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与知识转移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RP成功率为零”、“ERP使企业陷入IT黑洞”……一个原因是——ERP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了解并遵循知识转移的规律!
  
  随着ERP知识的普及与深入,ERP市场快速增长并不断成熟,相当多的管理者将提高效率、精细管理的期望寄托于ERP项目实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ERP项目并没有能让所有人如愿以偿,现实中的失败案例并不罕见。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ERP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了解并遵循知识转移的规律!
  相对于企业见多识广的原材料或制成品,以及企业驾轻就熟的基建或技改项目,ERP产品不同于普通商品,ERP项目也不同于普通的项目。业中有大量的学习经验、思想、创新方法、经营案例等隐性知识,由于其非系统化、非编码化的特点,易于丢失。这些隐性知识通过转换,可以成为编码化的、可整理的、可以像其他资产一样管理的显性知识。作为一个知识的转化器,ERP把操作层面的专家知识——隐性知识,转化为更加明晰和容易被人获取的形式——显性知识。企业那些具有独特价值的管理思路和经营方法都成为组织的信息资产,按一定的形式体现在ERP系统中。这些信息资产包括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操作方法、分析和决策方法、分析参数、信贷额度与期限、折扣结构、信用等级等等。因此ERP软件是一种内容丰富的知识商品。
  由于ERP软件本身在应用与技术方面有着极大的复杂性,企业在能够使用ERP前,需要有一个系统学习、数据整理、流程归纳、参数配置等等复杂的过程,通常称为ERP项目的实施过程。这个实施过程,事实上就是ERP项目建设方与ERP产品和服务提供方之间,对ERP软件知识、对管理工具与方法、对行业与企业特点、对企业内部显性与隐性知识的流通、转移和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遵循普通商品交易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必须遵循知识商品所特有的知识转移规律:
  
  * 知识转移梯度最小律:转移梯度是指知识的转让方与接受方在知识水平上的相差程度。相差越小,就越容易掌握这种知识或技术,转移也就越快越顺利。实施ERP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受到企业自身行业特点、经营规模、管理风格、文化差异、信息化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因此,在ERP选型时一味地求全求洋,不考虑企业现状只关心ERP软件是否先进,在ERP实施时一味地求快求新、不考虑企业与员工的接受能力只关心标杆或最佳,是很难做好信息化工作的。一个连自己设备能力、产品结构都说不清的企业,什么样的计算机、什么样的软件能给你算出可执行的生产计划?
  
  * 生产力水平适应律:指转移的知识必须与接受方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随着接受方生产力水平的不同,所转移知识的档次和转移方式也不同。发展初期的小型企业,多以销售、生产为龙头,有限的资金投向CAD、销售管理等单机单业务应用已经足够;而一个分支机构遍及全国乃至全球的企业,就一定要走出局域网应用,建设自己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不同ERP产品有着自己的目标市场定位。企业在选择软件时,一定要选择与自身经营规模、管理难度相适应的ERP产品。一个大而复杂的企业,因为投资所限而选择了针对中小企业开发的ERP软件,期望有物美价廉的效果,多半会因功能不足、性能不够而停摆。一个小而精干的企业,因为追求名气而选择了针对大型企业开发的ERP软件,期望通过软件规范管理、“上档次”,大抵也逃不出因操作繁琐、流程拖沓而放弃的命运。
  
  * 引力最大律:新的知识与技术对于潜在的接受方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吸引力来自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以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而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排斥力则来自很多方面,如市场环境消极、企业领导人过于保守、竞争意识不强、采用新技术后可能产生的暂时资金困难和用户的接收过渡期等等。只有在吸引力超过排斥力的领域才可以实现知识转移,而且超过越多转移速度就越快。进行ERP系统建设时也需要考虑引力在哪里、斥力在哪里。最不可理解的错误是,让一位本属排斥力的人员负责ERP项目,岂不自找苦吃?最符合规律的解决办法是:从信息化需求最强烈的环节、部门入手,从可以在信息集成流程理顺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效益的地方入手。
  
