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朴素回归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y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时下的语文教学,课件制作之精致、活动形式之多样、课堂信息之丰富,教师情感之浓烈……“付出多,收效少”教学效率低下已成为了制约我国教育发展和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瓶颈。面对纷繁的现状,语文教师要有“主心骨”:作为工具的语文,它是朴素的、生活的、实实在在的、大众化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为旨归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着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关键词:语文教学;朴素回归;教师;学生
  崔峦老师曾经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纵观时下的语文教学,课件制作之精致、活动形式之多样、课堂信息之丰富,教师情感之浓烈……“付出多,收效少”教学效率低下已成为了制约我国教育发展和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瓶颈。面对纷繁的现状,语文教师要有“主心骨”:作为工具的语文,它是朴素的、生活的、实实在在的、大众化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为旨归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着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一、树立一个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有三个“局限”、一个“忽略”,即教学只局限于书本、局限于教师、局限于课堂,忽略了将所学知识向应用层面的实践性转换,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软肋和致命伤。推行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革除上述弊端,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必须做到四个“统一”:一是教文和授道的统一。“文以载道”,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密不可分。语文教学唯有引导学生在学文中悟道、悟道中学文,才能有血有肉、声情并茂。二是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知识与能力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交学习方法,是学生由知而能,学会求知。三是认知与情意的统一。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求知、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实现认知与情意的协调发展,塑造完整、健全人格。四是身体与心理发展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但要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也要发展学生体力,课堂上要丰富学生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动口读读、议议、唱唱,动手写写、画画,甚至动全身演演(课本剧)、玩玩(通话作文、游戏作文)。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运用知识的广阔天地,为孩子们语文学习的真实获益做扎实不懈的工作。
  二、抓住两个重点:阅读向作文迁移和读书向运用转移
  “迁移”和“转换”,就其实质而言就是运用。阅读与读书都是一种积累。积累是输入,运用时输出;积累是“入口”,运用是“出口”,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没有积累的运用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没有运用的积累是池中死水,不会再有发展。运用有了丰厚的积累,有了物质上的支持保障,便使得自己的行为不再是无米之炊,不再是捉襟见肘之虞;积累在运用反作用力下,有了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增强了继续积累的动力与活力。
  1.阅读向作文迁移。“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与写作形成一体。作文教学“化整为零”,写的训练融合到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常联系写作,阅读教学“化零为整”,重组读写训练的内容、形式,形成综合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采取以下三种不同的教学形式:(1)从读学写。凡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且蕴涵着形象简明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适时借鉴、移植,通过写的联系逐步将情感、思想、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语言。(2)以写促读。写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它可以促进学生将读中获得的知识、感受经过深入的思考和重新的梳理整合,形成带有个性色彩的新认识、新思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高阅读理解水平。(3)因写而读。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容贫乏和表达形式单调等困惑,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以读助学。写中的读是学生主动获取写作内容和写作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指导作文的过程,因此读促进了学生的写作。
  2.读书向运用转换。学生语文素质不能局限于试卷、课堂里,要鼓励学生通过语文活动和语文实践的方式,将内化的知识尽快外化,达到巩固和运用知识的目的。(1)加强交流。课堂上要创设条件,增加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如“成语接龙”、“古诗吟诵”、“赏画配文”、“辩论会”、“一分钟演讲”“人物评说”、“现场评价”等,在充分交流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显现了学生的语文素质。(2)加强交往。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组织学生编辑班报、课本剧,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开展专题性阅读、专题研究等。所有做法的目的只有一个,促进学生学会“用语文”。
  三、建立三维模式:凭借——转换——建构
  “三维模式”指的是语文实践活动具体实施的一种操作系统和程序,介于理论和操作层面之间,由“凭借”、“转换”、“建构”三个维度构成。
  1.“凭借”的对象可以是一段优美的课文、一首动听的音乐、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一个古今人物,或一个真实的而生活场景,总之是学生亲身经历和接触过的事物。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上述事物进行认真观察,感悟其中的奥妙,把握规律,形成具象,为下一步的转换蓄势。如学习白居易的《微雨夜行》,围绕“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这句描写微雨的名句,选择了朱自清《春》中的名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子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蒙蒙的薄烟”。在学好原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对比朗读中领悟蒙蒙春雨与绵绵秋雨的不同、白话文与古诗句有别于微雨与暴雨迥异,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也就变得更为丰富和细腻。
  2.“转换”即利用联想的手段,对凭借的书屋由此及彼地想开去,并且在联想过程中进行“中途切换”,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思维和口头活动,想想说说议议,拓展延伸,完成向下一维度的过渡与迁移。
  3.“建构”是建立在“转换”基础上的一种创建于再造。它既反映所凭借事物的原貌,如为诗配画、听歌伴舞等,又有别于原有事物而有所突破,如根据学过的课文创编新的文章,听音乐想像构图等。但无论属哪一种情况,都要体现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基础上的自主构思和独特视角。
  “凭借”、“转换”、“建构”三维度是该模式的三个环节,三个环节有机相连、环环相扣,组成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体系结构,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对之加以很好地运用。
  语文实践活动有别于以往的“教”与“学”而立足于“用”,是语文教学界的一朵“新葩”,它的出现有可能对我国低迷的语文教学状况带来冲击、带来希望,我们应当对之持欢迎的态度。
其他文献
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陵寝。孙中山是一位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人民获得自由平等而献出毕业精力的伟大爱国者。他为中国
随着我国“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一些省、市、县档案局(馆)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期刊
阳春三月,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来到李菊父母新居。一进门,第一感觉就是李菊的身影无处不在,每个房间里都有李菊的照片和李菊酷爱的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玩具,李菊父母的脸
1992年、1993年,陈独秀的孙女“陈祯祥先后两次从香港专程来南京,寻找她祖母高君曼在清凉山的旧墓。在各方人士的热情帮助下,陈独秀的孙女历经曲折,终于找到并确认高君曼那座60多年来几
近来有机会看到不少清代和民国期间的老房契。通过这些发黄变脆的旧契约,仿佛看到近百年前一幕幕房地产交易的历史情景。在这类交易中,最重要的当事人当然是卖方和买方。但除
打开泛黄的清光绪五年,发现在靖江这块小小牧马之区,有两位书法大师曾寓居于此,一位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一位是被董其昌称为“元人冠冕”的元代书画大师赵孟頫.这两位书法家
我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篇新华社6月5日的电讯《浙江-毛氏族谱披露:毛泽东是浙江江山毛氏后人》(见下图).
极限运动是指人类在与自然融合的过程中,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项目。诸如攀岩、空中滑板、高山滑翔,滑水、激流皮划艇、摩
蜘蛛是农田生态系统中一大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自然条件下,蜘蛛会因为农事活动和猎物种群数量下降等原因而遭遇饥饿胁迫.本文综述了蜘蛛耐饥力的影响因素、蜘蛛耐饥力的能