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麻哈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x8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嘎嘎(外婆),嘎嘎,冬月做麻哈。麻哈起油锅,娃儿哭脸巴;嘎嘎,嘎嘎,娃儿欠(馋)麻哈。麻哈送嘴里,嘎嘣响脆哒。”在我的家乡,这是很多60后、70后都会唱的一首儿歌。每每哼唱时,我总是口水暗涌。
  麻哈,又名铁麻哈。说它“铁”,是因为其质地坚硬如铁。用它敲打桌面或瓷碗,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若想掰断麻哈,即使双手再怎么使劲,也很难折断,这“铁”是名副其实了。
  麻哈是用红薯做成的。儿时,一到冬月,地里的活儿干完了,油菜已进入半休眠期,欲蓄足气力,只等来年开春猛长,不必除草、松土、施肥。闲下来的母亲会将堆在屋角的红薯装上两竹篮,提到池塘边,用一把刷子反复刷洗,洗净红薯表面的干泥巴和粗皮。沥干后,又削去残余的粗皮、表面疙瘩和被地老鼠咬坏的地方,切成拳头大小的块,放入蒸笼里蒸。为了增加黏性,还会加些糯米进去一起蒸。蒸熟后,捣烂,揉入芝麻和橘皮细末用来提香,做成坯子,晒成半干状。将坯子切成手指粗细的条状,再彻底晒干,便是麻哈了。因红薯品种不同,做成的麻哈颜色也不同,或黄,或紫,或白,或深青色,其中以黄色的“南瓜红薯”味道最美。我们家年年都种南瓜红薯。
  那时,每逢冬月晒麻哈的日子,刚放寒假的我和妹妹便失去了自由。母亲将半干的麻哈用门板或簸箕晾晒在门前禾场上,安排我和妹妹守在门前台阶上,边做作业,边防备灰喜鹊前来偷吃,一刻也不能离开。屋旁的大椿树和苦树上,落着一群灰喜鹊。无处觅食的它们对麻哈虎视眈眈,总会趁我们进屋去的片刻俯冲下来,衔住两三根麻哈,箭一般飞走了。一天下来,我俩驱赶灰喜鹊,嗓子都喊哑了,真是气不过。妹妹想出了一个土招数:在门板四周牵上线,线上绑着红布条,用线连着拉到台阶上,牵在手中(这招儿是从稻草人身上得到的灵感)。我俩看灰喜鹊一来,赶紧扯动红布条,它们吓得仓皇飞走了。
  有一次,小伙伴约我出去玩,我嘱咐妹妹一个人看守。谁知半晌回来,发现妹妹歪在椅子上睡着了,晾晒在门板上的麻哈被灰喜鹊衔空了一大片。母亲回家后,狠狠地将我骂了一顿。
  虽说晒麻哈的日子不大好过,但接下来每隔十来天,母亲就会炸一盘麻哈给我们解馋。油炸后的麻哈色泽金黄,诱人食欲,绝不用担心太油腻,其表面光滑,油是渗不进去的。沥干油的麻哈只透着醇香的红薯味,夹杂着淡淡的橘皮香,原汁原味,是纯正的土特产。我小心翼翼拿起一根,一口咬下去,嘎嘣一声,满口薯香浓郁。嚼起来,则唇齿留香,余味悠长,真叫人停不下来,非吃个够才罢休。
  遇上母亲不在家时,小伙伴们来家里玩,一时找不到零食招待,我便会抓一把麻哈,拨开火炕里的明火灰堆放进去,用小树枝边翻边烤。待麻哈膨胀,变黄,散着香味,便赶紧挑出,拍净灰土,这也是令小伙伴们欢呼雀跃的美食。“嘎嘣”“嘎嘣”,我们每个人都嚼得脆响,那些单调的日子被我们嚼出了欢快的笑声。
  那些麻哈嘎嘣嘎嘣响声清脆的日子,真是快活极了,是我兒时的一份美好记忆。而如今,各家超市都售卖各种风味的薯片,但终究是吃不出嘎嘣嘎嘣脆响的麻哈味儿了!
