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段AO/高效沉淀/反硝化滤池用于准Ⅳ类标准污水厂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74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规模为2.5×10~4 m~3/d,出水水质执行地表水准Ⅳ类排放标准。生物处理段采用多段AO生化池,能够充分利用原水碳源,减少回流,节约能耗,提高脱氮除磷效果。深度处理采用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以强化总氮、总磷和SS的去除。介绍了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分析了多段AO和反硝化深床滤池脱氮性能,总结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实际运行数据表明,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准Ⅳ类标准。
其他文献
针对四川某公司采用酮连氮法合成水合肼生产废水中污染物种类特殊、生物毒性强、处理难度大的情况,采用"Hi-SOT氧化塔+水解酸化+A/O+二沉池"工艺进行中试,考察了该废水的进水水质情况、Hi-SOT氧化塔中m_(O_3)∶m_(COD)的投加比、水解酸化池微生物毒性耐受程度以及中试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结果表明,经过6个多月的连续运行,中试系统的运行情况良好,出水COD和NH_3-N分别稳定在50和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而老旧城区的黑臭水体由于排水系统不完善、水体污染成因复杂、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其整治尤为困难。结合老旧城区的特点和当前黑臭水体治理及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的要求,系统介绍了黑臭水体治理思路及长效机制建立方法。以某南方滨海城市内河为例,详细介绍了老旧城区黑臭水体污染成因,并结合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立足全流域提出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系统治理方案,为其他老
随着数据监测成本的不断下降、管网模型的普遍应用,基于数据与模型的爆管检测及定位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但背景噪音往往导致上述方法无法准确定位爆管。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耦合统计及模型驱动的供水管网爆管定位方法。首先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延时状态下供水管网中各节点的爆管残差,然后采用耦合统计算法对爆管残差信号进行卡尔曼滤波与累积和运算进而定位爆管。采用简化管网阐明了耦合统计算法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步骤,进一步利
采用以An/O/A(厌氧/好氧/缺氧)模式运行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对模拟宁夏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考察温度、DO及C/N值对SBBR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BBR系统可以呈现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系统在C/N值为6、DO为1.4~1.6 mg/L、温度分别为30℃和20℃两种工况下,对氮、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25%、81.56%和91.63%、96.
为了准确高效地分析SWMM模型参数的灵敏度,识别模型关键校准参数,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参数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以汇水区面积、宽度、不透水率等12个参数作为模型输入,以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E)代表模型输出,设计了3套验证方案及其比较参考准则,对BP神经网络法与修正Morris法、线性回归法、LH-OAT法、多项式回归法等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BP神经网
为考察生物活性炭(BAC)对不同C/N值废水脱氮过程中N_2O产生的影响,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加入活性炭形成SBR_(BAC),并与活性污泥SBR(SBR_(AS))进行了比较。以甲醇为碳源配制人工废水,控制进水C/N值分别为3、6和9,在室温(15~27℃)条件下同步运行两个反应器,并测定N_2O、NH~+_4-N、NO~-_3-N、NO~-_2-N和TN浓度变化,分析BAC影响N
针对反渗透(RO)膜系统操作压力大、浓缩倍数(CF)低等问题,设计开发了单级超低压反渗透膜工艺,通过排出产水、回流浓水的运行方式来处理模拟放射性含锶废水。在CF为10的条件下,研究了压力、初始浓度、pH值对除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研究范围内RO膜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如下:压力为0.76 MPa、初始Sr~(2+)浓度为10 mg/L、pH值为9,此时去污因数(DF)可达到734;各因素对
根据径流冲刷污染量,对场次降雨重要性提出划分标准,可以有重点地开展降雨径流污染监测工作,也可降低实际工程中对多年详细场次降雨资料的依赖。在长时间序列降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降雨径流污染程度的不同对降雨分类,找出径流污染较大的降雨(即重要降雨)。根据各类降雨特征参数(干旱时间和场次降雨量)的不同,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把降雨分为3类,分别为重要降雨、一般降雨和不重要降雨。研究提出降雨重要性分类方法,并应用
目前全国的黑臭水体治理已进入攻坚战阶段,高密度建成区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根治,仍是水环境治理领域的顽疾,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要攻克的堡垒。以武汉市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为依托,从风险管控的层面提出基于耦合模型分析系统目标可达性,优化集成技术措施,降低考核风险;从PPP项目物有所值的层面探索核心设备的选型论证,工艺设计方案的优化,以期实现政府方、社会资本方的双赢。高密度建成区水
东北某新建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为3×10~4m~3/d,采用"改良Bardenpho-MBBR+磁加载沉淀"处理工艺。实际运行效果显示,在8.7℃的低温条件下,出水NH_3-N、SS、TN和TP分别为(0.23±0.13)、(0.69±0.85)、(7.99±1.73)和(0.15±0.05) mg/L,出水水质稳定且优于排放标准。MBBR工艺保障了低温下系统的硝化效果,磁加载沉淀工艺强化了深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