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x2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是: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唤醒、引导和体验,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品味﹑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简言之,即陶冶情感、完善个性、升华境界。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心理和责任感的氛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有如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把握作品基调,带情讲课
  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自身的特点。教材所写的人、事、物、理,无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先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在《贺新郎》词里说得好:“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要准确地再现课文的情感基调,唤起学生的情感。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文本相关的文化生态环境,更应引导和激发学生以独立的个体融入课文中,与课文中人物相会交流撞击,体验他们的境遇欢乐与痛苦,品味作品的意境获得审美体验。正如王国维所说:“入乎其中,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中是文学阅读的基础,也是出乎其外即课文分析的基础。这样有利于教学中随时把握和掌握自己的教学感情,有利于控制和调节学生的学习情感。如上《甜甜的泥土》一课,就应当扣住人间至情,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发现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来体会这一人间至情,从而引起共鸣。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回忆她的国文老师:“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如今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语文老师把握了基调,带着感情上课 ,课堂里就会产生教育的能量,温暖学生心中爱的萌芽。
  二、精心设计导语,引之入情
  俗话说,文章开头好就成功了一半。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课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得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个“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我在开学第一天时,用满含诗意和激情的语言这样开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苏东坡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相信这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一颗爱语文的种子已悄然发芽……
  三、注重课文朗读,渲染情感
  朗读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进入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大多数学生特别喜欢朗读古诗词。因为古诗词精炼的语言,整齐的句式,优美的韵律吸引着他们。但对作品中的诗情、诗意不很理解。于是我在教这些内容的时候就采用了朗读法,让他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想象诗中的画面,进入诗文的意境,触摸诗文的脉搏,倾听诗人的情思。学生读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到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伟大抱负;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会感受到了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涵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读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就会感受到了词人国破家亡的人生变故,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和不堪其愁的哀叹; 读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枝头春意闹”,就会感受到了繁花似锦,蜂蝶飞舞迷人春景 ……
  而同学们经常接触的散文是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沾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读这一类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有声语言来品味,进行再创造。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字平淡朴实,但读来却感人至深。那种饱含于平实语言之中的父子情深,以及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的微妙的父爱和文字美,却是无论如何也讲不出来的。只有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去朗读,此时文中语言的浓度正如一杯芳醇四溢的茶 ,在学生心中渐渐散发开去……
  一些思想感情浓厚的小说,老师通常是滔滔不绝的讲解内容,口干舌燥的灌输情感,但收效甚微。只有通过学生用心去读,用情去读,他们才能真真正正地理解文章流露出来的情感。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我没有过多地泼洒同情泪水,而是让學生反复朗读品味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的心理活动 ,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情感交融在一起,从他们饱含深情的读书声中我已经知道他们对这种情感深有领会了。
  入情的朗读胜于苍白的解说,入境的体味胜于枯燥的讲解传授。“一颗心灵叹息,能比一城的喧嚣道出更多的东西。”
