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园艺技术的结合

来源 :现代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tianfe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是补足乡村绿化短板,建设宜居乡村的应有之义.园林景观设计在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乡村规划建设的重要项目.现代园艺技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从开始的室内园艺,发展到乡村景观设计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园艺技术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合理结合,不仅能有效带动园林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最大化提升现代园艺设计与技术创新程度,最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伴随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核心与现代园艺技术的发展,通过阐述两者的内在关系,有针对性地对两者的有效结合进行探讨与展望.
其他文献
户外音乐节属于临时的演出活动,近年来在我国各地迅速发展.为追求更便捷的交通通达性和更休闲的绿色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音乐节选择在森林环绕的城市公园中举办,这就要求城市公园进行灵活的弹性设计,以满足举办临时大型活动的功能需求.
观光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外在表现,观光农业能延伸产业链、发扬文化价值以及发展生态理念、引进新兴技术等,从而带来巨大社会经济效益.苏州以观光旅游为主的观光农业景观迅猛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观光农业景观旅游产品形态.本研究就苏州农业观光景观及其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探讨,总结苏州打造观光农业现状问题及其再造措施,进一步思考苏州观光农业美学延伸的可能性,为苏州观光农业景观产品形态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花境以自然、多样的美感,近年来成为了园林绿化景观的新宠.但随着花境配置率的增多,花境的景观质量和配置要求却越来越低,其宛如天成的特质也逐渐丢失.层次丰富、品种多样、形式多变的花境营造并不是随意而为之,必须充分了解植物用材属性、准确把控色彩、数量、高度、地形等,才能呈现花境的自然群落美.如何保证花境配置质量,延续其师法自然的配置效果,值得园林人深思.
以肇庆封开麒麟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在详细调查区域景观资源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学、森林美学等理论,基于保护优先,凸显地域特色的原则,打造集生态观光体验、绿色科普和养生度假等多类型、高层次的森林生态旅游为目标,阐述了森林公园功能定位、规划原则和分区规划,为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河流在城市的发展与扩张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从农业灌溉到工业码头.城市命脉与河流休戚与共,当代人们意识到河流在城市中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但高负荷的工业兴衰与高速的城市演替却遗留下诸多不利因素,通过对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河岸绿地规划的考量,提出以生态修复为根本,充分考虑滨水空间生态韧性对城市的反哺作用,从而提升空间活力、丰富空间职能[1]的滨水景观设计思路.厘清城市滨水韧性景观的设计重点与设计难点,为江淮地区城市、河流的空间关系提供参考.
大观公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留了大量的清代建筑群,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弘扬大观文化是大观公园的宗旨,通过分析大观公园历史文化,依据公园景观设计四要素及景观设计原则,从历史文化视觉视角探讨了大观楼景观设计.
近年来,具有地域特色城市文化景观逐渐缺失,出现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在研究地域性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地区历史文化,弥补城市文化景观缺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城市科学问题.通过对宗教崇拜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居住文化等蒙古文化意象的分析,提取和运用蒙古文化符号,在景观意象下采用具象表达、抽象演变、重析解构等提取手法,对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塑及景观进行分析,有助于继承和发扬蒙古族文化,对于促进内蒙古地区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城市文脉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乡村.湿地公园作为乡镇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气候、防洪、抗旱和维护生物种群多样性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新余市双林镇湿地为例,就其忽视地域文化、湿地景观单一等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乡镇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建议.
交通岛是在城市道路交叉口控制交通流向和保障行人安全的绿地.目前,榆林市正在打造园林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努力将城市的每个道路交通岛都打造成安全岛、生态岛、文化岛、风景岛,丰富和提升城市品质.以清水工业园大清路交通岛为例,分析了清水工业园大清路交通岛概况和绿地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归纳总结了大清路交通岛植物景观构建要点,以供参考.
调查了泰州市人民公园、天德湖公园等公园的植物造景与配置,对园内各部分进行实地调查、照片拍摄、资料搜集,分析园林植物与园路、山石、水体的景观搭配及其配置形式,剖析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