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与“健康”牵手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二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新课程要求我们既要注重“体育传承”,又要注重“健康促进”。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让每一个学生不仅“体育好”,而且“身体好”,实现“体育”与“健康”在教学效果上和谐、完美的统一。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育;健康;内涵;关系
  健康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健康就是幸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这段话提出了“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观点,为我们当今体育教学的改革指点了方向。
  一、对“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内涵的把握
  结合相关的体育教育理论,反思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体育促进身体健康”应包括“身体锻炼”和“保健养护”两方面的内涵。“身体锻炼”是指通过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和技能学习来促进学生身体结构和机能的改善;而“保健养护”则是指通过卫生保健方法来实现对学生身体的“保养”,进而提高学生的保健意识,培养学生的保健能力。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与体育课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身体锻炼”与体育课的关系更为直接。
  二、对“体育”与“健康”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1.新课程要求我们既注重“体育传承”,又注重“健康促进”
  体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健康,健康需要体育,这是笔者对“体育”与“健康”二者关系的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为学生当前和未来的身心健康而设立的,该课程的教学属于一种手段与载体,学生形成一定的体育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是该课程的教育目标。当然,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依靠体育活动来实现的,体育活动要和学生的健康“牵手”并与之紧密结合,换言之,体育活动应该在“身心健康”这个教育目标关照之下展开。因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既注重“体育传承”,又注重“健康促进”,所以,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让每一个学生不仅“体育好”,而且“身体好”,实现“体育”与“健康”在教学效果上和谐、完美的统一。
  2.“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二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
  “体育教学”要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的健康,“健康教育”只有凭借体育的手段和体育课的时空才能走向有效。否则,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譬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球类教学的目标总是立足于“让学生学会打球”这一层面上,而新课程理念下的球类教学就必须让学生通过球类运动的学习与实践,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进而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喜欢这些运动项目并能理性地去认识它们,并把未来的生活中,把运动或游戏融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之中,使之为服务于自己的终生健康。而传统的健康教育只注重纯理论的传授,空洞的讲解犹如空中楼阁,无法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新课程倡导健康教学必须跟体育教学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例如,我校结合体育教学开展的“安全救护的演练”、“心理拓展训练”等健康教育活动,就变“纸上谈兵”的做法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实在在的操练,效果显著,立竿见影。
  三、如何实现“体育”与“健康”的牵手
  “两种东西丧失后才发现它们的价值:青春和健康”,这是流传于阿拉伯的一句名言。可见,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坚持体育锻炼,维护身体健康,应贯穿于人的一生。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应真正实现“体育”与“健康”的牵手,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现在”与“将来”都在处于运动的“正在进行时”之中,让学生“现在”与“将来”都拥有健康的体魄。
  1.纠正错误认识,用理性知识指导学生步入健康之路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体育教学必须针对他们当前的身体发展需要及健康问题去开展健康促进的工作。生活中有好多错误的认识来自于错误的感性,属于人们“想当然”的意识范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用正确的理性的知识充实他们的头脑。要将有关健康、卫生、保健、安全、环境等与身体健康相关的知识,诸如卫生习惯、作息、营养状况心理问题及困惑、安全防范、疾病预防、抽烟饮酒不良嗜好,等等,用恰到好处的形式传授给学生,逐步引导学生步入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道路。
  2.遵循教育原则,增强传授“保健知识和方法”的实效
  保健知识的传授应拒绝空洞无味、泛泛而谈,要讲究“针对性”、“信服度”、“行为化”等教育教学原则。所谓“针对性”,就是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来组织教材、收集案例、构建知识。所谓“信服度”,就是说传授知识要重视科学依据,杜绝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要用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的数据,赢得学生的信服,如针对当前初中生群体中个别学生吸烟、喝酒的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就曾以身边一些鲜活的事例和大量的数据,告诫学生不要极早地与烟酒交上朋友。把握住了“信服度”,就能真正实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谓“行为化”,就是要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对于教师所传授的保健知识和方法,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了”这一层面上,还要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好”,并且要学会付诸实施。
  3.利用体育活动,实现“现在的健康促进”教学目标
  如何利用体育活动实现“现在的健康促进”教学目标,体育教育专家毛振明认为,教师应致力于做好的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队列和体态方面的训练,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优美体态的形成及对审美意识的培养;二是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特殊时空,把体育课与课间操、课间活动等时间结合起来,做好养护学生大脑、眼睛和身体的保健工作;三是利用运动技能的练习发展学生的体能工作;四是利用体育课中的集体因素、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毛振明.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体育与健康[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越来越深入人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并使之自由地发展成了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发展个性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目标。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已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环境、搭建
期刊
我校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其中部分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音乐课,也被语、数、外等学科占用,好点的也就是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设备简陋。这样上音乐课就受到一定的限制,使音乐欣赏枯燥、单调,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以上现象造成中学生音乐知识是的缺乏,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减小,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理解音乐作品。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乐器都不认识,不能鉴别这些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在政治教学中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教学;教学方法;兴趣  改变思品课堂枯燥、乏味、说教的教学模式,努力向着最有魅力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梦寐以求的夙愿。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思品课成为最有魅力的课堂的认识和体会,并与广大教师同仁商讨。  一、精妙导入,激
期刊
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不高。由于受经济条件、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没有得到体现。随着今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深入,改革课堂教学,构建和谐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引导的互助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课堂教
期刊
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已经在教育领域引起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已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在《美术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表述:“教师要尽可能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美术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
期刊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
期刊
随着科技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对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应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即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将是21 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而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将创新教育应用于物理教学中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解放思想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重视创新教育,首先要有创新教育的思想,思想领先了,才能
期刊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
期刊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A.A.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语言具有精确、简约、形式化等特点,能否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及自然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是高中数学学习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  数学语言主要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式语言,它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记录数学知识的工具,学生要理解数学知识,必须要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维。数学语言与其他的学科语言相比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政治、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世事怎样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国主义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主题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限定。江泽民总书记说:“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