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碎片化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应对教育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eheh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碎片化时代给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对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产生很大冲击,以致目前呈现高职思政理论课入脑率不高的现状。文章尝试构建思政理论课碎片化学习方案。期待通过方案的设计和应用,促使高职学生在思政理论课的共建共享发展中体会到更多的参与感与获得感,逐渐成长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认同者和支持者。
  关键词 信息 碎片化 高职生 思政理论课 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16年科研项目“信息碎片化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的应对教育”(立项编号:2016B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琴,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理论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政理论教育、法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9.391
  “互联网 ”时代,亦是信息碎片化时代,它使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碎片化学习已成为当下高职学生习得并巩固思政理论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舒缓轻松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参与思政理论的教化过程,但碎片化学习的负面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成效。
  如今,碎片化学习虽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但结合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碎片化学习的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高职思政理论课的碎片化学习方案进行研讨,以期抛砖引玉。下文所称的“碎片化学习”,是指信息碎片化时代高职师生关于思政信息的“发表和过滤”,是由每节思政理论课上15分钟左右的课堂碎片化学习环节,以及课外碎片化学习环节两部分构成,以形成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最大合力。
  一、高职思政理论课碎片化学习方案设计的必要性
  (一)碎片化学习符合当前高职生的学习习惯及能量需求,助力思政理论的入脑率
  处于信息碎片化时代的今天,90后高职生受到微技术的影响明显,学习习惯呈现典型的碎片化特征,不仅学习资源内容碎片化,而且学习时空也呈碎片化。部分高职生的多数注意力不禁投入到海量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甚至发展到对连续2-3课时的思政课堂系统学习的不适应,乃至排斥。
  于是,为助力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将高职生的碎片化学习习惯考虑进去。
  另外,高职生思政理论课入脑率不高,跟学生学习能量不足有关。高职生的学习能量来自身体、情绪、思维,以及精神。而如今高职生精神能量明显不足:他们的选择和判断常受网络世界的影响,而非取决于内心;他们虽强调存在感、认同感,却并没有合适的机会和平台对他人或世界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思政理论课教师不能只重视管理课堂时间,还应重视学生学习能量的管理。而碎片化学习模式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生的学习能量,助力思政理论的入脑率。
  (二)有助于实现“零存整取”,预防并纠正高职生课外建构的歪曲的思政理论体系
  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二八定律: 80%的学习精力只能获得20%的收获,而另外80%的知识主要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据此可知,高职生通过网络碎片化学习积累起来的思政知识对其思想影响颇深。然而,网络知识往往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再加上高职生对网络信息往往表现出理解力、质疑力、辨析力的不足,于是,他们容易在海量网络信息中“断章取义”,建构起歪曲的思政理论体系。而神经学研究表明:“大脑对坏刺激的反应比对好刺激更强烈,而且留下的痕迹更深。” 可见,一旦高职生建构起歪曲的思政理论体系,那么光靠有限的思政课堂传统教学将很难纠正。所以在这“先出版后过滤”的时代,有必要通过思政理论课碎片化学习环节的实施,尽量过滤掉一些来自网络的坏刺激,从而实现“零存整取”,预防并纠正高职生课外建构歪曲的思政理论体系。
  (三)有助于创造更好的思政文化氛围感,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中国社会评价是非曲直的基本价值标准,是中国社会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而大学时期是高职生精神成人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思政理论课理应成为培育和践行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当前网络碎片化信息泛娱乐化的情形下,创造由信息知觉、环境知觉、人际知觉、情绪知觉等综合作用而成的浓厚的思政文化氛围感实属必要。而思政理论课的碎片化学习环节的实施,将有助于创造浓厚的思政文化氛围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更接地气。
