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 语文教学效果好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82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希望我们的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成长为一名有责任心、有爱心、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人。我们的目标就是: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够成才,但是我们一定努力让每一名通乡学子都能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够有耐心做好身边的琐事;不一定每个人在学习上都出类拔萃,但是要让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和学习什么;不一定每个人都是你的好朋友,但是要让学生懂得所有人之间都应该和睦相处;不一定每一名学生都有特长,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发展取向。
  一、造成气氛,激发兴趣
  早上、下午 课前10分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甚至把读经作为班级集合的一种信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 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补充课文,加深理解
  利用经典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莲叶青青》,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比喻说明法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还可使学生了解:古人早已对莲叶有真切的认识、生动的记载,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有些经典根据需要,亦可在讲课过程中补充。
  三、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
  念中国诗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 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这样写作教学中也可提供有关诗词为写作引用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目的。如布置学生写《我爱校园的绿树》,练习用比喻写 景状物,描写校园里的白杨、垂柳、果树等,可提供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
  四、陶冶情操,端正品行。
  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如我们让学生吟咏背诵的《三字经》、《论语》,趁儿童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要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 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可习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 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五、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许多诗词歌赋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适逢民俗节日,可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毛主席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清明之前,可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讲述丙辰清明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情景;抄录杜牧的诗《清明》。其他如端午节、元宵节等均可向学生推荐有关的 诗词歌赋,并背诵、赏析。
  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的粗浅感受。其实,在浩瀚的语文知识中,各方面的内容都因其内在的联系而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教学中,教师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安排 教学环节,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有机地同课文、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就可以多方面发挥其特长,来为语文教学服务。从而收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我运用“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教学方法后的一些简要总结: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这段时间的背诵,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诵,这给了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师领读、生领读、组长检查、加盖小印章、师签名),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记得孩子在诵读“朝起早,晚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时,宫宁同学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借此,我引导学生要珍惜时间,那段日子,上課学生精力特别集中,我为此也高兴了好长时间;当孩子读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时,明白了读书需要眼、脑、口并用,这样能提高学习效率,再读书时,学生用心多了,发言也积极多了;“衣贵洁,不贵华。”等则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养成节俭的习惯;诵读“对饮食,勿拣择”时,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挑食偏食的很多,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孩子认识到挑食偏食的危害,纠正这一不良习惯。后来从家长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少学生有所改变,像钟世林不再乱花钱了,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了;王鹏吃饭不再挑食了……
  三.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诵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阅读,可以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特别是经典诵读涉及到文学、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艺术等知识。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其中蕴含着无穷的魅力,有着使人入魔的趣味,方的对称、圆的和谐、曲的变化、数与形的协调等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人们对数学的讨论,正是对数学美的发掘;数学的发展,也正是人们对数学美的追求和结晶。  然而,一提到美,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或者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等艺术美.然而,数学这门自然科学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德育为先”。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渗透。” 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下面就化学中的德育教育谈谈本人的一些经验、体会。  一、无时无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果我们方法得当完全可以把爱国教育化为
期刊
任务型教学在国外中小学运用得比较普遍,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在我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开展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能够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
期刊
摘要:审美教育是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观念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为此,笔者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探索,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存在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策略,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教材  审美教育,是指施教者依据一定时代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会学生的过程,而是教会学生会学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而应以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活” “动” “灵”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会学生的过程,而是教会学生会学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填鸭式的满堂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协同活动,在此活动中,教师的导是学生学的诱因,学生的学是教师导的具体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口语学习起着组织、诱导、指导、引导、施导的作用
期刊
摘要:美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学开设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之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美育、德育,还必须进行多方面的配套改革。  关键词:美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岗清同志在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全体成员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作为一个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大国,……最根本的任务还是要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搞好学校体育,对提高民族素质、改善人民的健康、形成健美的体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以下是本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几点做法:  一、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德育工作是千头万绪的,学校在这一工作中起的是主导的作用 ,将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然而,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小学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这给小学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考验。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有效 途径  在小学阶段,通过德育教师正确的教学引导,能够保证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有助于良
期刊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現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1、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