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被原谅所以能原谅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i9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和朋友们在咖啡馆里小聚。临窗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子,长发,白净,斯文,穿着很有品位,一看就知道是个有阅历有故事的人。她一個人慢品咖啡,一边在一台超薄笔记本电脑上写着什么。
  咖啡店里的一个女孩来送咖啡,还没有来得及放下,那个年轻的女子刚好起身,一杯香醇浓郁的咖啡就那么倾洒到她的笔记本电脑上。送咖啡的女孩慌了手脚,脸也白了,额上也出汗了,结结巴巴、语不成句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慌乱中,她急忙拿起纸巾帮忙擦拭,动作笨拙,一看就知道是个新手,完全乱了阵脚。
  我以为那个年轻的女子即便涵养再好,也会和送咖啡的女孩吵起来的,毕竟是笔记本电脑,哪能随便往上面洒水洒汤?
  那个年轻的女子倒是波澜不惊,心平气和地说:“怎么这么不当心啊?洒点水上面也不能种花啊!我这笔记本电脑可贵着呢!以后小心点,你去忙吧!”
  送咖啡的女孩眨巴着眼睛不相信似地看着她,不知道她这话是真是假,杵在那儿既不走也不说话。我以为那个三十几岁的年轻女子会把她臭骂一顿,可是她偏偏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处变不惊。
  我有些担心,风平浪静的背后,会不会孕育着更大的风暴?比如投诉女孩工作的不当心,比如让女孩赔她一台新的超薄笔记本电脑?
  可是我猜想的那些事都没有发生,那个年轻的女子笑吟吟地看着女孩说:“真的没事儿,我不会去投诉你,毕竟你也不是故意的。”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有一次利用大学假期去一家餐馆打工,毛手毛脚的,不小心把一盘子菜扣到了一个顾客身上,人家是大老板,西装革履,一身名牌,那天若不是人手不够,根本轮不到我去上菜,可是我是轻易不出手,一出手就闯了祸,被餐馆的老板骂得狗血淋头,只等着被开除或者被索赔。
  “可是谁也想不到,那位顾客反倒替我求情,说:‘别难为这个孩子了,你看看她,这么小,又这么吃苦上进,将来说不定会有出息呢!’”
  那个年轻的女子继续说,“那一次的事,对我触动很深,因为别人曾经原谅过我,所以从那以后,我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也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送咖啡的女孩这下终于明白了。恐怕她也想不到,眼瞅着即将到来的一场风暴或危机,就这样变得风轻云淡了。
  她退后几步,然后向那个年轻的女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其他文献
100分:主动向孩子道歉  当错怪了孩子时向孩子说声“对不起”,这既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敬重,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正直诚实的品德。  70分:以承诺代替道歉  这样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这类父母在发现错怪孩子之后,心中也是有歉意的,但是又拉不下脸面给孩子道歉或担心直接道歉会损害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就以物质、精
期刊
叙事疗法,即倾听来访者的问题故事,从中找出“闪光事件”,以唤醒其内在的积极力量,重构其人生故事,促使其认知改变。  教师在叙事疗法运用中,要先串联“问题故事”主线,再利用问题外化和解构,将问题与人分离,使故事“由薄到厚”,同时挖掘“闪光事件”,最后重构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本文通过学生案例,探讨叙事疗法在心理疏导中的作用。  治疗缘起  一天,一个家长打来电话:“方老师,班上是不是有个同学叫小
期刊
对于老年夫妻来说,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夫妻之间可谓无话不谈。然而尽管如此,老伴之间讲话也要讲究艺术,懂得取舍,尤其是一些不雅的口头语,更要“严防死守”,不可出口。  口头语是一个人在講话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带有修饰、补充作用的“辅助语”。口头语种类很多,有些口头语是中性的,但有些则是不雅甚至带有伤人性质的。比如带有居高临下语气的“叫你去不知道吗”,“赶紧过来”,“问什么问”等;带有教训他人和侮辱
期刊
下班后,我骑车回家。在路另一侧,有一个骑摩托车的中年人和我相向而行。即将“错过”时,他突然很大声地朝马路这边大喊:“前面施工呢,不要走!”他的话音一落,这边的行人都纷纷慢下来,还没等我们开口问个究竟,那男子像一阵风,飘然而去。  经过短暂的考虑之后,我调转车头,向另一条路走去。但也有一些人没有理会陌生男子随口而出的“忠告”,仍按原路继续前行。下午上班时,我就听见有人抱怨那路的确很难走,后悔没有听那
期刊
相见恨晚,这是我接触到心理咨询时发自心底的感慨;爱我所爱,做我所爱,这是我学习心理咨询后的最大感受!  一个人的心理影响着他的生活质量,而我像大多数人一样,一直是闭着眼睛生活。我在35岁时才接触到心理咨询,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原来还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我开始关注心理学。  我搜索着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籍、资料,经常在网上浏览各个心理网站。我发现,学校图书室的角落
期刊
我曾在一所小学工作。遇到一个叫小春的四年级学生,暴力倾向极为严重,几乎每天都和同学或老师发生冲突。别的同学在走廊里看了他一眼,他说人家的眼光不怀好意;站队时别人不小心蹭他一下,他说是故意挤他;甚至有的同学随口唱两句歌,他都说人家故意在他面前显摆,嘲笑他不会唱歌……总之,尽管大家很小心,尽量躲着他,也会莫名其妙“惹”着他。  他发起脾气来很恐怖,狂躁地大哭大闹,像疯了一样摔打东西、追打同学,还常常咬
期刊
传统认知行为疗法强调改变想法本身,而认知解离重视的是想法、情绪、体验和个体的关系,通过改变这种关系来改变其功能—也就是通过改变“想法”发生的语境,从而改变“想法”的功能。根据接纳承诺疗法的理论,若能改变语言和情境的错误连接、削弱语言的影响力,个体会更好地处理好自己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调节当下的行为,因此得以减少由僵化的思维或行为规则带来的问题。而从更长远来看,认知解离的目标是采纳认知灵活性的态
期刊
中国人无疑是世界各國人中,最爱讲“面子”的。  “面子”是什么呢?答案虽然有很多,但它绝对不仅仅是生物学上所谓的“脸”。然而,“脸”却又是“面子”的别称:丢脸就是丢面子,有脸就是有面子。“面子”代表中国人的尊严,更准确点说,只是尊严的招牌。内心的尊严是无形的,而尊严的招牌—“面子”,却是有形的,至少脸可以做出喜、怒、哀、乐、憎、恶、欲等多种表情。因为别人只能看见尊严的招牌,于是,中国人便越来越重视
期刊
笔者曾接诊过这样一位病人,28岁,女性,患病前性格开朗,有固定工作,主要表现是凭空闻声,总能听见有人背后议论她、说她坏话,为此,她认为同事故意针对她、要害她,后来发展到认为周围陌生人也要害她。半年后,病人出现冲动毁物及外跑行为,家人无法护理,只能送其住院。经过8周的利培酮系统治疗,病人的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出院后,病人维持进行利培酮治疗,病情比较稳定,坚持每月门诊复查,半年后恢复了工作。  然而又过
期刊
卓悦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在家懂事,孝顺长辈,学习很努力,成绩在班里一直處于上游。虽说年龄只有16岁,但兴趣广泛,尤其喜欢军事,每每谈起战机、战舰,你绝对不敢相信他的年龄。  可是近半年来,卓悦表现出学习吃力的现象。他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整日若有所思,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觉,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同学们发现他明显话少了,不愿意与同学们交流了,像一只离群的孤雁。于是,老师将情况反映给了家长。  在医院工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