  (四)促使高职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增强网络世界辨识力
  思维能力是高职生学习能力的核心,但如今媒介的变化明显减弱了高职生的思维能力。高职生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不断更替的符号,习惯于进行简单的审美判断和被动接受;他们已经不习惯独立地质疑、思考并做出理性判斷,也不习惯通过表面现象去挖掘事物的本质、规律等抽象的东西。可见,高职生的思维能力已变得不那么完整。亚里士多德说过:“心灵没有意象就永远不能思考。”
  对于高职生来说,能真正促使其思考的一定是粘合着概念、判断、观念、情感、信念的关于自己与自然、与社会的客观内容的图像。而思政理论课可以通过碎片化学习环节的实施,创造一个信息、判断、观念等要素互相碰撞的平台,全面提高高职生的思维能力,以便今后能带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预设立场去认识网络世界。
  二、高职思政理论课碎片化学习应坚持的原则
  (一)贯彻思政理论课碎片化学习的核心价值的原则
  思政理论课碎片化学习活动的核心价值,就是该碎片化学习活动对高职生最基本需求的满足。笔者认为这个核心价值应定为真相和马克思主义信念。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的储备量已不能代表竞争力了。于是,思政理论课碎片化学习更需关注的是高职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好奇、渴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辨析判断能力,这才是如今的竞争力。正如卢梭所说:“需要记得的是:我们想获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能力。” 因此,对于思政理论课堂内外的碎片化学习设计,我们并不是期待从中增加多少思政理论知识,而是训练并加强学生使用思政理论这个“望远镜”、“显微镜”,提高自己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碎片信息的理性判断力,即识别真相的能力,从而经受住各种思想风浪的考验,摆正自己的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二)碎片不孤立原则
  该原则所谓的“不孤立”,包括两方面:
  一是碎片化学习内容与思政理论课思想整体间不孤立。孤立的碎片,会丧失其与思想整体连接在一起的联系,会失去其在思政理论体系建构中深层而复杂的含义。这就需要思政理论课教师通过碎片化学习环节来建立广泛的关联,来弥补其整体化的缺失,从而促使学生在不断的碎片化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隐性连续的思政理论知识结构。而这思想整体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是教师选择碎片化学习内容与高职学生的思想需求之间不孤立。思想的价值在于交流和传播,更在于推动传播对象的思想进步。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复杂形势下,在网络信息鱼目混珠的情况下,思政理论课教师选择碎片化学习内容,绝对不是一种单方面的行為,须事先做好必要的学生思想需求的调研工作。
  (三)现实逻辑原则
  碎片化学习设计的原点不是思政理论知识,而是我们的教学对象——高职生。要想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政理论植入他们的大脑,必须要确保碎片化学习的信息能以人性化的方式与高职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所以,碎片化学习必须要采取现实逻辑原则。此处的“现实逻辑”,就是要求思政理论课的碎片化学习环节,始终以解决高职生现实问题为导向,善于抓住时机,努力解决高职学生最关切的实际问题,从而创造出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并由此感到豁然开朗和愉悦。而且,现实逻辑也符合高职生感知模式的思维结构,他们的思维结构介入了需要解决的众多具体问题。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那么,利益也是高职思政理论教育的基础。而这个利益,往往与高职生关切的实际问题相关。
  三、高职思政理论课碎片化学习方案设计
  (一)课内碎片化学习
  当代高职生是互联网的一代,而互联网的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因此要让思政理论课上的高职生有充分的参与感。课内碎片化学习环节要尽可能通过多种互动形式,来增强高职生对思政相关信息的认识的活跃程度,以及情感的兴奋水平,从而将高职生上思政理论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1.形式一:学生课外碎片化学习成果分享与讨论。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是经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输出的过程。而课外碎片化学习,只能使信息止步于信息存储阶段中的短时记忆,也就是说,课外碎片化学习还无法称之为真正的学习。而学习成果的分享,即是信息输出的过程,有了这个环节,学习才更完整。马云说过,“分享是21世纪DT时代最重要的技能和品质。”高职学生往往认可这样的说法,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愿意“秀”,希望在课堂上分享精彩的课外碎片化学习成果,借此提高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感。于是,学生通常会有针对性地去关注相关信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课外碎片化学习成果的分享和讨论,还可以有意识地增加思政理论课的附加值,以改变之前传统思政理论课堂留下的枯燥印象。这个附加值可以包括课堂策划、品牌服务、美感、时髦等文化附加值。
