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nt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人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在此,针对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核心——人文素养的培养,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 培养策略
  中学语文课堂以实现提升人文素养为目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精神,使其成为具有高尚情感和道德修养的人。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怎样紧紧围绕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一、坚持抓住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这个根本
  从学生人学开始,就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它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为它的富强尽心尽力;教育他们了解我们这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为人类及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让孩子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有自豪感的人一生是无比高兴的,是充满信心的,这样的人生才会有许多创造奇迹的可能。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民族的楷模,詹天佑、钱学森为祖国和民族创造了奇迹,神五、神六、神七的六位航天英雄,没有对祖国的爱,没有铮铮铁骨为民族献身的精神,何以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教学中,应紧扣教材,结合现实,积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情感。
  二、传递知识与塑造人格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当今世界,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日益加快,国家、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知识和科技。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担负着培养学生心智,使之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任务。在强调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都是历代的名篇佳作,其中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艺术、美学乃至自然界的各个领域,既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又蕴涵现代文化的精华。人文素质就来自语文教学内容的文学作品,而文学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作家思想情感的表现。哲学家黑格尔说“实际上艺术是各民族的最早的教师”;文艺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形象地指出文学是“人的生活教科书”。由此可知,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性是很鲜明的。
  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语言,之所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是因为它深深地烙上民族的、地域的、心理的、审美的诸多历史印记,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溢着人文精神的语言,体现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信息。而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心灵对心灵的塑造,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是在教学双方的感情交流与契合中完成。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都包含了语文教学中人文因素对人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师要用课文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来扣击学生心弦,激发情感,引起共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塑造良好的心智品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树立理想,拥有科学精神
  人世间的一切作为都应该源于爱,一个有爱心的人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更是会有所作为的。我们对学生应进行广博的爱心教育,让他们爱惜生命,爱自己、爱家人、爱亲朋、爱自然、爱生活,用爱心去对待一切,才会甄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有了爱心才会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朱自清的《春》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谁是最可爱的人》更体现了爱的崇高。尽量张扬文体中爱的成份,让学生明白,爱人与被爱都一样光荣和幸福。对学生经常进行理想教育,把每天做的事都称为理想,做好每一天的事,实现每天的理想,让学生有成就感,不盲目、不虛空;把短期目标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七年级上册教材一、二单元的内容就是对孩子的人生理想教育,有了理想,就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催人奋进。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基本出发点,有科学精神和意识,用科学道理解释所有现象,让学生感到学而有用,更有一种探索的欲望和动力。现实中的事例证明了这些,“嫦娥一号”升空探月,“神七”多人多天飞行,成功出舱活动,让学生知道中国科技的发展水平,读一些科普文章,用科学的眼光了解身边的一切。
  三、强化阅读,引导主流,夯实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
  传统教学受急功近利驱使,单科独进,单项独练,大搞题海战术,忽视学生的广闻博览。许多学生读书不多不精,积累不丰不厚,写作时搜肠刮肚、捉襟见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还有些学生因知识面狭窄,知识基础不牢,导致智商未能很好发挥,而难于全面发展,个性张扬更难实现。
  “学语文不能误解为只学几册教科书,要拓展到生活中,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又以课外促课内”。所以,非常有必要拓展学习的范围,扩大视野,增加文化知识,补充语文积累。个性化阅读无疑是一良方,它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急切需求走向课外去广闻博览,天文地理、文科理科、课堂内外兼收并蓄,从中汲取营养,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弥补生活资源的不足,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厚实基础,从而也为个性化作文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总之,培养人文素质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及其社会责任感,不断地追求人文品质的健全,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高品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2]秦榆;《打开心灵的锁》; 京华出版社 2008年8月第2版
  [3]李良《思路决定出路》;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2版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自学能力,学会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  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六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落实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
期刊
摘要: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观察生活 情感体验 创意表达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一直处在一种高耗低效的状态中,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有些学生甚至到了高三,作文水平仍在初中阶段“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实践,
期刊
期刊
一、论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而现在我国城市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最缺乏的是与人合作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
期刊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项目技术设备和资源优势,切实提高教育教学应用效益,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水平,提高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和优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提出几点远程教育资源整合的尝试与探索与广大同仁一起交流、学习。  一、创造条件,构建远程教育资源整合平台  1、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突现,绝
期刊
记者从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获悉:近年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国的股份制企业迅猛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93年底全国已有股份制企业1.3万多家。根据这一
尽管他几十年一身清白,尽管大家都说他是个工作勤勤恳恳、忙忙碌碌的好同志,但在法律面前,他不得不低头认罪—— 1994年暮春,随着刑场上一声正义的枪声,一个年轻的生灵带着
前不久,先后采访了京郊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和企业的党支部书记,本想写几篇人物通讯,但一直下不了笔,心里像堵着什么东西,不吐不快。这几位支部书记应该说都很了不起,都曾
摘要:就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来看,还是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守旧的情况。因为在课堂中缺少老师同学生的互动,以至于让整个的教学氛围显得有些沉闷。这种情况其实是比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所以笔者就这一课题对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方法进行了探究,从中总结出一些可行性比较高的方法,以供教育界的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 师生互动 方法探究  音乐这一门课程还是有别于其他科目的,它对于学生的自我认知能
期刊
摘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手段,语文教学需要创新,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恰当而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手段表现单一的缺陷,把课堂教学优化到最佳程度。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