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赤潮高发区浮游植物与水动力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karg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道了2002年春季长江口海域(30°50′~31°50′N,121°50′~123°00′E) 的 22 个大面观察站和一个昼夜连续观察站的水样和网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与水动力环境因子、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区共有浮游植物 5 门 45 属 110 种.主要赤潮生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等.浮游植物丰度的昼夜变化白天大于夜间,垂直分布不明显.浮游植物
其他文献
By means of single and mixed inoculation, this paper studied th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between T. confusum and T. pretiosum on the factitious eggs of Corcyr
2001年5月和2002年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4个站位(E4、E5、DB6、DC10)对沉积物表面分别充氮气和空气进行培养,研究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以及
根据1997~1999年黄海和东海4个季节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黄海、东海的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状况.结果表明,在长江口以东及其东北部海域终年存在一个范
通过田间试验,对作物光合、蒸腾、气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合与蒸腾的非线性关系可以用抛物线方程表述,其中光合速率最高时的蒸腾速率为临界值,超出该值
实验室木箱条件下进行的二化螟水稻类群与茭白类群成虫产卵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类群在水稻与茭白上所产的卵块和卵粒的分布及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有将不能孵化卵产在非本
在杭州田间通过分期播种,比较了两个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及其转换特性.结果表明,光照长度对浙大247S和培矮64S两不育系育性表达的影响小,温度起主导作用,均属温敏型不育
提出了猕猴桃套袋技术 ,并在田间系统研究了套袋对猕猴桃生长发育、温湿度效应及对病虫的控制效果 .室内测定分析了套袋猕猴桃的营养物含量及农药残留量 .结果表明 ,袋型不同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化学-生物联用处理对稻草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经各化学-生物联用处理7 d,其腐熟效果均比对照好.其中化学熟化剂A-生物熟化剂A联用
随着人们对污染生态毒理效应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入,DNA加合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DNA加合物的毒性机理与DNA加合物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介绍了DNA加合物现有的诊断方
采用田测法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稻田需水规律 .试验采用淹灌、湿润灌和间歇灌 3种灌水处理 .结果表明 ,在整个生育期内由田测法测得的淹灌、湿润灌和间歇灌 3种处理的蒸散量分别为 889.1、6 35 .9和 775 .9mm ,蒸散速率分别为 6 .9、4 .9和 6 .0mm·d-1.与淹灌处理相比 ,湿润灌和间歇灌处理分别节水 2 8.5 %和 12 .7% .在充分供水的情况下 ,由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