛋糕由门市直接制作之外,其它糕点产品全部由中央工厂直接配送,这样食品有了质量安全和卫生保障,且能够实行统一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
  
  Q:您觉得企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A:企业成功,不仅仅在领导制定的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的支持与配合,而具有凝聚力的好的团队,它的形成需要这些员工们对企业的一种归属感、对企业文化的一种认同感。有时候员工对企业,虽然脑子里有奉献的意图但这种意识并不明确,他们没有具体的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具体的实施,因此,激发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Q:那么在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归属感与认同感方面,您都采取了那些措施呢?
  A:我们特别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我们会定期请专业的管理讲师给他们培训,也会送员工去到昆明或者外省如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工厂参观学习,通过培训课程当中的小游戏来激发员工的积极心态与主人公意识。比如说,当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认识到由于自己的一个小失误导致小组队长被罚的时候,他们也会紧张,并且联想到在工作中如果因为自己的小小失误会引致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这样在真正工作的时候,他们就会小心谨慎,避免出现失误。这些培训的效果现在也很明显地看到了,每个人都能够积极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Q:您觉得与员工沟通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A:平等。我觉得大家相互沟通,不要让员工感觉自己是下级,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与他们的谈话。而且人总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要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尽量回避缺点,并且多多鼓励员工,让他们找回自信,这样他们才能更积极地为企业工作。
  
  Q:您对企业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A:目前企业正处在对原始积累的巩固与提升阶段,以糕点产品为主。我们也积极投入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比如近期要推出的魔芋产品包括魔芋维粉以及含魔芋成份的洗涤用品。因为丽江本身是生长优质魔芋的地方,而且魔芋作为药食两用原料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它含有的“海曼纳”物质、丰富的膳食纤维、可溶性纤维、束水凝胶纤维对人体有很好的减肥作用,能排毒养颜、预防糖尿病、防癌等,达到一定的保健功效,而且食用起来就像藕粉一样方便,对人体也没有任何负担。我们企业的口号“维康己任 健行天下”,而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丽江食品行业的老字号品牌,与丽江一样,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Q:您使用移动VIP金卡后感受如何?
  A:我从2002年使用金卡以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移动真正把它的客户像上帝一样对待,十分周到。特别是机场的VIP通道便捷服务,让我们这些经常在外飞来飞去的人方便了很多,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繁复的手续。而且还照顾到了这些客户的家属,如移动举办的美容讲座,我都会请我太太去听,收益良多。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女人总是同弱者联系在一起的。在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历史天平上,中国女人的份量轻如鸿毛,她们从来就是男人的附庸和做摆设的花瓶。妇人的天职似乎就只是拿扫帚、锅边转、奶孩子、侍公婆,等而上之的不过是相夫教子。“柴米油盐酱醋茶”属于妇女的功课,“琴棋花鸟诗书画”只是男人的专利。“男才女貌”这四个字分别是好男人和好女人的标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更是限制女人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枷锁。许多以古代
期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木霁弘、陈保亚等几个年轻学者,通过对“滇、藏、川大三角”的文化考察,第一次提出了“茶马古道”的概念,此后十多年,在云南和中国学术界掀起了研究、探讨和考察茶马古道的热潮,并带动了云南旅游业和普洱茶产业的开发与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茶马古道学术问题的争议也越来越多,而这种争议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茶马古道及其意义的正确认识。    一、茶马古道的两个争议    争议之
期刊
炊烟划过村子的皮肤  隐入远山的背后   风从早晨开始   傍晚结束吹了一个轮回  于是太阳渐行渐远   慢慢跌入黑暗的怀中   这时候   山是安静的   倦鸟开始思归   双双紧紧相随   向远方飞去  飞进一个温暖的梦里
期刊
写下“逃离”二字时,我不由得想起一位老人。我和他只见过一面,但对他的印象却极深。他住在一座高山上,70多岁了,却很硬朗,眼不花,耳不聋,背也不驼,说话利索,腿脚灵活。老人在当地很有名,人们都把他当英雄崇拜,因为他年轻时打死过一只老虎,从虎口里救出了一个受伤的小伙子。我当时问他是怎样打死老虎当上英雄的,他的回答却让我诧异:那是因为逃奔。老人接着告诉我,当年他家住在平坝子里,土改时被划为地主后扫地出门
期刊
妈妈咪呀音乐餐吧花马街店即将于5月底隆重开业,欢迎各界朋友光临品尝!  地址:丽江市花马街加油站对面  电话:0888-5101555    妈妈咪呀餐吧  单就“妈妈咪呀”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你所有的好奇,其为意大利语,可理解为“我的天呀”,也表示对某事的惊讶和感叹。  餐吧优雅的欧式风格,轻柔的抒情音乐,配以束河慵懒的阳光与清澈的溪水,使妈妈咪呀绝对成为情人约会或聊天发呆的最佳选择。  除了餐
期刊
镰刀还没有从大地上彻底消失……    镰刀还没有从大地上彻底消失,所以还有打镰刀的。  这村庄有两个铁匠铺,一个打犁头,另一个打镰刀。厂长说,那个铁匠打的镰刀最好使,别人的镰刀卖三块一把,他的要卖六块;别人的只用三年,他的要用四年,“割草时轻轻一拉,草就倒下去了”。  我就找到了这个铁匠铺,在乡村公路旁边。灰暗的小屋,红色的光芒在其间闪烁,走近,立即有一个铁匠的身影在里面晃动,他在拉风箱,铁砧上放
期刊
那翠绿的荷叶  是芙蓉仙子的裙装吧  那半开的花  是她微启的唇  而蜻蜒  一定是她的前世情人  寻了来  品尝爱的芬芳了
期刊
木增(1587-1646),字长青,又字益新,号华岳,又号生白,纳西名阿宅阿寺。木青之子,丽江第13任世袭知府。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书法家。因文治武功卓著,先后授封中宪大夫、中宪大夫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通宪大夫、广西布政使司右布政、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钦加太仆寺正卿等职衔。并允许在省城建坊,准建“位列九卿”四字坊。  木增自幼苦研史书经学、兵法韬略,好谈论兵戎战阵,有出众的政
期刊
丽江本土画家并不多,而许正强和夫人蓝碧瑛都从事油画创作,且选择以东巴文化为主体的创作则是更为难得的事情。  之前,就听说过许正强老师的名字,也曾看到过许老师的油画创作,《纳西风情》、《马帮》、《东巴·阿明》、《东巴造字》、《纳西屠妇》,所有内容都取材于纳西东巴文化,透着浓浓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精神。看着这些色彩感很强的油画,我的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次偶然,让我有机会可以拜
期刊
东巴纸,用高原特有的植物,经家传工艺制成的古老纸张。因其具象牙色泽,防虫蛀,清香味,吸墨性强,不易变色,保存年代久,对人体有镇惊安神作用的特征,成为古代纳西人书写重要的契约及东巴经文的载体,承担着传承纳西文明链条的重任。  千百年来,东巴纸神秘的制作工艺,全靠代代相传沿袭下来。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东巴纸的制作工艺历尽沧桑变迁,经过兴盛也曾一度绝迹。但时至今日,掌握东巴纸传统造纸工艺的人越来越少,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