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gze2631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以说,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之日就是民族复兴之时。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素质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那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向历史上创新人物学习。
  我们中学生很多都喜欢学习历史学科,特别是我教历史和生物这两科后的感受较深。因为历史教学中有他们十分喜欢的历史人物和有许多勇于创新的历史故事。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最根本的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优秀民族。从春秋战国的商鞅变法、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一直到邓小平同志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不体现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历史上众多的杰出人物和典型事例就是通过勇敢地否定原有的落后因素,然后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前进。例如:北宋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的积弱积贫状况,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反对守旧,勇于创新进行变法,挽救北宋统治阶级的统治。近代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封建顽固派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腐朽、没落、守旧的思想,提出“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的观点,主张维新变法,从而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在学习中国历史时,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大胆创新,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统一战线”、“一国两制”等策略,都体现中国人民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在教学中,教师要列举史实,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向创新英雄人物们学习。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亲其师而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在给予表扬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困生应给予鼓励和帮助。教师应对学生抱有期望,并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
  在历史教学中,我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培养非智力因素,对于历史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其信心,想尽各种办法来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其学习热情。如:我教的赵红同学,对老师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各方面没有进取心,成绩很差,变得自暴自弃。作为老师,学生心目中最圣洁代表,我不遗余力地一遍又一遍给他做政治思想工作,给他讲做人的道理,结合有关历史事件(如一二?九运动)讲学生要有爱国热情,要有激情。讲学生将来肩上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前必须刻苦学习的重要性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赵红同学确实有了很大转变: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学习成绩长足进步、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尊敬老师。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对于学生行为问题要正确对待。对于后进生,如果教师能够多一点尊重和理解,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温暖和体贴,得到的将是他们对老师的敬重,挽救的是他们已失落的自尊。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特点,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例如:在讲“黄巾大起义的原因”时,先以生动的材料揭示: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日益黑暗。他们公开出卖官职,而靠钱买官的人上台后就拼命搜刮。外戚梁冀,官至大將军,掌权20年,先后立过三个皇帝,亲朋党羽布满全国。官吏升迁首先要向梁冀谢恩。政治腐败,灾荒连年,广大农民无衣无食,有的全家惨死在灾荒中。当时流传着:“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样,公元184年,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问:“古今中外一切农民起义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效果甚佳。有的学生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或者寻求支持自己看法的资料,不惜花费业余时间,到处寻求帮助。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的结论是:“一切农民起义的原因,都要从起义前农民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去寻找。”这样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授给了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学生就能独立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总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向历史人物学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还要从各个方面一点一滴做起。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努力在教学中拓宽思路、总结经验,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学会查找信息,筛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信息技术课自身的实践性又决定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来检验、证明。所以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取决于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而应是学生学会操作,会解决实际问题。我在八年的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腾飞的世纪,也是创造性人才得以展现的历史舞台,此时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奢望每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中职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  一、 激发
期刊
有機物燃烧的规律是中学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许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往往容易产生混淆,现将其归纳总结:  在做有机物燃烧的试题时,其根本依据是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期刊
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现代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内在素养和潜力。为此,中职学校要树立全新教育理念,改变“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的现象,重视语文教育,为职校学生打好一生的精神基础,奠基一生的精神追求,完善人格操行, 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服务型人才。  一、重专业轻文化教育模式限制学生成长  有人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就等同于专业教育。为此,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沿袭了几千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素质教育的浪潮所淘汰。死读书,读死书,正在被世人所唾弃。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
期刊
中国雕塑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06年12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总参一所宾馆隆重召开。出席中国雕塑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建设部原副
在初中开始阶段,地理学科不是考试中的重要科目,它的地位不是很高,因此,许多学生对地理学习极不重视,认为学习地理是一种负担,更别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搞好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并充分运用自己的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学習地理的兴趣,要以趣激学,以趣引思,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
期刊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在以下几方面有意识地开展了对
期刊
AIM: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ic cancer(GC) in peptic ulcer 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infection.METHODS:B
我国中等职教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今天的职校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競争中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社会现实。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原来被认为“动手能力强”的广大中职校生在面对灵活多变的现场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再加上近年来“普高热,职高冷”的社会现实,使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