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草根英雄胡小龙逝世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12345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志,你看过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或者电影、电视剧《沙家浜》吗?戏曲、电影、电视剧中有一段真实的故事:
   1939年的秋天,常熟董浜有一個春来茶馆,共产党员胡广兴是茶馆的老板,他以经营茶馆为名,收集日伪情报,掩护在芦苇荡养伤的新四军36个伤病员。一日,春来茶馆来了一批鬼子和伪军,发现茶馆有用船护送新四军伤病员的嫌疑。敌人气急败坏地责问胡广兴:“船怎么放走了?”“起风了,船索脱了,自己走了!”胡广兴回答。敌人逼迫胡广兴跳到湖里将船拉回。胡广兴没办法,只好跳入芦荡,向小船游去。因船已远去,胡广兴在湖中故意大喊救命,游回岸边,才使护送新四军伤病员的木船安全脱险。放走新四军伤病员乘坐木船的,就是抗日草根英雄胡广兴的侄儿胡小龙。戏剧、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沙四龙或沙七龙便是他的化身。他用芦苇作通气管,潜在湖中用双手推船将新四军转移至安全地带。
   曾获得过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的部队作家高建国在《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一文中,对胡广兴和胡小龙叔侄都有详细描述。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为寻找胡小龙,曾于2016年通过掌握的有关信息,向上海市各公安局请求协助查找,最后在上海奉贤区肖塘镇找到了胡小龙。作家高建国远道从沈阳来到上海,专程去奉贤肖塘镇看望慰问胡小龙。2017年八一建军节,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在嘉定区图书馆举行纪念建军90周年暨《一颗子弹和一部红色经典》首发式,胡小龙在儿子陪同下,坐轮椅出席了纪念会,并同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同台与全场观众见面,《新民晚报》头版头条作了报道。
   2019年12月14日,抗日草根英雄胡小龙在奉贤区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2岁。告别仪式16日上午举行,济南军区善后办原政委高建国中将、上海新四军第二十军历史研究会、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敬献了花篮,表示对英雄的哀悼和追思。                          (刘石安)
其他文献
那是一个炎热而潮湿的十二月。雨水多得就跟要赶往大雨世界锦标赛似的,我们正从萨穆乌往回趕。我的爸爸驾驶着他的黑色胶轮福特40轿车。对我来说,他就像个超人一样。  爸爸的朋友塔诺·波莱迪在他身旁抽着烟,我则坐在后排的位置上,灰头土脸地盯着日落时分像子弹一般钻进车窗的甲虫们。这是行驶在泥泞土路上唯一不太好玩的地方。车开在这样的路上面就像是船,一会儿猛地向这边一摇,一下又忽然往那边一摆,像弹簧小人似的。 
期刊
诲人不倦,满腔热忱,他们是幼专园丁,培育桃李芬芳;砥德砺行,无私奉献,他们是不老传奇,甘为事业坚守忠诚。他们就是盐幼专关工委退而不休,始终奋战在一线的老同志们。  青蓝携手传帮带 老少结对续辉煌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闪耀在盐阜大地上的师范教育明珠。多年来,学校坚持弘扬铁军精神,传承革命薪火,扎根师范教育,培育后学新人。从本世纪初开始,“青蓝工程”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数百名在职老教师与
期刊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一句句坚定、庄重的宣誓声,在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前回荡。近日,某监狱警卫支队党支部在镇江市句容茅山开展了一次主题鲜明的党性教育活动。   在茅山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广场,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展览,了解新四军抗战历史,传承革命优良传统;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心“铁军讲堂”,回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
期刊
陶和寿先生一岁多时,父亲陶家齐与母亲朱维珍同时被日军刀劈于南京江宁湖熟的城岗头上。长大后,看到当地的老百姓、机关人员,还有学生都去他父亲墓前扫墓祭奠,他才知道,父亲是个烈士。   从此,父亲陶家齐就在他的心中树起了一个高大的形象。稍长一些他就有了一个愿望:重走父亲走过的路,了解父亲的战斗故事,理清母亲陪伴父亲被日本鬼子残害而死的史实。退休前,他忙于工作和家庭,一直没有整段的时间来奔波采访。退休后
期刊
读了《铁军》刊载的凌华、徐艳梅写的《三块银元》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   这三块珍藏了80多年的银元,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折射了老区人民对革命事业的重要贡献,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刘瑞龙家两代人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感。现在,三块银元已经捐赠给如皋市红十四军纪念馆展出,将继续给人们述说这段鱼水深情,持续地传递红色基因,这真是一件极具教育意义的好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为通
期刊
一  我是顺着一路温暖而寂寞的路灯走进深圳的。  這是1993年春节前的某一个凌晨。一辆自家乡雷州开来的长途汽车,在辗转颠簸十多个小时后,迎着料峭的清寒,抵达深圳宝安107国道边上的某个路口。我就从这里下了车。  那时我还在大学念书,二弟中专毕业后便进了深圳宝安的一家外资公司从事会计工作。这个春节,他主动留下来帮老板守厂,没有回老家过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深圳。对于我的到来,二弟近乎欣喜若狂。他兴奋
期刊
雷 洋 北京市人,祖籍辽宁沈阳,1988年出生。油画作品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及第12届全军美展、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览等。  浙东海岛大鱼山,  抗日豪情卷巨澜。  七十勇士皆死战,  六百敌寇俱胆寒。  身伤忍痛犹拼杀,  弹尽跳崖若等闲。  威震八方中外赞,  铁军精神万古传。 崔敬之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现为江苏省邳州市委宣传部
期刊
《尚书》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意阐述了人民的重要。在中国历史上凡是为人民着想的君主都会迎来他们在位时期的华夏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近代中国能够从风雨飘摇的苦难走向今天的辉煌,同党的群众路线密不可分。人民群众是国之根本,尊重人民,才会受到人民的尊重,得民心者才能得到天下。   最近读到《两双“草鞋”》(《铁军》2019年第6期)这篇文章,让我
期刊
说来你或许不大相信,我家自曾祖父、祖父、父亲,以及我和我的下一代,五代人中竟然先后有四个人与军帽发生联系。   尤其今天,我的小侄儿在西部战区服役,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结束时,照例有一个规定的动作:或发手机彩信,或通过手机微信,传来一张标准的军人照。自然,军帽上那熠熠闪光的帽徽,让全家人感到兴奋与骄傲。   虽然没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但我的曾祖父的确是不折不扣的红军之一员。我家客厅橱柜里,最先安
期刊
李竞成,1920年生,江苏沭阳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产党。抗战年代,历任新四军苏皖纵队随营干校粮秣员、洪泽湖游击纵队协理员、团政治处民运干事、县边防大队大队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从军队军事法院工作岗位上转业至地方,曾任黑龙江省计量局副局长。1983年离休,时任中直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副所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