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竹笛多音孔形制的改革

来源 :中国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多音孔形制竹笛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七音孔形制竹笛的实践经验,分析了七音孔形制竹笛的优势,提出了推广七音孔形制竹笛的诸多建议。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many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reform of the multi-tone hole-shaped bamboo flute appearing in the 1960s and 1970s. It also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seven-tone hole-shaped bamboo flute, Shape the advantages of bamboo flute, put forward a lot of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seven tone hole system bamboo flute.
其他文献
柯利亚是当代著名的印度建筑师.纵观柯利亚的作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异质空间形态所作的种种探索与努力.可以说,异质空间是反映柯利亚创作思想的一面镜子.通过解读柯利
高山族十个族群中普遍流传着多声部民歌 ,其中阿美与布农的合唱影响尤大 ,自 2 0世纪 3 0年代被发现以来一直为世人所瞩目。本文通过对两个族群多声部民歌在音高组织、多声织
竞争力来自特色经济和特色文化 ,并以地区和城市的各项优势为依托。江苏和南京有较好基础 ,又有某些弱点和不足。增强综合竞争力 ,应当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
本文着重从艺术的原生性、可塑性与无限性生发开来,探索艺术发生的奥秘,解读艺术具有永久魅力的所在。在探索艺术的原生性过程中,本文着重把艺术的发生和人类生命的发生与完
民族文化中的民族舞蹈与传统体育通属于人体艺术形态,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性基础。民族舞蹈与传统体育各有其特点,两者都有共生共存的共性。 National dance in traditional cu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1 987年 ,自他执导的首部影片《红高粱》一炮打响后 ,一直执著于电影创新探索的他在 1 999年 ,又以《我的父亲母亲》向中国世纪末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声乐初学者较常出现而又较难解决的高音挤撑、低音虚晃、换声卡壳、气息不足、鼻音堵声、羊声烦心、摇声老化、读字包声、声表不一等弊病,力求以最简单
中的"旦"与苏祗婆理论中的"旦"是同一个概念,其四旦就是何昌林的四纵均,都有"旦作七调"的原始定义.四声调是同均下的四宫(音阶)才是正确的.但并未明载此四旦(声调)之本质,以
本文从概念辨析、历史追溯、理论探源、现实分析和比较研究五个角度讨论了教育产业化的观点.认为"教育产业化"的提法并不科学,其理论依据不充分,现实意义也很有限,无论横向的
采用民歌题材从事多声部音乐创作,无论是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中,还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上,都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作曲家永儒布的交响诗《额尔古纳之歌》,是继贺绿汀的《森吉德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