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资源失衡现象的产生不可避免,问题在于如何去管理、应用这些失衡。这就需要对人力资源各种失衡现象产生以后的影响行分析,本文对人力资源失衡的积极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 失衡 积极 影响
在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存在人力资源失衡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人力资源失衡是市场的必然产物,人力资源失衡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其消极影响,也有其积极影响。一定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失衡有其客观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建立公平有序的劳动力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巿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公平有序的劳动力竞争机制是指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求职者之间以公平公开的条件进行双向选择。而失业人口的存在起着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造就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双方,劳动力供求双方又通过劳动力市场相互寻求对方,展开竞争,从而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生产规模、技术状况和发展战略的需要自由选择适合企业的劳动者,劳动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工作岗位,实现双向选择,公开竞争就业。其结果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劳动者发挥潜能,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益。
2.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随着知识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渐发挥其主导作用, 在各种要素资源的配置中,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将逐渐减少,而对劳动力质量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劳动力将出现新的地域组合。作为一种特殊而关键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广泛、合理流动,有利于提高其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有利于形成新的竞争压力和劳动力要素配置的新格局,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使劳动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资源配置的实质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收益。在企业中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在资本量一定的前提下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怎样分配,才能最终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如何生产,其核心问题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比例是否恰当,这一比例又受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怎样分配等问题的影响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资源配置都由政府根据产业发展计划的优先次序来配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取得最大利润,必然追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失业机制的存在,使企业一方面可以及时裁减冗员,另一方面又能及时根据经营所需吸纳新的就业者,使得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成为可能。这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改造、升级换代意义重大。
4.有利于企业实施科学管理
管理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它主要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以及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发展。在传统的用工制度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凭经验主观武断,缺乏定量分析和实证性理论的指导,加之当时重政治、轻经济的大环境和企业人浮于事的实际状况,企业不可能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不同的岗位需要,科学地定岗定编、合理地利用各种不同的人力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要求,适度失业的存在,使企业得以辞退富余的、不适合岗位要求的劳动者,而从劳动力市场精心选聘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合岗位需求的劳动者,从而使企业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较为科学、合理。同时,企业为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必然要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以进一步激发就业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
5.有利于血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资收入是人们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劳动仍是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因此,稳定的工作是个人和家庭赖以生存的基础。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工资的性质是劳动的价格,由劳动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它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效率的分配原则。不同的职业和岗位,劳动强度、技术难度、安全程度都不一样,它们要求的劳动力素质不同,做出的贡献也不同,因而,工资收入也高低有别。在适度失业的压力下,劳动者想要保住自己的岗位或者获得更高的工资,就会根据岗位的要求,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越来越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高新技术带来了许多新兴产业,同时又不断向传统产业渗透,使得社会各岗位工作的技术要求普遍提高。这对劳动者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总之,适度的人力资源失衡能激活劳动力资源,使全社会的劳动者主动积极地改善、提高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这必将带来整个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6.适度的人力资源失衡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就一个国家而言,失业本身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根据奥肯理论,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就下降1 5个百分点;反之,失业率下降一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将增长2.5个百分点。严重的失业不仅会造成经济下滑,还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都将充分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其他三大目标是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但四大目标之间常常有矛盾。如采用剌激经济增长的方法来增加就业,往往会带来通货膨胀。1993年以后,我国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虽然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得到了抑制,但失业问题突现出来。菲利蒲斯曲线还表明,当失业率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零。政府若能使失业率保持在适度的自然失业率范围内,则会促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所谓适度的自然失业率,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通常各国依本国社会经济特点,使它保持在一个为社会接受的范围内。我国如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失业率保持在一个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从而促进经济良性健康发展,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 失衡 积极 影响
在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存在人力资源失衡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人力资源失衡是市场的必然产物,人力资源失衡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其消极影响,也有其积极影响。一定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失衡有其客观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建立公平有序的劳动力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巿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公平有序的劳动力竞争机制是指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求职者之间以公平公开的条件进行双向选择。而失业人口的存在起着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造就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双方,劳动力供求双方又通过劳动力市场相互寻求对方,展开竞争,从而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生产规模、技术状况和发展战略的需要自由选择适合企业的劳动者,劳动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工作岗位,实现双向选择,公开竞争就业。其结果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劳动者发挥潜能,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益。
2.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随着知识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渐发挥其主导作用, 在各种要素资源的配置中,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将逐渐减少,而对劳动力质量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劳动力将出现新的地域组合。作为一种特殊而关键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广泛、合理流动,有利于提高其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有利于形成新的竞争压力和劳动力要素配置的新格局,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使劳动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资源配置的实质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收益。在企业中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在资本量一定的前提下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怎样分配,才能最终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如何生产,其核心问题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比例是否恰当,这一比例又受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怎样分配等问题的影响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资源配置都由政府根据产业发展计划的优先次序来配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取得最大利润,必然追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失业机制的存在,使企业一方面可以及时裁减冗员,另一方面又能及时根据经营所需吸纳新的就业者,使得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成为可能。这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改造、升级换代意义重大。
4.有利于企业实施科学管理
管理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它主要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以及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发展。在传统的用工制度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凭经验主观武断,缺乏定量分析和实证性理论的指导,加之当时重政治、轻经济的大环境和企业人浮于事的实际状况,企业不可能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不同的岗位需要,科学地定岗定编、合理地利用各种不同的人力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要求,适度失业的存在,使企业得以辞退富余的、不适合岗位要求的劳动者,而从劳动力市场精心选聘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合岗位需求的劳动者,从而使企业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较为科学、合理。同时,企业为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必然要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以进一步激发就业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
5.有利于血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资收入是人们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劳动仍是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因此,稳定的工作是个人和家庭赖以生存的基础。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工资的性质是劳动的价格,由劳动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它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效率的分配原则。不同的职业和岗位,劳动强度、技术难度、安全程度都不一样,它们要求的劳动力素质不同,做出的贡献也不同,因而,工资收入也高低有别。在适度失业的压力下,劳动者想要保住自己的岗位或者获得更高的工资,就会根据岗位的要求,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越来越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高新技术带来了许多新兴产业,同时又不断向传统产业渗透,使得社会各岗位工作的技术要求普遍提高。这对劳动者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总之,适度的人力资源失衡能激活劳动力资源,使全社会的劳动者主动积极地改善、提高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这必将带来整个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6.适度的人力资源失衡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就一个国家而言,失业本身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根据奥肯理论,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就下降1 5个百分点;反之,失业率下降一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将增长2.5个百分点。严重的失业不仅会造成经济下滑,还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都将充分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其他三大目标是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但四大目标之间常常有矛盾。如采用剌激经济增长的方法来增加就业,往往会带来通货膨胀。1993年以后,我国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虽然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得到了抑制,但失业问题突现出来。菲利蒲斯曲线还表明,当失业率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零。政府若能使失业率保持在适度的自然失业率范围内,则会促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所谓适度的自然失业率,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通常各国依本国社会经济特点,使它保持在一个为社会接受的范围内。我国如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失业率保持在一个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从而促进经济良性健康发展,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