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伴奏对于演唱者来说,是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呈现一首优秀的艺术作品的过程。对于钢琴伴奏来说,歌唱性旋律的弹奏是极其重要的,它甚至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演唱者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弹奏曲目的背景与感情基调。
钢琴伴奏与旋律紧密联系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调性、和声、肢体、节奏变化来衬托背景,渲染气氛,强调音乐的发展。其次,利用呼吸、回答、重复、延伸、收缩等辅助手段来丰富音乐。最后,利用前奏、间奏、尾奏预示与引导,转折及改变升华作品的思想情感。
当然,钢琴伴奏与旋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整体。要想演奏出有旋律的歌唱,实质是使钢琴发出一种带有歌唱性的声音。歌唱性尤其重要,它通过手指、内心感觉这三点合在一起,使每个圆润的持续音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具有明确倾向性的乐句。例如,一首钢琴作品,演奏者用双手把各个声部组织起来,其余声部一定是伴随着主声部音乐感情的变化发展的。所以,歌曲中表达的形象需要钢琴曲烘托、补充、渲染,歌曲中的意境需要钢琴去刻画和描写,这样才有艺术的韵味。
读懂音乐术语,了解音乐语言
学习这门课程,笔者了解到,对于好的弹奏作品的诠释,要想完整而又歌唱性的演奏出来,不是机械的从头到尾识谱,而是先看整谱的音乐术语,了解音乐语言。作曲家创作乐曲,也和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要运用音乐语言。
节拍、速度、慢板、快板、强弱或者音乐情绪的表达都是音乐语言,这些音乐术语对于我们歌唱性的演奏是有极大用处的,忽视这些细节,弹奏出来的伴奏便会变得生硬而又难听,毫无情感可言,所以细节成就人生。钢琴伴奏也是一样的,关注细节才能演奏出好的作品。这也就是细微之处见匠心。
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是基础
要想做到歌唱性、旋律性地弹奏出好的伴奏,必须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钢琴伴奏本身并不仅仅是手的运用,更多的还有大脑的运转,技能技巧与逻辑思维综合运用,这就加大了演奏者演绎作品的难度。同时,还要注意歌唱性的触键方法,钢琴的基本触键方式主要包括手指的独立性、手指的均匀能力、在快速跑动中手腕能否平稳。所以,歌唱性的触键感受音乐与弹奏音乐是同时进行的。心里要有旋律,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触键方式,这样才会把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呈现出来。琴伴奏远比钢琴独奏要难的多,要注意旋律性的弹奏,还要注意如何与演唱者配合好,相比独奏来说更多了一份严谨与认真。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比较常见的伴奏中的错误,那就是把钢琴伴奏弹成了独奏,音响大过于演唱者,一方面是手指之间的控制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就是踏板。我们知道,踏板对于一首音乐作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音乐性旋律性的展现也少不了踏板,但踏板用的过多,或者踏板换的不干净,那对这首作品来说,踏板就是累赘,整首作品听不见演唱者的声音,只听见钢琴的一团乱,到那种情况,伴奏也就毫无歌唱性可言了,所以踏板与独奏,是钢琴伴奏中最需要关注与改善的。
笔者在本学期的《百首名曲进校园》教学活动中,接触了不少的声乐作品,有艺术歌曲、有咏叹调、有歌剧选段等等。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演奏方式,艺术歌曲是诗词与音乐构成的完美艺术整体,钢琴伴奏与歌词和旋律是相辅相成的,钢琴伴奏的背景烘托和补充作用是艺术歌曲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住长江头》这首艺术歌曲,抒发了艺术家自己的內心感受,在伴奏、歌词、演唱者等方面都比较注重情感的到位。在钢琴伴奏中,要想体现出歌曲性旋律的弹奏,就要多注意手指的流动性。歌曲中有许多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仿佛在描绘着滔滔江水的连绵不断。怎样才能表现出江水的水流感呢?就要注意右手手指的触键,同时又要注意前半部分左手的主旋律,乐曲的结束旋律在高音区,以缓慢而强有力的感觉结束全曲,把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高山流水。而钢琴伴奏以分解和弦为主,宛若流动的江水,与歌声相互交融,把握好手指的力度以及有韵律的弹奏,使得这首古词的情意更加动人心弦,摄人心魄。
怎样才能更好地锻炼我们的伴奏能力呢?只有自己亲身去唱,才知道歌曲的呼吸点,才能更多了解怎样富有感情的去伴奏,使歌曲更具有旋律性与灵动性。我们的钢琴伴奏在歌曲的演奏和处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只有通过对这门课程的钻研学习,才能够提高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性,对我们钢琴独奏以及对作品的理解才会有所帮助。
结束语
歌曲配以伴奏,不仅仅是起到衬托歌曲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对旋律作积极的配合,从情绪、背景、造型、意境等方面加强歌曲的表现力,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感染力。只有准确把握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准确展现乐曲的完美形象。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
