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注NaCl湿化液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吸痰效果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73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吸痰前气道内滴注不同容量、浓度的NaCl湿化液对痰量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有创机械通气新生儿,分别给予气道内滴注不同容量、浓度的NaCl湿化液,记录滴注湿化液后和吸痰后1,2,10 min的痰量和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IP)、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 滴注0.5ml湿化液组的痰液排出量(1.27±0.77) ml与不滴注湿化液组的痰液排出量(0.74±0.55)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但与滴注1ml湿化液组的痰液排出量(0.99 ±0.66)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2).在气管内吸痰前滴注不同浓度(0.9%和0.45%)、不同容量(0.5 ml和1ml)NaCl湿化液对痰液排出量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浓度和容量的NaCl湿化液对SpO2、HR、PIP、SBP和DBP均无影响(P>0.05),但SpO2、HR和SBP在吸痰前后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值分别为41.567,39.688,6.715,P<0.05).吸痰后2,10 min的SpO2高于滴注湿化液后和吸痰后1 min;吸痰后1,2 min的HR快于滴注湿化液后;吸痰后1,2 min的SBP较滴注湿化液后增高;PIP和DBP在吸痰前后没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论 机械通气新生儿吸痰前气道内滴注0.5ml、0.9% NaCl湿化液,可以增加痰量,对心肺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150例机械通气患者,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CASS组(80例).对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全面的个性化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清抵抗素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干预后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检测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浆Lp-PLA2、血清抵抗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下滴注肾上腺素的安全性.方法 74例中男52例,女22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3.08±12.43)岁,分为3组:①对照组27例,术前常规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2%利多卡因
目的 观察局部注射转移因子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基础治疗方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医院护士服务质量,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实践证明,将模糊数学与计算机结合用于护理
在平滑肌细胞的肌醇脂质代谢中产生的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AG)是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由它们激动的IP3/Ca2+和DAG/蛋白激酶C(PKC)途径,即是调控胞内许多生理过程的重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偏瘫病人肩痛预防的效果.方法 将101例脑梗死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好、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耐酸、耐酶及安全、低毒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感染.特别是第3代头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环境、健康和护理为基本概念,以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1].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