  四、利用现代技术,创设情境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图、文、声、像并茂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快速发展为情景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多彩的东西可以模仿,设想的世界可以虚拟,具体的物体可以再现,因而具有具体直观、生动逼真、便于控制的特点。科学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如《鼎湖山听泉》入夜听泉,传统教学中,仅仅是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反复品味,学生仅凭借课文中的抽象的语句,很难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更不用说热爱了。如果利用图、文、声、像并茂多媒体,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去触摸作者的感情脉搏,产生感情的共鸣,于是学生感情的潮水再在老师的推波助澜下,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再例如诗歌的教学,大多数诗歌感情含蓄,诗画一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些诗句对于初中学生讲解半天也无法理解,而借助影视形象再去阅读诗句,对于诗句本身的音韵美和情感意境,也就能具体感受了。再如作文教学中,动作描写对再现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思想突出文章中心起关键作用。尽管老师对动作描写讲了多么重要,对动作描写方法讲了多少次,然而我们很多同学描写人物动作,写得太笼统,内容空洞,达不到它应达到的效果。如在教写《跳远》作文,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运动员跳远的情景分成几个步骤,再现了运动员跳远全过程,学生由原来只会用一个“跳”字,竟用上了“蹲”﹑“倾”﹑“迈”﹑“甩”﹑“抖”﹑“飞”﹑“踏”﹑“腾”﹑“越”﹑“划”﹑“落”﹑“嵌”﹑“扑”等十几个动词。成功了!同学们笑了。这说明同学们不仅是学会了动作描写的喜悦,更是克服了害怕写作的心理。“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授学生一柄杖藜,在学生面前必将是雨后天晴,繁花似锦。
  总之,“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姆斯林语)情感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巧拨琴弦,以心换心,以情激情,师生才能共同奏出语文教学的动人乐章。
其他文献
摘 要“脸”对应的日语为「顔」(かお),英语为face,两者本意都指人体的显著部位,用法中又有极其相同之处。本文通过搜集相关习惯用语和例句,从转喻与比喻两方面对其进行引申义的用法比较。  关键词顔(かお) face 日英语比较  转喻(metonymy, メトニミ)又称“换喻”,是指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方法(百度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
期刊
摘 要我最早接触到皮娜·鲍什的舞蹈,还是在阿莫多瓦的电影《对她说》里。阿莫多瓦在这部绚烂的西班牙异色电影里选取了皮娜·鲍什最绝望的作品—《穆勒咖啡馆》。皮娜·鲍什紧闭双眼,低垂着双手,在舞台上奔跑着,并痛苦不堪地撞墙,一个男人不断地将她身前的椅子清除掉。他们之间没有交流,那个男人更像是个隐身人,像皮娜·鲍什个人记忆里的暴力符号;这部明显带有自传风格的作品,在另一个更年轻的女舞者现身后得到了印
期刊
摘要:产品设计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遵循讲授阶段、概念形成阶段、草图绘制阶段、模型建立阶段、实践阶段的教学步骤。教学弊端纷纷呈现。本文探讨了“Workshop” 教学模式在产品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效果使得以往教学中的弊端得以改观,教师,专业设计人员和学生三者从中受益良多。  关键词:工作坊产品设计 实践    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全国共有二百多所本科院校设有工业设计专业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世纪基础教育的一场巨大变革,它将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学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使学学生自觉并主动地解决其所面临的各种化学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转变理念改进方法评价体系    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新课改下化学教学改革探究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
期刊
摘 要从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防范的措施出发,阐述了信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信息道德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安全 措施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建设  一、目前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造成信息安全问题的故意行为,花样百出,形式不一,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一)黑客攻击。网络上的hacker(即黑客)原意为“热衷于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者”,现在指那些利用高科技手段闯入网络系统后为所欲为的人,他们频
期刊
摘要 :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拥有精彩的课堂,能把自己的所知毫无保留的传授于学生,更希望能调动出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选择最优的教学系统结构是开展系统教学的关键,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而新颖别致的导课艺术,必然能产生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效果,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从而实现最优化。  关键词:数学课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以后,大量先进的教学方法涌现出来,推动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要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将数学理论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初中数学知识框架,敢于探索和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理念和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对数学中发现的问题大胆质疑,激励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最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而努力。本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想和方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如语言的抽象化,思维的多样化,逻辑的严谨化等,使进入高一的新生无所适从,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影响后继内容的学习,导致学习逐渐落伍。因此,本文分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并提出有利于学生提高成绩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函数语言;文氏图;描述法 ; 列举法; 整体集装;    不少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进入高中以后,觉得数学一下子变得很难学,成绩下降很大。正如一位同
期刊
摘要: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内在的、深刻的东西,笔者探讨了对小学生数学素质培养的方式和内容。  关键词:数学;探讨 ; 培养;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何其重要,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  培养小学生怎样的数学素质?怎样来培养这些数学素质?正是我们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