  * 人才载体律:人才是知识最充分的载体,人才的转移是知识最有效的转移。虽然知识的载体还可以是文字资料、图纸、设备等,但人才是知识转移更为直接、有效、可靠的转移,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知识和技术。在ERP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供应商实施顾问的选择,说到底那些最初的培训、文档、流程与数据的梳理工作是由他们来完成的,他们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的效果;一方面也要注重企业内部实施组成员、关键用户的选择与培养,应该认识到,无论在ERP实施过程中,还是在ERP系统运行后,这些信息化的“关键”成员应该成为企业生产运营的骨干。与大部分信息化项目一样,ERP使企业减少了对人的手工操作的依赖性,却提高了对人才本身的依赖性,因此,如何用好并留住在ERP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增值的员工就是每一个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毕竟,没有他们,再好的ERP也只不过是一套软件。
  
  * 保密与传播对立统一律:为了使知识传播能够公平合理地有序进行,应实行有偿有序的转移,以保护知识贡献者的利益和创造的积极性,否则应对其实行保密和限制。从企业内部而言,信息化其实就是信息利用充分化,ERP本身就是一个“交换和分享信息的系统”,保障流程顺畅、信息通畅是最基本的功能。但往往有人对信息突然变得如此容易获取而感到恐惧,强烈要求保护商业机密。事实上,一个合格的ERP系统有能力区分哪些信息是商业机密要加以保护,也有能力分辨出哪些信息应该共享、在怎样的范围内共享以避免信息私有化的弊端。从企业外部而言,这一规律要求对提供ERP产品与服务的厂商进行甄别,对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支付优价,以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杜绝在知识市场上搭便车的想法,不仅对厂商有利,也同样符合企业自身的利益。
  
