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工作法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誉为“当代愚公”。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党支部书记,从20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当地建筑公司曾经重新评估过工程,认为质量过硬,尤其是没有现代化设备和高级技术团队的支持,简直不可想象,堪称工程“奇观”。黄大发凭借忠诚的信仰、惊人的毅力、开展群众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辈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层实际、灵活实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善于团结群众。黄大发深知只有团结全村每一个人,才能解决村里的难题。他把群众当亲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话、信得过的方式办事,做到说服不压服、讲理不武断、换位思考不居高临下。黄大发45年的村干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当选,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拥护。 开好“院坝会”。黄大发常说,有事要开“院坝会”,没有“院坝会”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从不搞一言堂,遇事召开群众会,同坐一条板凳、共商一件事情,组织动员大家为全村发展出谋划策。 活到老学到老。1989年,54歲的黄大发主动申请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几乎是半文盲的他用了三年时间,从零起步、从头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一张图一张图地学习,最后变成了水利专家。除了自己学,他还带领大家学。现在,许多村民讲起水利建设头头是道,变成了“赤脚专家”。 党员干部要带好头。黄大发认为,有困难党员干部要先上。看着离地300米的悬崖峭壁,村民们心惊肉跳不敢动工,黄大发第一个站出来,腰里拴一条绳子就翻了过去,完成了测量工作。在老支书的感召下,小伙子们也纷纷把绳子系在腰上,开始了飞檐走壁的施工任务。采访时,记者问他当初是否紧张,黄大发很淡然地笑着说:“如果我怕了,大家就怕了;我都不怕,大家有什么可怕的呢?” 坚持就是胜利。黄大发三十六年一件事,带领全村凿出一条“生命渠”。水通了,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稻田从240亩增至720亩。昔日的荒山秃岭上,群众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10万株蜜桔、李子已经开始有收益,牛羊养殖大户超过30户。今年年底,全村将会胜利完成出列贫困村的历史进程。那些修渠往事,记载着这位“年份英雄”的足迹,像陈年老酒那样历久弥香。 公私要分明。“干部干,群众看”,黄大发坚信,只要干部不搞特殊化,不谋一分私利,就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他常把“公家的事怎么硬都行,自家的事怎么软都成”挂在嘴边。多年来,全村老百姓毫不犹豫地把修渠集资的钱交他手上,都说“放一百个心,黄老支书一毛钱也不会给自己花”。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黄大发同志以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愚公移山的豪情斗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坝人的长征路。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新长征路上,千千万万位黄大发,正在自觉运用这永不过时的“黄大发工作法”,一心为民、不畏艰险、志拔穷根、克难攻坚,书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作者系遵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其他文献
随着节日的到来,一些具有民间特色的体育比赛陆续开始,这其中辽河流域民间特色体育比赛更加丰富多彩。虽然辽河流域民间特色体育逐渐得到大家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
本月作业·摘除残花、去除枯枝叶·播种苗的上盆·翌年初夏开花的大型草花的种植
"教学为本"评价理念的全面应用,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对于学校、教师、学生的长远发展都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针对"教学为本"评价理念的应用原则和高职院校
随着英语语言学家、教学专家以及学习者对英语语音在英语教学与学习中的作用逐渐重视,各大高校开始重视英语语音的教学。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逐渐将英语语音摆在优先位置
高职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立意、结构、语言、情感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于写作中的自卑、畏难、惰性、焦虑及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所决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