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学习方法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b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隨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原有的会计准则跟国际会计准则尚有一定的差异,为了缩小差距而财务数据能够相互认同,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本文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及结构,浅谈个人学习新会计准则具体分条的总结出四个学习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会计 准则 方法
  
  0 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一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其他企业为鼓励执行。因这次的会计准则较以前的口号不一样,以前强调中国会计要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而这次强调我们的会计准则在WTO的环境下要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于是,人们以为对新会计准则的语言风格心存疑虑,恐其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的翻译本。不过,至今出来的准则还是解释都说明大家的顾虑是多余的。新会计准则在语言通俗易懂,完全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并且,会计准则的严谨精密的特点,也就说明他是要我们慢慢细读,仔细领悟的。于是,探讨如何学习新会计准则,在这里面有无事半功倍的方法,显得很必要。
  
  1 方法一:由易到难,由浅及深
  
  由浅及深,就是先浏览后细读,先整体把握后逐条解读;而由易到难,是指理解不透的先标记好往旁边放一放,先把能看懂的,和现有准则一致的,容易的问题解决了,难理解的问题也自然变得好理解了。由浅及深的阅读,能够使我们的大脑记忆条理化,树立整体的概念。其实,现代知识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做到面面俱到,是一种奢求。一个财务职业者,应在在大脑中建立一个个“菜单”,每个下拉“菜单”里面放着具体准则,而菜单之间有着相互的关联界面。就如一些学者建议的读书方法一样,先看封面、序与目录,掌握全书的大概,再进入到具体想看的或是需要看的章节。新新会计准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会计准则体系也有其自身内在的组织规律;而每个具体准则,也有其特有的架构。例如,一般准则的结构可归为基本概念、确认、计量与披露;但第22号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却主要是概念、确认与计量;金融工具披露的内容成了另一项准则,即第37号准则“金融工具列报”。由浅到难深学习,符合人们了解事物的规律,同时能够强化学习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对于学习的持续是至关重要的。曾有人说过:文字是肉做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新准则体系也是肉做的,是有生命的,你看它熟了,它看你也熟,类似于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准则体系中,比较难理解的有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相关准则、与企业合并等。其实,这种难是由于准则语言的严密与事情复杂性。准则要把这些复杂而多样的事情言简意赅的表书出来,确实不易。而我们是要看着简单的准则去处理各种多样化的事理,必须结合实践由浅及深的去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以便理解可以采用一些技巧。
  
  2 方法二:把握方向、顺藤摸瓜
  
  方向,就是在某个具体准则中,将相关内容牵引到其他准则。例如,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第一章第三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中,便将相关事项指引到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所得税、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准则上,就列出了8个方向,也就是知识的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知识关联。38项具体准则构成了一个相互交织的知识网,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个关联点。在整体具体准则体系中,这种方向关联点体现一般体现在两部分内容中,一是适用范围部分,如上述资产减值准则中的情况;二是在会计确认与计量等内容中,如第11号会计准则-股份支付中第四条“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这样,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确定的内容指向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上去。
  
  3 方法三:把握边界、融会贯通
  
  大多情况下,边界部位往往是美妙的,也是关键的,因为其位于新旧之间、不同事例之间、是与非之间。就新会计准则体系而言,也存在这种边缘或边界。这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个层次是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之后,相关准则内容中规定的边界,如公允价值应用第3号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其中第四章“转换”中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另一个层次是第38号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这是一种新旧会计制度的边界,可能是在2007年1月1日,也可能是在其后的某年某月某一天;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层次的边界容易混淆,宜注意区分。近期,一些探讨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对上市公司影响的文章。其中,有较有份量的研究报告,在解读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时,就存在边界相关的瑕疵。一处是将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会计准则理解为,上市公司在2007年披露的2006年报中便可采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种混淆时间边界的个案,对我们至少两方面提示。一方面,要重视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这是新旧制度转换时间点的关键之一,也是评估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司影响程序的一个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应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突出对体系的思考,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就所谓的“由浅及深”的学习方法。
  
  4 方法四:对比知差异、比较出真知
  
  对比是考察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是认知的一件事物的基础,也更是思维的质的提升。就学习新会计准则体系来说,这种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不同准则间的比较,二类是相同准则的新旧之间的比较,三类是相同准则在我国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其他国家准则之间的比较。对于一般的实务工作者,一类与二类的比较是必须的;而作为学者,跨国企业或国外上市的财会人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人员,有时也需要第三类比较。新准则间的比较,前面讲的每项准则有其自身特有的结构,也是自比较后得来。准则间比较的一个醒目的点,是基本准则与其他38项具体准则间的差异。差异之一是,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在其他企业鼓励执行。而基本准则没有提及施行的时间及范围,那么,就是在全部企业中施行。这样,就出现了基本准则在其他非上市公司未执行具体准则时的一段“真空期”,显示了基本准则的统领地位与其远离会计实务的特点。新旧准则之间的比较,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准则原来没有的,现在有了,如第10号准则“企业年金基金”;二是原来内容和现在的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第6号准则“无形资产中”,企业内部开发费用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问题。而对于中外准则间的对比,就显得高难度了,这里就不列举。
  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的学习是一项会计从业人员熟悉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必经之路,每一位学习者都希望自己能够事半功倍,能够熟悉掌握和熟练引用新会计准则,从而在工作中达到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雷建.温亚丽编.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务操作指南.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7年2月
  [2]中华会计网校编.新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精读精讲.东方出版社.2006年10月
  [3]杨周南,张继德编著.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操作精要.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05月
其他文献
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都会产生的,而在医院面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势必存在着各类财务风险,唯有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在经营活动中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品牌在中国成为风行营销词汇已经十几年,品牌经营似乎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尤其是品牌经理们的实践和研究内容。但在中国,与轰,轰烈烈的表象不同,品牌经营的真相完全是另一回事。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地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处于“高出生高死亡率”状态,这主要与
文章针对负债发展已成为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现象的实际,对高校存在的债务风险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析,揭示了高校债务风险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有效防范与化解债务风险的途径和措旋,以期
河北龙宫“官面”自唐代贞观年间开始,扬名于明、清。早在十八世纪初期县衙曾选此挂面进贡皇室,故称“宫面”。因全部采用传统工艺手工拉制自然干燥而成。中间有孔,亦称“空心面
残疾人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而且是最特殊、最困难的一部分,他们在就业、康复、教育、脱贫、维等方面比健全人遇到的困难更多更大。在宽城具提起葛军理事长,人人都翘起大拇指,宽城
短信笑话在大量普通人群间发送和传看,似乎不登大雅之堂,低俗不堪,何足挂齿,但我以为,这却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学或文化现象,它可以让我们从中见出为我们的传统偏见所忽
我认识一位中层管理干部,她永远在诉说她的工作如何忙得不可升交,永远在抱怨每个下属都不得力。听她祥林嫂一般的喋喋不休,我就会直截了当地对她说.如果所有的下属都不得力,如果工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发展层次的高级化能加速经济发展的速度,文章在借鉴国外区域产业升级财政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东北老工业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绩效考核在煤矿管理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员工绩效考核在煤矿中显得越来越迫切。本文主要建立了煤矿高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煤矿高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