  当然,分享的学习成果必须与课程知识点相关。课堂上由学生按“话题——课程知识点”展示如何运用思政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主动过滤网络错误信息或不当信息,使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同伴传播逐渐走进学生的心坎里,从而引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认同。
  2.形式二:碎片化学习认知障碍的预防与消除。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传播,常常导致高职生所需信息与接受信息间时不对称,阻碍了他们对信息整体的正确认知,尤其影响到他们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SNS时代,即 “社会化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时代。在SNS世界中,网络结成了一个个以用户建立特定内容和特定人际关系为核心的虚拟社区。其中不乏大量的高职生参与的网络亚文化群体社区。这些网络亚文化社区,充分呈现学生兴趣点和关注点,可以说是高职生网络生活的第一现场。因此,要期待高职生乐于并积极参与到思政课上来,课堂碎片化学习就需要关注这些网络亚文化社区的讨论热点。当然,网络热点亦不容忽视。毕竟,网络热点问题“容易引发‘雪球’效应,在短时间内带来普遍的‘信息共振’。” 因此,思政理论课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结合网络热点和网络亚文化社区中的讨论热点问题,展开充分的课堂讨论,并做好必要的分析引导,以预防或消除学生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
  3.形式三:英雄人物故事大家讲。思政理论课是立足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于是,思政课堂的参与人本身就是一个组织,需要相应的组织文化作支撑。而英雄人物是组织文化的人格化,以活的样板示范了特定价值观,易于被接受。
  毋庸置疑,思政理论课建设在于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因此思政理论课课堂应充分重视古今中外英雄人物故事的作用。课堂通过展现一个个触动心灵深处的英雄人物,通过展现故事中蕴含的英雄人物的品德、观念、言行,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情感感染力,增加了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过程,增强了课堂的人文性、可听性,便于把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讲故事”这种轻巧熟悉的传播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语诠释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4.形式四:社会实践汇报总结。高职思政理论课碎片化学习计划,必须包括关注高职生的“大脑、心脏和行动”的要素。如果说以上形式是关注高职生的“大脑和心脏”,那么,“社会实践汇报总结”则是关注“行动”。而“行动”,即要求高职生针对具体教学要求参加相应项目活动,以强化思政课堂上形成的暂时性的观点。为增强实效,思政教师要用好能增强思政课参与感的“放大器”,集中资源设计、组织好口碑性社会实践,例如拍成微电影等。
  (二)课外碎片化学习
  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接受的信息超过他所能处理的极限时,就可能导致紊乱。” 可见,信息爆炸时代的今天,课外选择性学习至关重要。而且,要使即时对话的思政课堂碎片化学习产生实效,往往要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具有较近的人际关系。而非即时对话的课外碎片化学习,能将较远的人际关系逐渐演变为较近的人际关系。因此,高职生的思政理论课碎片化学习方案中必须要有课外碎片化学习环节。那么,如何设计思政理论课课外碎片化学习?   1.学习方案。该方案如同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应事先制定,但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更新。为吸引眼球,网络碎片化信息的生命周期往往短暂。这就决定了课外碎片化学习的内容,要在方案的基础上,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根主线,突出时效性、现代性、前沿性。
  2.学习方式。虽然很多国家部委、主流媒体已纷纷开通微博、微信,但是自媒體时代,高职学生并不会因为权威媒体的性质而给予特别关注,不少学生更加关注的是拥有众多粉丝的草根用户。
  思政理论课教师面对来自互联网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挑战,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积极参与到自媒体的思想市场中去,主动参与并占领身边的高职学生思想市场,努力做好具有亲和力的“马克思主义代言人”,做好走近学生思想深处的草根用户。建议思政课教师组建一个课外碎片化学习的指导团队,建立起微信公众号,邀请学生关注。这个微信公众号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用一:拉近师生关系。相对于思政课堂上传播的理论知识来说,高职生更关心的是思政课堂对他们有多大影响。因此,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回答学生的基本问题,诸如:“我们能信任老师多少?”,“老师清楚我们需要知晓什么吗?”,“老师能为我们提供怎样的帮助”,这个环节必不可少。通过交流建立起一个可以信任的平台,促使高职生逐渐加大对思政教师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进而逐渐加大对思政教师传播的观点的接受度。