其他文献
苏州是这样一座小城,她繁荣,却低调、安静、温柔。  在这个千城一面的时代,烟雨朦胧中的苏州,静静演绎着江南城市的绰约风姿。因此,我喜爱苏州,尤其是她古朴的巷。  苏州的巷,是用来看的,也是用来听的。白墙隔离了一种声音,也带来一种声音。苏州的声音从这里无限传播。安静时似水墨,画里有青山有鸣泉。热闹时有昆曲,却唱得岁月无声。  潮湿的小巷墙边爬满绿苔,远处孩童银铃般的笑声清晰可闻。撑着伞,穿着汉服的姑
民歌·上  C小调 2/4拍  弱音器修饰了悲伤的同时,也加强了它在人心中造成的波动。吉卜赛民歌中的感伤丰富  又炽烈,遗失梦想的流浪者呀,回忆往昔,你还有勇气拾起它吗?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走了,我的店铺再次冷清下来,看着那渐渐加快步伐的背影,我不禁微笑着摇了摇头。我们大概不会再有交集了,毕竟我们都只是彼此生命中的一个即刻就会被忽略的过客。不过,眼前这个年轻人似乎与那时的我很像,都带着对未来光明的
克劳德·莫奈,法国画家,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他笔下的睡莲。  1893年,莫奈搬到了巴黎郊区的小镇居住,开始专注画睡莲。他买下了一个池塘种植睡莲,还为睡莲搭建了温室,同时在池塘周边搭了桥,支起紫藤棚架,插上柳条,种上竹子、樱桃树、苹果树等。有记者去采访莫奈,看到他在池塘边支起了十二个画架,准备了七十支画笔、四十盒颜料。这些画架和画笔是莫奈提前准备好的,他会根据光线的变
仲春時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弥漫在所有备战小升初择校考试的学生间。  妈妈对我寄予的厚望鞭策着我无论怎样也要考出像样的成绩。我拼命学习,桌子上小山似的练习题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那是一个美好的下午,空气中弥漫着紫藤萝花的暗香,我疲惫沉闷的心情却丝毫未被那些美好所感染。连续三节枯燥的数学课结束了,放学的铃声总算如期而至,手机铃声却爆豆般响起,是妈妈的声音:“你自己在学校写作业,今天不上辅导班,晚些来接
老马是在我家小区门口修自行车的师傅,大家都叫他“老马”。  老马,看上去四十多岁,每天风吹日晒,脸色黑红。他总戴着一顶褪了色的帽子,腰间系着个鼓鼓的、沉甸甸的黑色腰包,裤子上总有几道机油印子。他的胳膊上戴着黑套袖,粗糙厚实的手掌油黑油黑的,刻满深深的皱纹,指甲缝里藏着凝固的黑色机油。因为手上沾的机油太多,隔一会儿他就在水盆里洗一下手,那盆水很快就黑了。  我刚上小学那阵子,老马的活儿很多,修理摊旁
我不由得又拿出那份资料,感受那缕久久不散的余温,然后领悟:原来,这就是父爱。  临近考试,时间紧迫,做完英语作业,我丢下手中的笔,长舒一口气,心里满是轻松。抬头看表,发现已是晚上九点多。将作业依次装入书包正准备睡觉,我忽然记起老师发到群中的資料还未曾打印,顿时全身一颤,这可怎么办呢?我看向窗外,苍茫的夜色笼罩了一切,四周一片冷寂,只有雪花在空中打着旋儿。我踌躇不定,不知所措。  “有什么事吗?”父
前情提要:一名神秘的清洁工将哈特麻醉,扔进了清洁车的麻袋里。待哈特惊醒,发现自己被当作人质捆在一把椅子上,空旷黑暗的房间里,只有他一人。他使出浑身解数,挣脱了绳子的束缚,顾不得疼痛,想用拳头砸开窗户。千钧一发之际,他听到了父亲克尔和乔的呼叫声……  “哈特!”  “哈特!”  父亲和乔的呼喊声不断从窗外涌来。  哈特一跃而起,扒住扎满碎玻璃的窗沿,从二楼窗口纵身一跳。  黄昏的天空残阳如血,几只乌
猫被降职了。  原因是挪用公款,偷吃了小鱼干。  “好好到可怕的人间去赎罪吧!”那个“怒毛冲冠”的上司是这么说的。于是猫被发配到了人间,为期一年。  猫被送到了一家叫作宠物店的发配站,还没和其他降职人士诉完苦,就被一只满是狗臊味的大手拎起来,塞进了粉色笼子里,运送到它的最终住所。  猫的主人是一个不大出名的女作家,因为不出名,所以白天她要去上班挣钱养活猫和她自己。她有一头乱蓬蓬的棕色头发和一双大大
我的学习成绩很一般,在其他方面也没有突出表现,因此在班级里很不显眼。然而,我的同桌小华却是一个人缘极好、威信极高、成绩极好的人。我和她形成了强烈反差。  人如其名,小华的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每到课间,她的身边总被围得水泄不通。看,小风正趴在她的课桌上,一手拿着英语资料,一手指着试题虚心请教,眼里满是崇拜的目光;再看,小云正站在她的课桌前,手舞足蹈地谈论着不知从哪里听来的逸闻趣事,希望引起她的注意……
我的老家在鄱阳湖边,离水很近,也很远。离水近,是因为只需走三四里路就可到达湖边;离水远,则因为老祖宗选村庄的位置选得好———即便发洪水,村庄因地势高,总能逢凶化吉。  每当发洪水,父亲总会去湖边“望水”。我也慢慢地从父亲的口中知道了“水里涨一尺,岸上要跑一丈”是怎么回事。但仍不明白,涨水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父亲说:“涨水与我们家的房子和田地确实没多大关系,却与家里的生意有关。”父亲的生意是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