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变化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另选32例冠脉造影、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40例,采用吉西他滨1250 mg/m2静脉滴注,30 min滴完,第1天和第8天用药,每21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结果 在可评定疗效的40例中完全缓解1例(2.5%),部分缓解13例(32.5%),总有效率35.0%.吉西他滨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但患者多为Ⅰ、Ⅱ度反应,耐受良好
目的 探讨镜镜联合治疗后尿道闭锁的疗效. 方法应用镜镜联合治疗后尿道闭锁15例,其中膜部尿道闭锁13例,膀胱颈口闭锁2例.结果 13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2例患者术中改用其他手术方式.结论 镜镜联合治疗后尿道闭锁成功率高、安全、痛苦小,是治疗后尿道闭锁的有效方法,但对于较长段后尿道闭锁疗效较差。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住院的128例老年CH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CHF以缺血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多见;CHF加重诱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53.1%);老年CHF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治疗在常规强心、利尿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及β-受体阻滞剂收到
目前妇科腹腔镜已广泛开展,但更多的医院局限于附件的手术.完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自从Harry Reich于1989年报道以来,发展较慢,主要原因是分离膀胱输尿管困难、切开阴道穹窿界限不清,导致手术时间长,手术并发症高,还有昂贵的仪器设备和耗材,也使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推广受限。
期刊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LE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7例患者均接受来氟米特同时联合强的松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在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有效率为64.4%,患者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结论 来
目的 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EC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ECTCPC术纠治15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种包括三尖瓣闭锁3例,单心室7例,单心室合并大动脉转位2例,单心室合并单心房3例),患者平均年龄(12±8)岁.全部在体外循环下手术,6例采用心脏停搏,9例在并体转流心脏不停跳下手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余术后患者经皮血氧
目的 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矫治术的体外循环(CPB)特点、改良及管理.方法 选择2002年8月至2008年11月在全麻浅中低温CPB下行TAPVC矫治术的患者共3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膜式氧合器,高晶胶比预充,改良超滤和零平衡超滤,心肌保护应用晶体高钾停跳液,肺循环减压管从肺动脉插入.结果 CPB时间102~176 min,平均(154.3±6.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9~1
近年来PET/CT发展较为迅速,PET与CT的结合,不仅能反映人体解剖结构改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人体器官及组织结构的功能代谢信息,从分子水平揭示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效应,实现了功能和解剖信息真正意义上的同机融合,是临床诊断心脑疾病和肿瘤的重要手段,下面就PET/CT显像原理及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期刊
目的 探讨需行冠脉介入治疗的绝经期前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9年11月有典型缺血症状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均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未绝经48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有48例患者中,平均年龄(42±7)岁,其中14例(29%)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7例(15%)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7例(5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7岁,因头痛,伴咳嗽,体温37.4 ℃,偶有呕吐,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WBC)24.4×109/L,血红蛋白(Hb)150 g/L,血小板计数(PLT)130×109/L,给予抗生素治疗3 d,咳嗽,发热等症状消失,仍觉头痛,为明确诊断来我院,血常规检查:WBC 14.2×109/L,Hb 128 g/L,PLT 1800×109/L,以血小板增多待查收入我院血液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