  作用二:为高职生订购了一份专属的并且接地气的思政报纸。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及时向学生不定期推送适量的通俗易懂的思政信息,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就思政问题的交流探讨,让学生充分感受看得懂听得明白的思政文化。
  作用三:使思政理论在高职生群体中获得知名度,再到美誉度,再到忠诚度,逐渐走进高职生的心里。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少学生吐槽。但是,吐槽未必是坏事,吐槽至少表明他们已经参与进来。当然,积极挖掘并培养思政碎片化学习的粉丝,刻不容缓。思政教师要学会充分发挥粉丝效应。
  为保证课外碎片化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从而使课外的碎片化学习环节真正成为思政理论课的名符其实的学习环节之一。
  四、结语
  碎片化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应用,是信息碎片化时代思政理论课不得不面对并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我们期待通过碎片化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应用,使高职学生在思政理论课的共建共享发展中体会到更多的参与感与获得感,逐渐成长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认同者和支持者。
  注释:
  苏晓君.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微博效应.华章.2013(21).130.
  论心灵.转引自鲁道夫·阿思海姆著.滕宁尧译.视觉思维.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55.
  [法]卢梭.爱弥尔·论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5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103.
  唐景莉.影响力:大学生网上思政工作新课题.中国教育报.2005-04-25(7).
其他文献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前日本和印度两国政府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决定在印度设立经济特区。据悉,这一经济特区旨在进一步支持日本企业在印度的发展,并将在印度国内的10个地区设立名为"日本工业园"的经济特区,在这一特区内的所有日企均可以享受减免法人税等一系列优惠措施。  日本产业经济大臣宫泽将于4月27日开始访问印度,此次行程为期5天,届时将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深入会谈,就今后促进双方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展开
期刊
近年来,高校艺术类学生党性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从党性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实践的角度着力探讨红色艺术融入高校艺术生党性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宗旨、目标、原
摘 要 大学章程不仅是一部“实体法”,更应是一部“程序法”,它通过明确的规定,制定了大学各利益相关主体实施权力和履行职责的程序。然而,在我国目前颁布的高校章程中,程序性规范的缺失成为一个严重和急迫的问题。大学章程制定和修改、重大事项决策、具体行政事务处理和权利实现的救济等一系列程序性规范的缺失将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大学行政权力的滥用。程序正义保障公正的实现,在大学章程的建设中,只有完善程序性规范,才能
近年来,事业单位对其管理体制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但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却阻碍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的重中之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
在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省人大代表座谈时强调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此语展现的就是“蓝天、绿地、青山、秀水”,而这些皆是群众心目中向往的美好生活。那么,如何给这样的美好生活贴上“价格标签”,使其体现出品质生活的价值?由此笔者想起最近深圳市创新推出的生
期刊
企业的竞争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是学习力与创造力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人才的同时,如何激励员工有效的发挥潜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成为至关
本文探讨的是小学班主任工作.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强调了班主任素质培养及切实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统一教育思想、做好班主任
智能电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给很多领域带来了变化,就如供电企业正在随着智能电网而发展,这些企业将要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新型技能人才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