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财务标准一体化建设

来源 :致富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立一体化标准体系是全面建立现代后勤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科学理财的有效途径,是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总后廖部长多次强调,没有标准,就没有后勤,标准化问题不解决,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就搞不好。
  关键词:财务标准;一体化;建设
  
  当前,我军后勤标准化程度不高,已成为制约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一个“瓶颈”。因此,必须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推动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科学筹划,精心组织,稳妥实施,逐步建立集供应、消耗和管理于一体的标准体系,改善供应,规范管理,努力提高经费保障效益。
  一、供应标准、消耗标准、管理标准的概念与关系
  (一)供应标准、消耗标准、管理标准释义
  1.经费供应标准。经费供应标准是对经费供应的货币额度的统一规定。从上对下的角度讲,是上级部队对下级部队供应经费的依据;从下向上的角度讲,是下级部队向上级部队计领经费的依据。
  2.经费消耗标准。包括建设标准、配备标准、实物消耗限额、经费消耗限额等。
  (1)建设标准:各类训练与生活建筑、设施、场地等在建设时应该遵循的关于面积大小、材料档次、装饰水平等的统一规定。
  (2)配备标准:对部队配备公务用车、空调、打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施、设备的种类、数量和档次水平的统一规定。
  (3)实物消耗限额:对部队公务与事业活动中 各类主要实物消耗量在测算需求的基础上的统一规定。
  (4)经费消耗限额:对有关办公杂支的货币消耗最高标准的一揽子统一规定。
  3.经费管理标准。经费管理标准是对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如何行使经费管理职能所制定的统一规定,从更宽、更广的角度对整个财务管理如何开展提供了依据,包括对供应标准、消耗标准如何制定、颁发与具体使用提供依据。
  (二)供应标准、消耗标准、管理标准的关系
  三项标准规范的内容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共同构成一个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体系。消耗标准是制定供应标准的参考依据、参照物;消耗标准水平的制定又受到供应标准的制约;完善的管理标准有利于供应标准、消耗标准的制定与使用;从标准的制定和颁布习惯上看,供应标准、消耗标准习惯于与管理标准一并颁发。
  二、扩大标准化供应范围,规范标准制定方法,优化标准结构
  (一)扩大标准化供应范围
  目前,我军经费供应既有标准供应方式,也有项目预算方式。标准供应经费共涉及水电、取暖、教育训练、政治工作、卫生事业、机动费等29个科目(不含生活费和装备购置费科目)。项目经费主要是总部机关用于统筹油料、训练等物资器材经费,大中型训练场地建设维护经费、大型演习演练经费,以及四总部有关部门直接开支经费。对经费需求相对具有普遍性、稳定性的经费,尽量采取标准供应方式。将目前公务费、事业费中采取标准供应和项目预算结合的管理办法,可以研究将其中项目预算供应部分,建立新的经费供应标准,尽可能拓宽供应标准范围。
  (二)规范标准制定方法,优化标准结构
  我军现有的经费供应标准,在标准水平的测算与确定上比较粗放,缺乏规范、明确、精细的测算与确定方法。比如院校教育经费的人员标准与单位标准,其测算办法并不明确,在测算中院校教育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人员标准、单位标准的关系也不明确。因此,在下一步消耗标准逐步建立起来的基础上,需要依托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标准的制定方法进一步规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兼顾一般与特殊,对标准的调整幅度有个清楚认识。
  三、出台建设与配备标准,测算实物消耗限额,制定经费消耗限额
  与供应标准相比,我军消耗标准建设严重滞后。目前,仅建立了营区生活用水电、取暖、报刊订阅、给养、文化器材等15项消耗标准,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或因事业部门制定时缺乏与财务部门的沟通、或因年代久而与供应标准脱钩。此外,大量消耗标准缺失。消耗标准的这种现状使得部队在提需求、搞保障时存在较大随意性,也使得总部在制定供应标准时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经费到底够不够、开支是否合理,缺少相应的衡量尺度。某种程度上讲,消耗标准是建立一体化标准体系的基础和重点。同时由于大部分消耗标准的指定需要依托事业部门、需要经过大量繁琐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因而也是难点。
  (一)制订实物形式的消耗标准
  实物形式的消耗标准包括建设标准、配备标准、实物消耗限额等消耗标准。该标准的建立,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与事业部门的协同。各类基础数据的采集,应主要依托事业部门。财务部门既要加强宣传,使事业部门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建立消耗标准对加强事业经费管理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也要在现有职责划分的基础上,与事业部门多沟通、多商量,创造性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要统筹设计消耗标准形式与内容的规范。在建立消耗标准这项工作上,事业部门与财务部门有共同的目标,但各自的目标也会有差异,因此,在消耗标准的形式与内容规范上,要事先进行统筹设计,要保证消耗标准既通达到事业部门的目标,也能方便快捷地测算或评价部队经费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或调整经费供应标准水平。
