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ClxBryIz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hu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卤氧化铋由于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和合适的禁带宽度而表现出了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改变BiOXs中卤素的组成能调节禁带宽度,优化光催化性能.采用混合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系列BiOClxBryIz(x,y,z=0.1,0.2,0.33,0.6,0.8)复合催化剂,首先对其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然后在装有400 nm截止滤光片的300 W氙灯下光照180 min降解15 mg/L的甲基橙(MO),以此来考察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OClxBryIz复合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呈现由纳米片组装而成的微米球结构;与三种纯BiOX(X=Cl,Br,I)相比,复合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效率除BiOCl0.8Br0.1I0.1外均有所提高,其中BiOCl0.33Br0.33I0.33的降解性能最好,降解率可达98.4%.这可能是由于BiOCl0.33Br0.33I0.33具有更合适的禁带宽度,可以更好地利用可见光,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效率.
其他文献
扫描镜是高光谱成像激光雷达的重要组成部件,因此,分析了多面体转镜扫描、振镜扫描、圆锥扫描三种扫描方式,推导了不同扫描方式的轨迹,并结合飞机航迹得到发射激光扫描轨迹与扫描方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于高光谱成像激光雷达系统的圆锥扫描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飞行高度为500 m、激光脉冲重复频率为130 kHz、激光发散角为0.3 mrad时,该方式满足视场角等于30°、两个相邻脉冲夹角小于1
利用机器视觉进行飞机蒙皮损伤检测是提高其自动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其中飞机蒙皮全局三维重建是检测过程的关键步骤,可定位损伤部位的精确位置。为解决当前技术所存在的设备复杂、拼接精度低、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后方定位并结合结构光对飞机蒙皮进行快速三维重建的方法。通过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对飞机蒙皮局部区域进行三维重建,采用后方摄像机同步观测结构光系统,并对其空间位姿进行定位。在空间位姿数据的辅助下,将
针对逆向求解生物组织光学特性参数存在测量精度不高、在体测量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生物组织光学参数的方法,该方法以蒙特卡罗算法输出的不同检测距离r处的漫反射率R(r)作为输入,以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作为输出.本文将神经网络算法反演的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值与蒙特卡罗算法获得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值进行了对比.仿真实验表明:选择r=0.1 cm以及r=0.3 cm距离处的漫反射率作为输入,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03和1.574,一致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
计算鬼成像利用光场的二阶相干性进行成像。当探测光经历未知扰动(如大气湍流)时,无法通过计算获得实际到达物体的光场,此时按无扰动的计算光场进行图像重构时会产生图像模糊。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复原方法,用于消除大气湍流对计算鬼成像的影响。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网络对图像按模糊程度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个分类下的图像,分别采用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复原网络进行复原。通过仿真建立了
为了研究金属表面的偏振特性,分析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物理机理.首先,根据微面元散射特性,将目标表面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和体散射,并建立了三分量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然后,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基于开源数据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函数,该函数拟合的曲线与实测结果更吻合;且描述不同金属表面偏振特性时的精度更高,能准确反映金属材料表面的反射信息,为研究金属表面的偏振特性提供了新思路.
针对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存在小区间干扰的问题,设计优化孔径阵列接收机.孔径阵列接收机由裸露的中心探测器和多个接收单元组成,并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作为探测器.优化问题以最大信干噪比为优化目标,干信比等于0为约束条件,在室内中心位置和遍历位置两种接收模式下,获得孔径阵列接收机的最佳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与通用的角分集接收机和单个雪崩光电二极管相比,当优化的孔径阵列接收机位于室内中心位置时,其误比特率降低至少10 dB和14 dB;当优化的孔径阵列接收机遍历室内位置时,其信干噪比提高约6 dB和15 dB.
鉴于目前尚未有用于拟合清澈海洋水质信道冲激响应(CIR)曲线的函数,提出一种使用双指数函数拟合清澈海洋水质CIR曲线的方法,并与现有的其他4种拟合函数如单伽马、逆高斯、双伽马、CEAPF进行对比,以揭示所提方法的优势.在不同海水水质、传输距离、接收机视场角条件下,研究5种拟合函数各自的拟合效果和适用范围,并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实验加以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双指数函数不仅在清澈海洋水质下的拟合效果很好,浑浊海港水质下的拟合效果也相当不错,特别是在短距离(比如10 m)清澈海洋水质、各种传输距离和视场
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设计一种新型的光控双向栅极可控硅晶闸管(LDGSCR)防护器件,研究光照对静电放电(ESD)维持窗口的调控作用.使用光生电流来模拟光照控制ESD设计窗口的物理效应,实现一种光控器件的可控硅晶闸管(SCR)宏观模型.在1.5 V的电压模拟光照下,该模型的维持电流相比无光条件增加35 mA,表明使用光照来调整ESD的维持窗口可以降低被保护电路发生闩锁的风险.采用0.18 μm BCD工艺制造LDGSCR器件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与模型仿真结果之间的最大误差仅为0.09 V和0.004 A.验证表
设计和研制了用于静止轨道高光谱遥感卫星的中波红外成像光谱仪分光成像系统.根据静止轨道特点分析光学系统指标参数,指出分光成像系统具有狭缝长、相对孔径小和体积紧凑的特点.设计了波长为3~5 μm,狭 缝拼接长度为49 mm,光谱采样间隔为50 nm,系统F数为5.4的双狭缝Offner型分光成像系统.采用整机制冷提高系统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温度低于160 K时,系统噪声等效温差(NETD)可降低至0.2 K,并根据制冷温度进行消热差设计.根据光学设计结果,研制材料为全铝合金的分光成像系统原理样机,自研的
利用辐射传输模型(SCIATRAN)联合高分辨透射率谱线(HITRAN)库对包含13CO2强吸收特征的中红外光谱进行特性分析,发现中红外相比于近红外与热红外波段,13CO2的吸收特征更为明显,并且中红外波段对对流层5~15 km处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极为敏感.大气的对流与交换使得中高层CO2的浓度变化与近地表息息相关.通过对光谱特性的分析,得出影响二氧化碳反演的主要因素是水汽、温度和氧化亚氮.在进一步研究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得到的13CO2浓度时,给出了反演的必要条件,其中水汽廓线需满足50×10-6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