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革搭建绿色法律通道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c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出推进和保障桐庐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决定,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督察,制定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锚定“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打出了漂亮的履职“组合拳”,决定权、监督权、立法权持续发力,探索了用足人大制度空间、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助推中心工作“落地”的有效路径。
  首次为一个县的一项工作出台“决定”
  2017年7月25日至28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在杭州召开。审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保障桐庐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决定(草案)》,成为会议一项重要议程。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决策落地,2017年3月2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十五次主任会议研究部署对“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调研督察。
  2017年5月中下旬,主任会议成员分6个组,以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方式,赴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台州等6个设区市和桐庐、慈溪、瓯海、海宁、诸暨、温岭等6个县(市、区)开展重点调研督察。
  推进流程再造、打破信息孤岛、完善便民服务,调研督察中了解到,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势如破竹,赢得百姓点赞、企业叫好。抓住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难等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形成专题报告,提出“加快界定一件事、完善一张网络、优化一个窗口、破解一个难点、形成一个支撑”等意见建议,为“最多跑一次”改革贡献人大智慧。
  针对一些地方担心的行政审批大幅提速后带来的监管风险、法律风险,调研督查组意识到,如何确保改革“于法有据”,在法治的轨道上行稳致远,成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从桐庐的实际情况看,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突破,走在前列,具备良好改革基础。但法律法规滞后不符合形势发展,法律法规之间相互“打架”,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等情形都制约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进。在80%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攻克剩下的20%事项,破解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法律法规衔接等难点、痛点、堵点,成为当务之急。
  “一山放过一山拦”。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打破常规、闯出新路。
  2017年5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听取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情况后提出,目前改革还存在瓶颈制约,须加强有关法律问题研究,为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保障。
  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2017年7月28日,《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和保障桐庐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决定》表决通过。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历史上首次对一个县的某项具体工作出台的决定。
  “省人大常委会作出推进和保障桐庐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决定,为全省全面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提供经验,既是为桐庐县深化改革提供的重要法制保障,也是推进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三级人大合力推动“决定”落地
  “在桐庐县行政区域内进行商事登记,其经营项目属于依法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桐庐县人民政府应当确定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受理工商登记申请时,一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实现一次收文、并联审批、证照联办。”
  关于推进和保障桐庐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决定一共十条,虽不到1500字,却在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委托许可、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可谓字字珠玑,“干货十足”。
  决定给桐庐带来了“四大机遇”:开辟了一个“最多跑一次”改革与法律法规衔接的绿色通道,搭建了一个获取省市部门充分授权、先行先试的绝佳平台,提供了一个集成展示省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的难得机遇,营造了一个宽容创新、省市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在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助推下,桐庐县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2018年6月22日,当记者走进位于桐庐县迎春南路国资大厦一楼的县行政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厅时,一排整齐陈列的自助服务机分外引人瞩目。
  率先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厅,首创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商事登记便利化程度比肩世界先进水平——决定实施以来,紧盯“商事登记、投资项目审批、便民服务”等几大重点领域,桐庐“最多跑一次”改革呈现了纵深推进、集成创新、全面突破的良好态势,2017年度考核总分位列杭州地区各县(市、区)第1名、全省第6名。
  漂亮“成绩单”的背后,是省、市、县三级人大为推动决定落地进行的持续监督、合力监督。
  自2017年2月21日首次带队赴桐庐调研“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辉忠,在一年多时间里5赴桐庐。
  2018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又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督察工作作为监督工作重点,紧锣密鼓加以推进。
  2018年5月11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梁黎明专题听取桐庐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情况。一个月后的6月13日,梁黎明一行又赴桐庐,实地考察桐庐县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听取杭州市、桐庐县政府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及贯彻实施关于推进和保障桐庐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决定相关情况汇报。2018年7月下旬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还將听取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和保障桐庐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决定》的报告。
  发挥联络员、监督员、服务员作用,及时保持与省市人大的密切联系,第一时间向省市人大沟通反馈,提请改革需求,推动决定落地,桐庐县人大常委会做了大量工作。
  “桐庐县人大财经委、法制内司工委相关负责人担任桐庐‘最多跑一次’改革综合监管组、法治保障组组长,负责改革与法律法规不相衔接问题的梳理与立、改、废向上的建议,以及打造事中事后监管闭环等重点工作,为改革的整体推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体现了人大元素、贡献了人大力量。”桐庐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三级人大的“督跑”中,始终活跃着人大代表的身影。企业家代表、农民代表、律师代表纷纷上阵,明察暗访、当“陪办员”、亲自体验,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决定落到实处。
  用立法固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多跑一次”改革,正惠及在浙江工作生活的每一个人、每一户家庭、每一家企业,成为我省的一张“金名片”,成为地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标杆。
  将包括桐庐在内的我省大量行之有效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好经验、好做法,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可复制、可参照、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变“盆景”为“风景”,就成为摆在省人大常委會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另一方面,在推进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一些法律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一窗受理”的法律性质问题;部门之间不协调、各自为政,产生的数据孤岛、重复执法、互为前置等问题,亟须打破条块分割,构建整体政府。
