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德育实效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的道德和法治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道德和法治的教学效果将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积极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德育实效,这些已经成为至关重要话题研究,需要老师们一起深刻的探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引入生活,从生活中体会教材中的问题,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生活化,创设生活情境,强化生活化实践活动。
  关键词:生活;德育实效;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55-01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目的是让教师引导学生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意识,从生活中感受道德与法制的重要性。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并且应用教科书中的知识,从而完善学生的情感交流体验,使学生进入到生活情境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郁,激发出学生们强烈的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激发出强烈的激情和感情。综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得到感染,达到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道德教育价值观和道德法治课程主体价值的双重取向。因此,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索思维知识的出发点和动力;它是促进学生学习思想道德和法治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1.核心概念的界定
  (1)什么是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是指创造一个以课堂教学为目的,引导并激发学生们的潜能,让学生们对课堂有深刻的认识和探究,以及受各种情感激励的特定形象更直观的手段,从而促进教学环境和氛围。简而言之,生活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特定真实环境。
  (2)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生活情境
  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生活中创造一种有效的生活时间和精力,生活教学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是一种非常丰富的生活教学手段;教师们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方式,尽可能少地利用能量和物质资源,并且实现更多的教育价值需求,从而使学生们达到一定的目的,实现更多的可能性,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2.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德育实效具体实施策略
  (1)将教学融情于景
  教科书将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发展,将学科内容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如,在学习《学习伴我成长》这一章节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勇于提问,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本课内容首先可以增设课前家庭互动环节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教师作记录,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比如,“你是怎样学会说话的?”“你是怎样学会走路的?”“你是怎样学会穿衣的?”增加学生参与课题活动的兴趣,同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个人发展产生的影响。所以,教科书不应该只是理论的传输工具,更应该融入儿童的生活。教材中的重点是对学生的生活起到指导的功能,重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和超越的能力,为了个人幸福和实现社会价值而努力。
  (2)让学生学会思考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大脑的指挥和协调。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在课堂上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重要。例如,在学习《大家的“朋友”》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采取课堂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老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问“我们身边有很多朋友,他们是公园、小区……他们默默为我们提供帮助,大家了解他们吗?”,由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说说身边常见的公共设施引出“善待我们身边的公共设施”这一观点,让学生一起思考如何文明使用公共设施,出一些金点子。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反思自己是否损坏过公共设施?并进行自我评价,想一下是因为自己不会用而造成损坏,还是因为自己不够爱护而损坏的,并思考今后如何爱护公共设施。从而培养學生爱惜公共财产,爱护社会的习惯。
  (3)多开展社会实践
  生活教育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主题突出了教科书的生活指导意识,培养了学生感受和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学校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大家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美景多”以此来引出话题,出示校园美景,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再让学生说一说每天在学校是如何度过的?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我们的学校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去校园拍图片等形式调查,并作出行动方案赶快行动起来。一方面,通过捕捉和重新创造现实生活的情境,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在校园生活的美丽和幸福,从而更加的热爱校园;另一方面,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通过在实践生活中得到鼓励,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带来的不一样的色彩。
  近年来,在国内教学研究中,许多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在德育课程教学中通过自身的经历来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从经历中认识生活,创早出更多的可能性,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认识自我,利用生活情境丰富德育的有效性;一些人根据自己的能力教育学生,积极创造问题情境,形象情境,游戏情境,表现情境等,以提高道德课程的学习效率。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一些教师将道德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多媒体的语境,提高学生道德课程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孙义.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放性[J].当代教研论丛,2018(01)
  [2]阳小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凸显生活化[J].试题与研究,2017(01)
其他文献
摘 要: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音乐语言的感受,领会音乐艺术的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鉴赏力,陶冶美好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所以,音乐欣赏对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教育作用也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所不可代替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教学方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适合的阅读方法能够提高阅读效益。首先,要结合课本联系课内外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遵从兴趣意向选择良好的读物;其次,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掌握阅读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30-01 
期刊
摘 要:语文是小学基础教学课程中最为重要、基础的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就是在传授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正确情感,在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为目的的教学,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又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
期刊
摘 要:一颗小小的石头,扔进无边的湖水里,就能激起巨大的波浪。当今社会,多媒体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各种图书音像层出不穷。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判断能力,审美能力都还在形成发展当中,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感知世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判断审美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大语文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36-01  新课程倡导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是“多认少写,及早阅读”,即把“认写同步、全面
期刊
摘 要:儿童画是小学美术重要的教学内容,因其构思奇妙、落笔大胆、色彩丰富、形象夸张的特点深受儿童的喜爱。正确指导儿童绘画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儿童画教学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儿童画;生活;童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37-01  儿童画是青少年儿童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是儿童认识感受事物、表达自己的
期刊
摘 要: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人物,在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涯以及日后的发展方面对学生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同样,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价值观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加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 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41-01  1.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创造礼仪环境、在实践中教学、设立奖赏机制这三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礼仪”教育的实践,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礼仪;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048-01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由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整合教材知识板块,将不同的知识有机渗透和联系起来,提高学生整体架构的能力。依靠结构化教学,能够对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能够从整体和全局上對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解,充分把握数学知识架构的方式,从而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
期刊
摘 要:“学困型”后进生是指单在学习成绩方面暂时性的落后其他同学的学生。当前,小学阶段的“学困型”后进生在每一个班级里普遍存在,一般表现特征为:自律性差、学习成绩跟不上讲课进度、对作业不认真完成等。后进生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对“学困型”后进生进行转化,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阶段;“学困型”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