  (二)制订经费形式的消耗标准
  对于难以或者不需要详细制定实物消耗限额的公务事业活动,主要是消耗各项低值易耗品的业务办公活动,由财务部门制定经费消耗限额。业务办公费限额,可根据需要与可能细分为业务差旅费、业务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业务资料费、业务通讯费、业务水电费、业务取暖费、业务清洁费限额等。
  四、划分经费管理权限,明确管理内容,规范管理方法,量化考核指标
  将标准等同于经费数量是传统的思维模式,将以往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概念拓展到管理标准范围,是观念的创新,也对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经费管理的制度规定应该系统、全面、规范、统一、明确,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管理标准就能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不好如何评价等问题。
  (一)科学设计经费管理标准体系框架
  管理标准一般规范以下内容:管理业务(任务、职责、权限)、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目标、管理成果的考核与评价等。经费管理工作既是一向专业性工作,但同时也包含众多的具体内容。其体系设计必然包括多个分类依据与层次,需要合理选择。第一层次,宜根据管理标准是综合性管理标准和专项管理标准来分类;第二层次,可对工作任务、权责划分、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管理目标、考核评价等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规范。
  (二)坚持整合现有法规文件与创新相结合
  管理标准是新范畴,但并不代表我军经费管理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我军现有的某些法规、文件可以认为是管理标准的雏形,他们与管理标准的差距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比较分散。这种分散表现在制定于不同时期、由不同部门制定,还表现在内容上的零散,难成体系。二是主要表现为文件。与分散相对应的,是这些雏形的管理标准分布在各种类型的文件,比如暂行办法、规定和通知中,而作为管理标准,一般讲应以法的形式颁布。三是执行上严格不足,而松散有余。因此,需要以有关法规、文件为基础,进行整合、规范,提升为管理标准,没有的进一步创新。
  (三)尽快制定经费考评标准
  就全军来讲,当前还缺乏系统的、普遍适用的经费考评标准。这是管理标准的严重缺失,因此应尽快建立。考评标准的制定,重点在于合理划分、选择考评对象与内容,科学选择并量化考评办法。对考评对象与内容的选择与分类,必须具备系统性,必须考虑到全军财务管理所必须考评各个对象与内容,不得有遗漏。考评办法可采取逐项记分法,考评分值包括标准分值和具体的扣分分值,分值必须与相应内容的重要程度与有一致性。
  五、结束语
  一体化标准体系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一体化标准体系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同时,之所以称之为体系,并非以有形的东西将其连接起来,而是体现在实质上的相互协调、互联互动,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地制订、调整消耗标准,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供应标准水平与结构,而与消耗标准与供应标准相适应,管理标准也应适应创新。
其他文献
幼儿园科学活动是一种幼儿个别化的,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选 择素材,自由结伴,主动发现,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在 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语言最有效、最重要的
<正>近年来,各个县区高度重视和加强人才工作,创新人才政策,加大人才招引和培养,人才总量不断攀升,人才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由于自然、
期刊
根据侧扫声纳回波信号的特点,提出了在工程上易实现的增益控制的方法,已在设备研制项目中得到应用.
目的:分析南漳县HIV/AIDS疫情现状及流行趋势,探讨控制疫情对策。方法:时1996年以来的疫情资料及现有艾滋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年~2008年12月底累计疫情HIV/AIDS418例,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在社区卫生服务教学中,如何改进教育形式,培养全科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较为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掌握所要学
对体师班学生不良行为进行分类,利用德育等多种灵活教学方式,改“教育”为“培养”,来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分析五年教育管理过程中对体师班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与培养。
水稻是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保障粮食安全,多数亚洲国家将高产作为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1]。1989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