  “我们已对近3年办理的1029件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和23634件商事登记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梳理出与‘最多跑一次’改革不相衔接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32部(件),形成12张问题清单。”桐庐县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桐庐扎实开展法律法规梳理工作,积极为我省法律制度发展完善提供基层素材。
  法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
  目前,《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草案)》已经起草完成,商事登记“多证合一”“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出件”,“一件事”标准化清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推行“标准地”等许多具有鲜明“桐庐印记”、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做法,被吸纳进规定草案中。
  2018年6月以来,结合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督察,省人大常委会赴各地征询对“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草案的意见建议,为7月下旬举行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做足准备。
  “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处理好改革与法治、上位法与地方创制性立法等关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及时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好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更好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面深化我省各领域改革中的撬动和牵引作用。”在6月13日赴杭州开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督察座谈会上,梁黎明强调。
  改革如潮。从浙江走向全国,“最多跑一次”改革仍将不断深化。迎着改革的东风,立足自身职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决定权、监督权、立法权持续发力,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用足人大制度空间、服务和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脚步铿锵有力、永不停歇,一幅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动人画卷,必将在新时代徐徐展开。
  (原文刊发于《浙江人大》杂志2018年第7期,曾获第29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有删节)
其他文献
近日,青海省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建设的玛多冬格措纳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等8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获通过,取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资格。这意味着该省又有大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景观绝美的自然瑰宝获得认可,成为国家级名片。至此,青海省已有贵德黄河清、西宁湟水、河南洮河源等11处国家湿地公园被纳入国家级试点范围,总面积21.1万公顷。青海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将对保护和维护高原湿地生态功
期刊
近日,省林业厅和省生态文化协会联合发文,共同命名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15个生态文化基地,大致可分为林场(森林公园)、行政村、企业、学校等4种类型。至此,“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增至73个。  据了解,“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遴选命名活动由省林业厅和省生态文化协会共同组织,每年评选一次。经各市林业局初评推荐,由专家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打分、评审确定。下一步,两主办单位将继续按照“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
期刊
近日,从西藏自治区林业厅获悉,2015年西藏将实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对西藏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发生面积、分布等进行摸底调查。此次普查属西藏首次开展,预计到2016年年底结束。  据了解,西藏在2014年便开始了普查的前期工作,包括普查工作方案、普查技术方案等的制定,2015年前期将先在林芝地区、日喀则市开展试点普查,总结经验后,将在全区开展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期刊
日前,武义县最大规模人工景观绿地——熟溪滨水景观工程正式建成。该工程位于武义县城靠西南一侧,熟溪河城区段上游,建设总面积8.7万平方米。工程由熟溪河两岸的栖霞公园和熟水公园组成,两公园东有栖霞桥,西有永武二线公路桥,中有新建长安曲桥相连。  据了解,武义熟溪滨水景观绿化工程从2014年2月份开始动工兴建,以“蓝绿交响、揽景串珠、文化弘扬、绿色养生”为最主要设计理念,整个绿地工程分文化展示区、休闲生
期刊
近日,玉环县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工作人员在漩门湾湿地公园监测时发现3只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据漩门湾湿地公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首次在漩门湾湿地观测到黑鹳。  据介绍,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是台州唯一的国家级滨海湿地公园,是国内少有的包括淡水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人工湿地等不同类型的湿地资源组合,曾获得“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称号。近年来,修复后的湿地生态系统更健康,自然环境
期刊
日前,东阳中国木雕博物馆开门迎客,同时国家一级文物“五代木雕罗汉”入驻。中国木雕博物馆是政府、企业与社会合作办馆的一个成功范例,总投资逾5亿元,历时3年完工,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座全面展示木雕历史文化,并集收藏、研究、陈列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木雕博物馆。全馆展区面积近1.6万平方米,展出各类精品2000多件。  近年来,东阳木雕产业和影视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已成为东阳市特色产业和重要产
期刊
近日,云南省林业厅向109家单位授予“森林云南”建设省级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林业建设,提升林业品牌形象,进一步打造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亮点。  据介绍,在认定的首批109家“森林云南”建设省级示范基地中,有核桃、油茶等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19个,低效林改造示范基地4个,防护林体系建设示范基地2个,森林旅游示范区2个,森林旅游示
期刊
近日,缙云县12个乡镇共获得生态建设专项补助资金56万元,其中2014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10个乡镇各获得5万元,前路乡和壶镇镇两个省级生态乡镇各获得3万元。  多年来,缙云县以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为载体,创新并完善农村环境监管机制,注重统筹协调,整合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森林村庄”、市级绿化示范村、“六边三化两美”、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心村培育、美丽乡村建设、“三改一拆”、“双清”和“五水共治
期刊
杭州市上城区羊血弄10号,是郑凌退休10年来去得最多的一个地方。这里是“湖滨晴雨”工作室所在地,也是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基层立法联系点。郑凌便是立法信息员之一。  “湖滨晴雨”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省22家基层立法联系点中唯一设在社区社会组织的联系点。以“湖滨晴雨”工作室既有场所为主阵地,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吸纳了民情观察员、人大代表、居民骨干、基层干部等近百人作为立法信息员,广泛听取民
期刊
为深入贯彻省委关于数字化改革的最新部署要求,加快谋划建设重点应用场景,体系化规范化推进人大数字化改革,2021年7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全省人大数字化改革视频推进会。  会上,杭州市、宁波市、溫州市等12个市、县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围绕重点应用场景谋划建设分别作了交流发言。现摘编部分市、县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发言稿,以飨读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