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地尔预先给药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尼可地尔预先给药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的影响.方法 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仅在左冠状动脉旋支中点穿线;I/R组、尼可地尔组(N组)和尼可地尔+5-羟葵酸组(N+5-HD组)均进行心肌缺血30 min.N组和N+5-HD组缺血前10 min静脉注射尼可地尔100μg/kg负荷量,随后以10μg·kg-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缺血前即刻;N+5-HD组在缺血前20 min静脉注射线粒体ATP敏感性K+通道阻断剂5-羟葵酸5 mg/kg.再灌注120 min时,取心肌组织,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心肌Bcl-2、Bax和细胞色素c(Cyt c)表达水平,计算Bcl-2和Bax表达的比值(Bcl-2/Bax).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3组线粒体膜电位、Bcl-2/Bax降低,Cyt c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N组线粒体膜电位、Bcl-2/Bax升高,Cyt c表达下调(P<0.05).N组线粒体损伤程度轻于I/R组.5-羟葵酸可逆转尼可地尔导致的上述改变.结论 尼可地尔预先给药可保护线粒体膜电位,减少Cyt c易位至胞浆,从而抑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K+通道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回顾性调查HIV合并结核病(TB)双重感染(HIV-TB)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探索导致HIV-TB双重感染病例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4年11月至2009年5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
目的 通过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低)大鼠补充左旋甲状腺素(L-thyroxine,L-T4),探讨甲状腺素对子代鼠脑组织同源盒基因Nkx2.1mRNA表达影响,探讨该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素水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口咽部菌群的分布特点及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口咽部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儿童60例(健康对照组)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60例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甲氨蝶呤(MTX)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达和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的影响,探究MTX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RA患者和健康人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NA)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反应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者17例,急性乙型肝炎发作期、病毒清除期和恢复
氧化应激已被证实是脑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自由基是脑缺血再灌注和脑出血后最重要的产物之一,是评价2种类型卒中损伤的重要标记物.目前,一些相关的氧化应激生物学标记物,如脂
目的 探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凋亡的关系,及其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1例91眼,取晶状体前
目的 分析能够改善前向血流,进行有效血栓抽吸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直接介入治疗术并于术中应用了血栓抽吸导管的患者共226例,将抽吸后TIMI血流改善>1者178例为有效组,而无明显改善者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ST段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发生无复流/慢血流比率;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率;术后冠状动脉TIMI
目的 观察intermedin(IMD)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RI组、转空质粒组、转IMD质粒组.动物右肾切
咽异物感是耳鼻咽喉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其确切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能断定,近年来,我科门诊已发现17例以咽异物感为主诉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疾病。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