钢琴伴奏与旋律紧密联系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调性、和声、肢体、节奏变化来衬托背景,渲染气氛,强调音乐的发展。其次,利用呼吸、回答、重复、延伸、收缩等辅助手段来丰富音乐。最后,利用前奏、间奏、尾奏预示与引导,转折及改变升华作品的思想情感。
当然,钢琴伴奏与旋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整体。要想演奏出有旋律的歌唱,实质是使钢琴发出一种带有歌唱性的声音。歌唱性尤其重要,它通过手指、内心感觉这三点合在一起,使每个圆润的持续音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具有明确倾向性的乐句。例如,一首钢琴作品,演奏者用双手把各个声部组织起来,其余声部一定是伴随着主声部音乐感情的变化发展的。所以,歌曲中表达的形象需要钢琴曲烘托、补充、渲染,歌曲中的意境需要钢琴去刻画和描写,这样才有艺术的韵味。
读懂音乐术语,了解音乐语言
学习这门课程,笔者了解到,对于好的弹奏作品的诠释,要想完整而又歌唱性的演奏出来,不是机械的从头到尾识谱,而是先看整谱的音乐术语,了解音乐语言。作曲家创作乐曲,也和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要运用音乐语言。
节拍、速度、慢板、快板、强弱或者音乐情绪的表达都是音乐语言,这些音乐术语对于我们歌唱性的演奏是有极大用处的,忽视这些细节,弹奏出来的伴奏便会变得生硬而又难听,毫无情感可言,所以细节成就人生。钢琴伴奏也是一样的,关注细节才能演奏出好的作品。这也就是细微之处见匠心。
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是基础
要想做到歌唱性、旋律性地弹奏出好的伴奏,必须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钢琴伴奏本身并不仅仅是手的运用,更多的还有大脑的运转,技能技巧与逻辑思维综合运用,这就加大了演奏者演绎作品的难度。同时,还要注意歌唱性的触键方法,钢琴的基本触键方式主要包括手指的独立性、手指的均匀能力、在快速跑动中手腕能否平稳。所以,歌唱性的触键感受音乐与弹奏音乐是同时进行的。心里要有旋律,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触键方式,这样才会把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呈现出来。琴伴奏远比钢琴独奏要难的多,要注意旋律性的弹奏,还要注意如何与演唱者配合好,相比独奏来说更多了一份严谨与认真。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比较常见的伴奏中的错误,那就是把钢琴伴奏弹成了独奏,音响大过于演唱者,一方面是手指之间的控制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就是踏板。我们知道,踏板对于一首音乐作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音乐性旋律性的展现也少不了踏板,但踏板用的过多,或者踏板换的不干净,那对这首作品来说,踏板就是累赘,整首作品听不见演唱者的声音,只听见钢琴的一团乱,到那种情况,伴奏也就毫无歌唱性可言了,所以踏板与独奏,是钢琴伴奏中最需要关注与改善的。
笔者在本学期的《百首名曲进校园》教学活动中,接触了不少的声乐作品,有艺术歌曲、有咏叹调、有歌剧选段等等。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演奏方式,艺术歌曲是诗词与音乐构成的完美艺术整体,钢琴伴奏与歌词和旋律是相辅相成的,钢琴伴奏的背景烘托和补充作用是艺术歌曲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住长江头》这首艺术歌曲,抒发了艺术家自己的內心感受,在伴奏、歌词、演唱者等方面都比较注重情感的到位。在钢琴伴奏中,要想体现出歌曲性旋律的弹奏,就要多注意手指的流动性。歌曲中有许多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仿佛在描绘着滔滔江水的连绵不断。怎样才能表现出江水的水流感呢?就要注意右手手指的触键,同时又要注意前半部分左手的主旋律,乐曲的结束旋律在高音区,以缓慢而强有力的感觉结束全曲,把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高山流水。而钢琴伴奏以分解和弦为主,宛若流动的江水,与歌声相互交融,把握好手指的力度以及有韵律的弹奏,使得这首古词的情意更加动人心弦,摄人心魄。
怎样才能更好地锻炼我们的伴奏能力呢?只有自己亲身去唱,才知道歌曲的呼吸点,才能更多了解怎样富有感情的去伴奏,使歌曲更具有旋律性与灵动性。我们的钢琴伴奏在歌曲的演奏和处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只有通过对这门课程的钻研学习,才能够提高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性,对我们钢琴独奏以及对作品的理解才会有所帮助。
结束语
歌曲配以伴奏,不仅仅是起到衬托歌曲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对旋律作积极的配合,从情绪、背景、造型、意境等方面加强歌曲的表现力,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感染力。只有准确把握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准确展现乐曲的完美形象。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