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瓣膜切开手术对后尿道瓣膜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影响

来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dp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尿道瓣膜切开手术后后尿道瓣膜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及肾积水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9例后尿道瓣膜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6~182个月,平均(27.4±7.2)个月;单侧反流12例,双侧反流7例;均行经尿道瓣膜切除术。分析患儿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肾盂前后径、输尿管宽度、肾实质厚度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19例术后随访13~84个月,平均(38.8±9.8)个月;与术前相比,患儿术后
其他文献
1957年,日本仙台大学的Kasai教授率先创立Kasai术式。他研究了2~12个月肝病患儿的肝内和肝外胆管之后提出:随着汇管区增生程度的逐渐减弱,肝内胆管呈进展性的结构破坏;此外,在肝门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是一种调节脂类分化和代谢的核激素受体转录翻译因子.通过研究发现PPAR有三种亚型,α、β和γ.
目的总结本院近6年来诊治的肾母细胞瘤伴静脉瘤栓病例资料,探讨此类患儿的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6年在本院诊断并接受系统治疗的肾母细胞瘤伴静脉瘤栓患儿临床
近年来,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率每年以24%~75%的速度递增。本次研究对192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