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漆艺的文化之道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国家习惯将日本国称为“漆国”(Japan),把中国称为“瓷国”(China)。中国的瓷器之名,很好理解,是以大量优质的瓷器出口而得名;而另一项本属于我们头上的“漆国”桂冠意外地戴到了日本人的头上却是误解。人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器的国家,相传“舜漆食器”,《尚书·顾命》载:“漆仍几。”“河姆渡朱漆大碗”的出土,至少把中国以漆髹物的历史推至7000~9000年前,这要比日本在绳文晚期(距今 4000~6000 年)最早出土的朱漆梳约早三四千年。作为二传手的日本被称为“漆国”,这种“误会”至少向我们昭示出两个问题:一是日本人奉行“拿来主义”,从中国虚心学习漆艺;二是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漆艺就达到高峰,而日本漆艺还处于朦胧状态。日本人认为:世界现存最早的用金属粉绘纹磨显的作品,是现藏于日本“正仓院”的“末金镂唐大刀”。然而在扬州出土的西汉晚期漆器中,“最令人惊叹的是一只漆器上的‘银粉绘’:兽型及云纹的银粉,虽色泽已经氧化发黑,但粉状颗粒仍历历在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可以直接证明中国漆工艺中的‘银粉绘’技术的延传,导致了日本‘莳绘’艺术的产生。”
  日本漆器的飞速发展是在奈良时代(公元8世纪,即我国的唐代)。从日本漆艺专业术语中可窥见漆艺技术来源于中国,如“中土的‘平脱’技术自盛唐时代传入奈良时代(美术史的说法是‘飞鸟时代’)的日本社会后,便一直完好保存延传下来,日本漆工称之为‘平文’。”“‘根来涂’是被日本漆艺界视为比较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漆器纹饰技术。据传,‘根来涂’是由唐代的中国和尚带到日本的。”“日本‘莳绘’技术在江户时代达到辉煌的鼎盛时期以后,日本就被公认为漆工艺达到‘世界第一’的国家。在这个意义上,‘莳绘’不但是日本传统漆工艺最经典的技术,而且是日本漆艺术全面超过中国的标记性技术。” 另外,“日本漆艺家所说的‘沉金’,出自中国的‘戗金’。”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专有一篇《论剔红倭漆雕刻镶嵌器皿》详细叙述日本漆器,称赞“漆器惟倭称最,而胎胚式制亦佳”。而且数量多,制作讲究,“种种器具,据所见者言之,不能悉数。而倭人之制漆器,工巧至精极矣。又如雕刻宝嵌紫檀等器,其费心思工本,亦为一代之绝。”
  近代日本漆艺除了保持自身的风格,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明治维新到20世纪50年代之间,日本工艺基本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之间徘徊,但已经意识到现代设计对经济、生活的重要性。20世纪60年代之后,“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制”是日本工艺设计的主要特征。从传统来看,日本工艺吸取了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工艺文化,因为他们认为“支撑着漆艺存在的,是传统的力量”。同时,日本又追随欧美设计潮流。所以,日本工艺在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日本风格”。
  日本有很多全国性工艺展,如“日本传统工艺展”(“传统派”)、“日展”(“日展创作派”)、“日本生活工艺设计展”(“生活派”)等,它们是最著名的工艺派展。它们对日本现代漆艺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这三大派别的工艺展各有侧重,但共同点是注重“用”。现代日本著名工艺美学家柳宗悦(1889—1961)先生在《工艺之道》的序言中这样深情地写道:“工艺之美表现为‘民众’、‘实用’、‘多量’、‘廉价’和‘寻常’的平凡世界的深深的缘分。”柳先生是“生活派”的倡导者,他的理论为“生活派”漆艺提供重大理论支撑,也唯有此派真正实现了漆艺之“用”,更为我们解读现代日本漆艺兴盛提供事实依据。
  漆艺:民众
  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步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 高消费、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一般民众也有钱买较好的工艺品了,人们对化学代用制品开始厌倦,喜欢使用手工业的、天然原料、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品,漆器正好切合了民众的这一审美要求。美的第一道风景,应该是生活的美,而生活美首当其冲的是与我们生活空间中息息相关的器物。我们生活在实用、日常器物的空间里。没有工艺器物的美,我们也就失去了生活美的一大半,纯粹美的境界只是哲学家或艺术家们的事,一般普通民众最大的需要还是实用的美、生活的美与寻常的美。漆艺之美,恰恰能提供这些“民众的美”。
  为民众的需要,日本政府于1974年及时制定了传统工艺振兴法律,对历史上100年以上的传统工艺采取保护与发展政策。受保护的传统工艺品有漆器、歌舞伎等12批共114个品种。实际上,早在1937年,该国就成立了“日本漆艺院”。1952年成立“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到1975年,又成立了“全国的传统工艺振兴协会”。特别是“二战”后的日本政府,实施了发展传统工艺的政策方针。年度“日本传统工艺展”与“人间国宝”评选制度等皆促进漆艺的发展。日本谚语“继续就是力量”是他们漆艺发展的最好注释。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开始步入“审美经济时代”。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化的生活,成为一种生存的、商业的策略,也自然成为漆艺的策略。“在现实的贸易中,美学成了新的主要硬通币。”漆器产品的设计、广告的策划等等,它们是无处不在的美学化的世界。“审美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首要策略。”日本自在其列。后现代德国哲学家沃尔冈
