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民歌资源,尽享音乐之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y1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确立了课题《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民歌资源利用的实践研究》,尝试从众多民歌资源中,搜集整理适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从民歌智慧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民歌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正在成长的幼儿,不仅可以丰富其音乐活动内容,还可以帮助其在学习欣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歌的艺术魅力,从而让幼儿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快乐,并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促进幼儿音乐潜能和多项能力的发展。
  一、精选民歌资源:心中有目标
  民歌形式多样,蕴涵丰富,反映面广,如何挖掘有价值的内容?我们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为立足点,制定了活动总目标:萌发幼儿对民歌初步的审美情趣,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体验民歌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从目标出发,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从以下方面筛选民歌资源:(1)表现家乡美好的民歌,如《苏州好风光》、《太湖美》、《茉莉花》等;(2)表现人民劳动场景的民歌,如《加油干》、《采茶》、《打夯歌》;(3)带有游戏性的民歌或民谣,如《猜拳》、《老鹰抓小鸡》、《马兰花》;(4)具有故事性、语言诙谐幽默的民歌,此类的代表作品有东北民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歌曲通过叙事的方式描述了爱帮助人的东北人形象,语言朴实,幼儿一欣赏就乐开了。正是因为民歌资源过于繁杂,所以在选材时心中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我们要精心选取优秀、健康、积极向上的民歌让幼儿欣赏,让幼儿初步了解民歌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逐渐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二、组织民歌活动:方法求多元
  《纲要》的“艺术领域”中提出:“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要求,我侧重从情感和能力两个方面组织开展民歌系列学习活动:学会简单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特色,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对民歌的理解;能大胆地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重新填词,自编自唱;激发喜欢地方民歌和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在民歌《太湖美》的学习中,我感觉到吴江虽然地处太湖之滨,孩子们时常由家长带着去东太湖生态园玩,但对太湖的了解不多。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在歌曲学习前,我和幼儿一起探讨有关“太湖”的话题,在家长的协助下,我们收集了有关太湖风景的图片、视频,太湖特产的实物、照片等,组织大家一一欣赏、交流,让幼儿对太湖的风景、物产等有了大致了解。再组织幼儿欣赏歌曲,当幼儿听到歌中唱到熟悉的东西时,会引起共鸣,并且自然而然地随着歌曲的旋律哼唱起来。学会了歌曲,我又在音乐区中增添了相应的表演材料,如扇子、绸带、小花伞等,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由表演。在优美的歌曲伴奏下,孩子们又唱又跳,非常投入。我还在展示区张贴了很多有关太湖的图片,喜欢美术的幼儿会在自主游戏时画一画、做一做太湖的美景。
  另外,在班内我还设立了“民歌大舞台”,给幼儿提供熟悉的民歌音乐,并辅以图谱、动作图片,以及可以自由搭配的表演道具、打击乐器等,孩子们在这个“舞台”上一会儿演唱比賽,一会儿舞蹈表演,一会儿大合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断变换形式,乐此不疲地在这一方天地中尽情地唱着、跳着,歌声是那么甜美,动作是那么柔美,心情是那么欢畅。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们体会到,幼儿园民歌教学不只是教幼儿哼几句唱词,摆几个造型,更是以民歌为载体,从激发幼儿的情感入手,通过民歌的感染力促进幼儿的发展,享受民歌,享受快乐。
  三、优化学习环境,体验中发展
  除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民歌教育教学活动外,我还十分注重优化民歌学习的环境,如晨间来园、餐点时间、午睡前,我会给幼儿播放不同性质的民歌音乐,让幼儿在民歌音乐的伴奏中玩游戏、吃餐点、午睡休息,让民歌无形地流淌在幼儿身边,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感受民歌的无穷魅力。在区域活动中开设“民歌大舞台”,让幼儿在表演区自娱自乐,尽情表现,还举行民歌表演大赛、评选最佳小歌手等。一年来,我们通过开展民歌学习的活动,使幼儿了解了家乡动听的民歌,了解了民歌的多样性,在感受的过程中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智力。通过有目的地选择与改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的民歌素材,可以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启迪幼儿的思维,使幼儿提高了审美能力。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地方艺术的说、唱、跳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有所提高,激发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幼儿具备了感受意境美、形式美的能力,陶冶了情操,极大地开阔了审美视野,拓宽了审美认知领域。
  我发动家长共同参与到民歌活动中,让家长带领孩子通过网络、电视、娱乐等欣赏民歌音乐、学唱民族歌曲。如请爱好唱歌的家长教唱方言《马兰花》、《芦墟山歌》,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表演《拥军花鼓》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听听、学学、唱唱、演演,自然而然地对民歌多了一份关注,民歌学习逐渐成为幼儿自觉的行动,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民歌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让幼儿、家长和教师得到了发展,而且给幼儿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让优秀的中国民族文化的种子悄悄地撒入了幼儿的心田。
  综上所述,我们感受到了民歌走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所带来的良好效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民歌转化为教育资源是可行的、是必要的,将其转化为幼儿课程体系中的内容也是可操作的。活动中,幼儿、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建立了和谐的、互动的合作关系。民歌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产生的良好效果促进了教师与幼儿、幼儿园与家长、幼儿园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行走在“民歌资源”的引桥上,我们一路走来,一边歌唱,一边成长,尽情享受音乐活动之乐。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也是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关键。陶行知特别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幼儿教育的五项教育目标,即培养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与自治的精神。本文分别就陶行知的五项幼儿教育目标的内涵进行分析,以了解陶行知对于幼儿教育所怀抱的教育理想,并结合幼儿教育工作实践经验,提出对当前幼儿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陶行知 幼儿教育思想 解读 现实启示
摘 要: 班主任老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实施者。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对象既包括学生又包括家长,班主任也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长的桥梁和纽带。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教学管理 方法策略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情操  首先,班主任必须热爱祖国,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摘 要: 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保持基础教育的延续性,幼儿教育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切实做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从容过渡教育工作,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通过探索与小学基础教育相关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既要保障孩子们能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又要保持幼儿教育的本体内涵,让大班的孩子快乐地度过童年时代。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教育方法,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效
摘 要: 在学校管理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事实告诉我们,班级管理的好坏、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风貌。班级管理是每一位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相信只要班主任付出爱心、耐心、恒心,从细处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必定可以迎来“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局面。  关键词: 集体荣誉感 班集体 转化后进生  学校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班级管理工作好与坏直接关系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七彩下雨天》这篇散文以雨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