  * 知识转移加速律:指知识转移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按加速度规律进行转移。事实上,知识增长、知识积累与沉淀、知识传播的方式与速度都在不断增加。因此,条件成熟的企业应该尽快建设自己的ERP系统,在ERP的帮助下可以取得更好的业绩和发展,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而条件不成熟的企业,也不应忽视“积累”的作用,每一次最简单的微机操作培训、每一项微小的信息化投资都是为未来的大投资、大项目做准备。所谓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与基础后,才能更好地完成ERP的建设。另外,在ERP系统建设成功后,企业有了更好的条件,更要注重知识创造、积累与传播,充分发挥ERP软件自身包含的知识与企业基于ERP系统积累起来的知识的加速作用。
  ERP软件是一种知识商品,ERP项目是一个知识转移的过程,知识的转移一般需遵循知识转移梯度最小律、生产力水平适应律、引力最大律、人才载体律、保密与传播对立统一律、知识转移加速律等六条规律。无论是大型的企业集团,还是成长中的中小型企业,在设定信息化阶段目标、设计信息化实现路径、管理信息化制度与人才、进行ERP系统的建设时,都应该针对上述几条知识转移规律进行审视,看看自己企业的现状与自己描摹中的理想未来之间差距有多大,建设的过程应该是怎样。分析863/CIMS主题专家组提出的“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十六字信息化方针,与这六条知识转移规律又何其相似!
其他文献
■ 嘉宾:  陈莹 德勤企业管理咨询CRM团队 总监  陈胜德 德勤企业管理咨询CRM团队 经理  叶开 CRM领域 独立顾问  ■ 主持人:  苏丹 AMT公共知识库 主编    销售预测虽然不存在绝对的精确,但是它对于优化销售管理以及业务资源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苏丹:在战略型企业管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nt)中,预测是“计划预算与预测”部分中与经营
期刊
ERP的实施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模式的趋同过程。    嘉宾:  王惠芬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暨南大学企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  暨南大学SAP实验室主任   葛星AMT 高级顾问    主持人:  苏丹AMT公共知识库 主编    苏丹: 最近六年来ERP系统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使得联想、海尔、华为、美晨、康佳等一批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与国际企业管理模式的初步对接,这些企业通过引入国际通行的ERP系统实
期刊
时间管理似乎是个老调重弹的话题,但对于常常感到分身乏术的CIO而言,是否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技巧呢?    星期一上午8:40,李飞终于来到办公室,由于路上塞车严重,他已经迟到了10分钟。刚刚坐下,助理过来说,已经有供应商的人等在会议室了。最近公司正在考虑上ERP系统,目前还在选型的考察阶段,作为CIO的李飞是这次选型的主力,最近几个候选供应商一一上门来讲标。9点钟正式开始,在此之前,李飞打算处理一下
期刊
在得克萨斯州,一辆满载着家具的货车沿着脏乱的大街行驶,最后到达Lacks Valley商店。在装卸工人检查整个产品过程中,不会出现大型零售商店经常有的情况:找不到商品、特殊的顾客订单,没有订购而出现的产品等。然而,在这个系统运作有效的现象背后,有着一个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监视着仓库和接收系统,以确保可以处理每一个突发事件。  BPM系统不仅仅可以用来监视系统,还可以用来区分例外情况的优先级,
期刊
当今社会商业竞争日益残酷,企业运作日益艰难。几乎所有的组织管理者、经营者们都绞尽脑汁,尽其所能地平衡和优化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既要为企业创造效益,降低成本和提高收入利润,另一方面又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达到很好的平衡和优化往往是极其复杂而且难以实现,这就对市场产生实在的需求,因此在万众期待中WFO(劳动力最优化解决方案)应运而生,相应的那些对市场所做出的需求也就成为市场对WFO(劳动力最
期刊
最近在帮几家客户进行CRM系统需求分析和选型过程中,发觉客户对CRM一些基本概念理解很模糊,尤其是几个销售过程管理的概念更是难以理清,而这些概念的准确理解无论对企业的选型和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CRM中所说的销售管理模块(通常叫SFA)实际上是销售过程的管理,管理的是销售订单的形成过程,是指对从获得销售线索开始到成单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ERP也有销售管理模块(SAP叫SD,Oracle叫OM)
期刊
吴云飞接起电话,并没有马上回答,此时他脑子里正萦绕着下午参加生产经营会议时的情景……    吴云飞毕业来到这家企业时,当时的腾飞公司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一家邮电部所属的电信研究院。作为一个纯粹的国家设计研究院,当时的研究院,一切科研费用来自国家计划下拨,每项科研只要把科研计划写好,一切就等国家的拨款了。没有人真正关心项目是否能应用于生产,将来是否能有产品投入市场。1999年,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国家
期刊
2003年7月,《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刊载了尼古拉斯·G·卡尔的题为《IT不再重要》(IT doesn't matter)的一篇文章,从而引爆了一场触及整个IT业未来命运的大论战,CIO和他领导的部门受到了空前的置疑和挑战。3年过去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商业竞争加剧,迫使CEO们开始思考如何创新业务模式、如何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在冥思苦想、焦头烂额之际,他们再一次把充满期盼的目光投向了CIO。这也许是
期刊
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扯皮推委、兜圈子效率低下,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很常见。能不能让跨部门跨岗位的人协同起来“做正确的事”,这是流程管理擅长的问题。能不能跨部门跨岗位的人都象最有经验的人那样“正确地做事”,这是知识管理擅长的事情。流程管理、知识管理,流程管道和知识活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AMT致力于成为帮助企业“流程和知识结合出实效的NO.1专家机构”。本专栏由AMT合伙人王玉荣女士主持。  
期刊
早上收银员来,10点钟开门,之前要开机,输备用金。备用金是不分100元、20元什么的,有的地方就是备用金要分的,比如几张1块钱,几张5毛钱。检查机器是不是用过,打一个清单。然后就开始做销售了,白天基本上都一样,换班打一个换班清单出来。到晚上结帐的时候,有结算的清单,做各种各样的业务统计,点钱款,包括信用卡、券之类的。还会打管理报告,比如做不做变价、做不做折扣,或者取消,报告由领班签字,然后到后台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