其他文献
The training of communicational ability for houseman i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MaYan,ChenBuXi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BeijingTian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  Abs
摘 要 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聚焦“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历史回顾与未来课题”,在会议的专题报告中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以及未来职业教育新重点、新要求,引起与会人员的热议。未来,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要关注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比较研究三个方面。  关键词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实证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少网友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朋友在微信群发布内容,然后发一个红包求大家转发,不少人迫于情面顺手转发了这些内容,实际上这些内容很可能就是虚假广告。  对此,网友众说纷纭。  有人说,应该禁止在朋友圈发虚假广告,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值得点赞。  有人说,如果在微博、朋友圈任意转发广告,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还有人说,很多人都是在不知情
摘 要 在深入学习中高职教育衔接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与中职学校共同探索“2 3”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编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過程的监控、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抓好衔接,确保“2 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山头有风  ——记于淡江遥望观音  午后的阳光聚集在  多风的山丘上,有雨  已是前阵子的故事  有人站立于山岗  远方的山头带来寓言  “多雾的山头  告知先民降雨的历史  梦里卧伏的人影  是生活的隱喻”  在多风的山岗上  风来了如此的歌声  世界开展了重重隐喻  而我锐利的分析  却不曾翻越符码的高墙,我明白  生活有太多的瞬间  足以构成永恒  于思维到达不了的边界,我站在  多风的山岗
蟑螂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天敌,其中手段最可怕的要数雌性蠊泥蜂(以下简称蠊泥蜂)。蠊泥蜂会挑选较大的蟑螂作为幼虫的食物,虽然蠊泥蜂无法像黄蜂那样夹着蟑螂飞回巢穴.但它有自己的办法对付蟑螂。蠊泥蜂会先用强有力的下颚刺穿蟑螂的外骨骼,然后向蟑螂体内注射两次毒液:第一次注射会麻痹蟑螂的第一对足,使蟑螂暂时丧失移动能力;第二次注射会破坏蟑螂的逃跑反射神经,使蟑螂无法逃跑。接下来,蠊泥蜂会牵着蟑螂的一根触角,像牵
虽然“文以载道”的大目标相同,但很显然,文体不同,“载道”的具体目的和方式也各有不同。这就像不同的体育项目,固然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是一样的,但具体是追求更高、更快,还是更强?以何种方式来追求?不同项目,特点不同。否则,足球篮球网球都是一种方式,你能想象那将多么的无聊!  所以,每种文体都有它存在的特殊价值和意义。作为写作者,就要注意了:如果你想把自己的“道”表述得更清楚、表达得更完美,就必须选
时间就像一个无形的机器,整个世界都运行其中,它公正地流淌着,不曾因任何人的懈怠而停留。那些执着和坚守的人,他们终会把过往雕刻为一段精彩的历史。在从事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家们眼中,时间则是开展空间对比的基准。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就有这么一支从事全球变化研究的“有思想、有平台、有成果”的高水平团队,他们徜徉在过去-现在-将来间,窥探着地球环境变化的历史与奥秘。  战略领航 掌舵定向  无论是学术
策划 本刊编辑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没有任何预警,大地突然颤动起来……  当天翻地覆般的震动停下来时,  人们不禁要问: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这是美国宇航局最近公布的两张卫星图片,显示四川汶川震区在地震发生前后的景观。左图拍摄于2003年2月19日,右图拍摄于2008年5月12日当天地震发生之后。在这两张假彩色图片中,红色代表植被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涌现出一大批与病毒抗争的人们,这样一群可爱的“逆行者”们,在前线与疫情做斗争,保卫着人民的平安。  鲁迅先生说过“自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面对这场战“疫”的时刻,我们的身前身后,涌现了无数这样的人,他们,是一个个血肉之躯,拥有着爱国、爱民之心。他们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